绿林网

古代科学实验室读后感锦集

古代科学实验室读后感锦集

《古代科学实验室》是一本由臧冬冬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2023-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代科学实验室》读后感(一):古人的智慧着实令人叹服!

小朋友们想知道古人是怎么榨油的,怎么做蜡烛的,以及怎么织布的吗?这套《古代科学实验室》里都有解答哦。书里将每种工艺的步骤都标注了序号,非常简洁明了。有趣的漫画又使得这些讲解更加生动。

这本书介绍了古代人的好多的智慧成果,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他们想要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只能自己研究一些工艺和工具。他们发掘着身边的各种材料,用有限的物质呈现出了无穷的创意。 比如古人做蜡烛,他们用竹子做模具,把熬煮后的乌桕果实汁液倒进去,冷却后就成为蜡烛。而用白蜡虫做的白色蜡烛则更加昂贵些,这种虫子名字中的“蜡”字就成为蜡烛名称的由来。通过这样的介绍,我们不但知道了蜡烛在古代的制作过程,还明白了其名称的来历。 如果说做蜡烛还是雕虫小技,那么用提花机制作有花纹的织物就非常有难度了。作者将这个工作比作古代的程序员。因为提花机上的织物图案复杂,还要分层,在没有自动化机器参与的情况下,这些操作都需要人工完成。其中一个人需要站在一米左右高的花楼上工作。 虽然说我们的古代人未形成系统的科学思想,但是我们古人在科技方面的智慧是有目共睹的。本书中还增加了古文小知识板块,非常有意思。

《古代科学实验室》读后感(二):【暑期必备】让孩子一秒安静的有趣古代知识小科普

暑假已经开始一周了,相信大多数家长已经在娃们的尖叫和哭泣声中开启了新一轮的崩溃。所以到底那些可爱、听话、安静的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我虽然没带过孩子,但是我注意到身边乖巧、懂事、有礼貌的孩子,都是在家长的引导下专注于某项活动的孩子,而阅读就是成本最低的专注活动之一。这个暑假里,为孩子们选择一本好书是家长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古代科学实验室》就是这样一本能让孩子安安静静研究好几个小时的读物,它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科技的奥秘和文化的深厚底蕴,每一章的末尾还有与课本的链接。通过这本书的引导,孩子们将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明白科学与哲学、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相互促进。

首先,本书以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古代科学的世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作者通过浅显幽默的语言,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医学、数学等领域中的卓越成就。

其次,本书特别强调了中国古代科技与中国哲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其中,中国人“中庸、阴阳”的哲学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庸指导了中国古代人追求平衡和和谐的态度,使得我们的先辈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经验观察、实证验证,并尝试寻找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平衡关系。阴阳则启发了科学家们对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思考,促使他们钻研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本书通过回顾古代科学家们的实践和探索,展示了中国人独特而深刻的哲学观念如何在科技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第三本中,图片就深刻阐释了什么叫“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句俗语。

此外,本书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时期和领域的古代科技成就。读者可以了解到从《齐民要术》到《天工开物》,从古代的铸币厂到钢铁的炼制,再到对材料的运用、对武器的运用,绘者用有趣丰富的图案展示了一系列的古代科技手段和原理。这些实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科技的卓越发展,也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 通过阅读《古代科学实验室》,我们将领略到古代科技的魅力和智慧。无论是对科学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兴趣的大朋友还是小读者,本书都值得一读。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发展轨迹,还能够启发我们对科学和哲学之间关系的深思。

我相信,无论是对科学历史感兴趣的小读者,还是希望孩子能在暑期拓宽视野的家长,本书都是一本值得推荐的读物。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古代科学实验室》,开启一段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暑期阅读之旅吧!

《古代科学实验室》读后感(三):古代科学实验室

和孩子的亲子阅读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绘本了,尤其是知识性的绘本,有趣的图弥补了儿童经验理解上的不足,特别是二宝识字不多,自己重读时多半不是看字而是看图去回忆我们讲过什么,所以知识性的绘本是我最喜欢的读物。 《古代科学实验室》是两个小朋友最近的新宠,上一套这么爱不释手的科学绘本是《了不起的中国古代科技》。大概是因为骨子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华文明的骄傲,这类讲解我们先辈生活科技、发明的书籍,我们格外喜欢。 《古代科学实验室》一套三本,分别是《古代人的高能日常》、《古代人的开挂科技》、《古代人的学霸思维》。阅读之前想象中的“实验”是更偏向理科思维的实验,会讲古代人怎么做实验,实验的步骤是什么样的,我们跟着能不能一起动手试一试。和刚看到名字时想象中的“实验”内容不同,书中的内容更偏向文学思维和科普性,相对于理科的从目标,到过程,到结果、结论的“实验”,这套书中的实验更偏向于如何认识和理解,书中的插图不是那种剖面或者细节类的科学图解类,而是更偏向感性认知。而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读成语,记实词”也是语文类的延伸阅读。 这套书很适合作为大语文的辅助阅读材料,比如我最喜欢的“读成语,记实词”部分,就是根据这一讲的科普知识内容,选取既和本节知识相关,又和语文书中的课文相关的成语,来解释那些平常不是很好理解的重点实词,从字义,到成语中的词义,再到语文课文之中,把知识用一种有趣的方式串联起来。而这样的方式除了在“读成语,记实词”部分出现,也在科普的过程中贯穿始终,引用了诸如“说文解字”、“旧唐书”或是诗词、名家作品等进行解释,十分开阔知识面。 《古代人的高能日常》这本是我们最喜欢的一本,因为其中介绍的知识更贴近古人的生活日常,从吃盐到酿酒,从装订到染布,看似是遥远的从前,却在其中也能发现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的影子,尽管科技在进步,但现在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便捷的生活也是以这些朴素稚拙的方法为基础的,那些思想很多都沿用至今。 虽然,我和孩子再读这套书的时候会觉得很开心,但是如果孩子独立阅读的话,我个人感觉需要在初中之后,因为书中内容涵盖面比较广,语文、数学、化学、地理、生物、科技都有涉及,生僻字没有注音,需要一定的文字基础,而物理化学类的,如果孩子没有学过相关知识就可能一带而过,比如在“古代‘豪车’有什么标准?”这部分,提了一句“把两个轮子放到水里,这样能检查出两个车轮的重量是否均匀”,我家孩子比较小就无法理解,而如果孩子学习了物理,知道了阿基米德测量纯金王冠的方法,理解了物体的重量、密度,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用水检查车轮重量是否均匀了。当然,如果是亲子阅读,把每一部分拆开,每天了解一点新的内容,也是一个阅读这套书的很好的方法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