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露营读后感1000字

露营读后感1000字

《露营》是一本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著作,42.00元出版的32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露营》读后感(一):人间散步

我小时候,有一天捡到一个看起来像古董一样的碗。我便想象,地下可能埋有一片古董,但是从来没有人发现。这个想法持续了很多年。

还有一次,我看到大人在门前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挖到一个山药,它很大很大,不知道在地下生长了多少年——在完全挖出来之前,谁也不确定它到底有多大,引来人们的惊叹和围观。

上小学时,我和哥哥住在教工宿舍。有一次,大人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没能送我们回学校,最后由我姐带我们走路去。我们走了很久,穿过一片树林,到了一个四周没有人烟的地方——丘陵和丘陵之间是一片黑压压的香蕉林,而前面的山丘上是一大片墓地。已经黑了。

我哥哥突然指着一个地方说:“看,那里好像有一个人。”我姐也表示看到了,但人影却一动不动,很难确定那是不是人。我们停止了说话,加快脚步离开那里。

第二天,哥哥的同学问他,昨晚是不是经过那片蕉林了?原来,因为有盗贼偷香蕉,他陪他的爸爸在蕉林里守夜。他认出了我们,想打声招呼,但相隔很远,他爸爸怕吓到我们。最后只好静静地看我们走远。

“散步三部曲”的主人公正是童年的自己和我哥哥。

《散步》是在正午。兄弟俩像寻常一样出门散步,越走越远。他们觉得生活的这个地方太普通、太无趣了,于是弟弟便忍不住猜想:地下有××吗……但每一次都被阅历更丰富的哥哥否定了。最后他们想:要是生活在别的地方该多好啊!但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真的不存在吗?

《游河》是在清晨。兄弟俩来到河边才发现雾太大了。他们把草丛错认成水鸟,枯树错认成小鹿……当他们从惊险中回过神来,还以为是自己的力量化解了这场惊险……也许将来,他们会骄傲地反复说起这次的非凡经历,但事情的全部,他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了。

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我们亲眼所见的那样吗?

《露营》是在夜晚。兄弟俩早早搭好了帐篷,等待天黑之后去露营。夜晚的世界和白天会有所不同吗?弟弟的期待似乎又要落空了:没有奇迹,没有新奇事物……但后来奇迹发生了,他们从梦中醒来……平凡生活里,曾有过多少大大小小的冒险,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

当他们飞向太空时,连我也激动不已——一个小小的帐篷,在神秘的、浩瀚的太空中流浪,充满孤独,又充满倔强。如同孤独的人类正在坠入神秘的宇宙;如同古老的文明正在撞向未知的文明……我为之惊讶,也为之感动。

事实上,“散步”对我而言有着更深的意味。

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一个很大的果场里,常年与草木鸟兽相伴。我们离开后,那里的一切也在消失。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

这曾使我困惑很久。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听到一个词:“自然缺失症”,即城市儿童与自然的彻底割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甚至已经从儿童扩展到了成人。

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深深地刻在我们远古的基因里。想想看吧:我们的祖先终日游荡在大地之上……漫长岁月之后,他们的后代日复一日穿梭在水泥钢筋之中,仍时不时地感受到自然的呼唤:“啊,好久没有出去了”“想爬山”“想去看看海”……

我想把这几个故事献给生活在不同地方的所有的孩子们:永远不要停止探索平凡生活中的趣味和诗意,即使有一天你成为了大人。

愿你热爱你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愿你过着满怀期待的人生。

很多年前的一个傍晚,我和哥哥跟着爸爸在果场里巡逻,哥哥突然说:“一只猫头鹰!”我们停住了脚步。

猫头鹰!在我们那里,之前从来没有人见过猫头鹰,之后也没有。而那一刻,它就在我们的果场里,在我们面前几米远的地方。

猫头鹰停在一截枯木上,伪装成枯木的样子。我们三人也停在原地,静静地等待,直到它飞走。

回去的路上我们还沉默着,谁也没有说话。

但我分明感受到心中的丰盈和平静。天色渐渐暗下,树影将我们重重包围……那时的我渐渐想到,无论将来发生什么,我们沉默走过的这个傍晚,都将永不消失。

《露营》读后感(二):你走到哪儿,宇宙就跟到哪儿……

文/阿甲 (儿童阅读推广人)

记得少年时曾读过这样的两句诗,“无论你走到哪里,脚下就是世界的中心”,始终忘不了最初读到时的莫名兴奋,那种背上行囊就要浪迹天涯的冲动。年轻的心最美妙之处就是容易被点燃,而且可能持续很久。

读大吴的“散步三部曲”,很自然地联想到少年时代,我想那也与他的主动连接有关吧。那是一个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时代,远古的恐龙、尼斯湖的水怪、来自外太空的UFO……在成长的精神世界里,那都是真实的存在。大吴通过其独特的图画书叙事手法,为读者成功地展示了这一丰富而奇异的精神世界:《露营》中的小哥俩儿,碰巧将帐篷搭在了UFO顶上;他们在《散步》中,漫不经心地与侏罗纪公园擦身而过;在《游河》中,他们意外见识了河中动物们的喧闹,却又完美错过了与大水怪的相遇。

这个“散步三部曲”的图像叙事遵循着图画书经典的方向感,从左到右是前进,从右到左是返回,看习惯了的读者也不经意地参加了这对小兄弟的游逛,但有趣的是,大吴特意安排读者看到了与他们所看到的完全不同的世界。书中的小兄弟,多少有点像《母鸡萝丝去散步》中那只蒙在鼓里的母鸡,并没意识到发生在身边的另一场大戏。但好奇心兼精力都无比旺盛的少年,自然又非那只母鸡所能比拟,他们一边散步,一边对话并想象,于是产生了奇异的互动。

以《散步》为例,从表面上看,那是一个午后百无聊赖的例行散步,但兄弟俩在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引出了地底的动物、地下河、金矿、恐龙化石,直到最后,当他们转身回家时,脚下那光秃秃的山谷,赫然变成了生机勃勃的侏罗纪公园。插画叙事部分一方面与文本中的对话形成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又显而易见地形成呼应。当哥哥说“深山里才会有金矿”时,他们脚下的地下河里便有了金子,当弟弟说着“要是我们生活在深山里就好了”时,左边的页面中出现了兄弟俩爬山的想象场景,而右边的剖面图则显示他们的脚下藏着一座金山!这种将现实与想象的画面平行对照,同时让对话与想象产生互动的表现手法,或许多少有来自《莎莉,离水远一点》的启发。

《散步》中的小狗也是个非常有趣的角色,同样可以接受双重的解释,或者可以理解为一只精力过于旺盛的小狗,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对着想象的对象汪汪吠叫,或者可以解释为如《山姆和大卫去挖洞》中的那只小狗,总能更准确地嗅到真相。插画家让读者看到了全貌,小狗吠叫时,地底下真有兔子、真有恐龙化石!当兄弟俩感叹“可惜这儿什么也没有”时,小狗感觉到岩石后面丰富的存在,临走时还依依不舍地回望。所以,真正可惜的是,这对小兄弟还未能学会静下心来细细体察—如果一定要从这本可爱的书中挖掘出教育意义,我想,这大概是作者对小读者的盛情邀请吧。

三部曲中哥哥的角色也颇值得玩味,因为弟弟也叫“大吴”,显然带有自传色彩。从弟弟的视角来看,哥哥总是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不管他是不是对的,弟弟总不能去反对,只能接受哥哥的说法,并且沿着那样的逻辑去想象。但有趣的是,画面中的事实多半在证明哥哥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而且喜欢读科普书的小读者也会从哥哥的说法中发现明显漏洞,比如有许多动物本来就是在夜晚活动的(《露营》)、兔子不必一定生活在森林(《散步》)……这恰好又提供了另一个“教育意义”的模板,就是千万不要轻信权威。

但有趣的是,恰好是因为文图信息之间、“权威”说法与实际所见之间的反差,构成了这个三部曲故事叙事的特有张力。就这一点而言,《露营》的表现令人印象最深刻。本来黑夜的背景与各种亮光(手电光、夜行动物的眼睛、星光、月光、UFO之光……)之间已经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而文字里的说法与画面的呈现又构成了鲜明对比,我想象小读者看到那里时,很可能会忍不住要叫起来:“那不就是UFO吗?”我们还不要忽略故事中更深一层的反差,捧着《UFO之谜》到山上来露营的是哥哥,将UFO的概念带给弟弟的恐怕也是他,但口口声声说晚上不会有UFO出没、“没有人见过真正的UFO”的人还是他!这是成长中一种多么有趣的矛盾。这种看似模棱两可的处理,也给这个故事带来了一种可接纳双重解释的效果:说UFO真的来过,或说其实那只是大吴弟兄俩的一场梦,都能讲得通!

不过,这三个小故事最打动我的还是那率真的少年心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去探索,哪怕在旁人看来,只不过是徒劳地打发无聊。少年人是最容易无聊的,为何无聊?因为不刺激、没意思。打发无聊的探索,其实是寻找意义的过程。故事里的兄弟俩,骨子里都心向远方,恐龙、水怪和UFO是神秘远方的代码,当他们好奇地探问时,那些神秘代码就来到了身边。

这是人生中多么好的时代!无论你走到哪儿,宇宙就跟到哪儿……

《露营》读后感(三):这脑洞开得也太温柔了!

三部曲的故事里最让人惊艳的就是这本《露营》,《游河》和《散步》是看了开头大概就可以想象出结尾的那类型绘本,但《露营》只会让你在阅读过程中连连尖叫:

“脑洞开得也太大了!”

“这想象力太惊艳了!”

只有不断往后看,你才能体会到作者在书里倾注的那些想象力多么惊艳,多么脑洞大开!

我很喜欢书的后封面印制的一句话:

宇宙没有尽头,想象就没有边际。

形容《露营》真的好贴切,你走到哪儿,宇宙就跟到哪儿,想象力的浪漫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露营》的主人公依然是兄弟俩,好像大吴的书里面主人公很多都是这兄弟俩,可太有意思了。

漆黑的夜晚,哥哥和弟弟背着行囊,打着手电筒准备出发去露营地。

他们穿过一片高高的草丛时,弟弟问哥哥:“是不是走错了?”

哥哥却说:“不会吧,白天也是走这条路来的。”

当他们穿过一片树林时,弟弟再次发出了疑问:“你说这儿晚上会有动物出没吗?”

哥哥再次否定了:“不会吧,天黑大家都睡觉了。”

文字部分就是简单的两句对话,所有的信息都在插图里。

当弟弟质疑会不会有动物出没时,我们在插图里看到了很多亮闪闪的小眼睛,这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啊,原来哥哥说的话不对,即使天黑了森林的小动物也没睡,或者说被兄弟俩吵醒了。

被吵醒的小动物们悄悄跟在兄弟俩后面,跟着他们一起去露营地。

当他们终于到了露营地,爬进了帐篷的弟弟却觉得怅然若失:“原来,这就是露营?”

弟弟觉得这一切太平淡了,没有想象中的恐惧惊险,也没有想象中的离奇好玩。

可实际上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当哥哥弟弟在帐篷里看书聊天时,帐篷外面站了一大群好奇跟来的动物,只是兄弟俩再一次错过。

当兄弟俩躺下夜谈时,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露营的小山丘竟然发光了,翻到下一页:

原来是UFO!

有趣的是,文字与插图完全相悖。

当小山丘慢慢发光移动时,弟弟在帐篷里问哥哥:

“你说玩耍会有UFO出没吗?”

当小山丘带着兄弟俩的帐篷慢慢起飞时,哥哥回答了弟弟:

不会吧,没有人见过真正的UFO。

哥哥和弟弟继续交谈关于UFO的话题,而小山丘一样的UFO则带着兄弟俩飞出了地球,来到了浩渺的宇宙。

把兄弟俩带走的UFO还会回来吗?

这是小朋友关心的,也是弟弟关心的。

我们的作者当然不会这么残忍,所以当兄弟俩一觉睡醒后,出了帐篷突然发现:

小山丘不见了。

而且还发现了很多脚印和一个类似UFO的怪圈。

书里的兄弟俩并不知道他们露营在了UFO的顶上,也不知道UFO已经带他们环游了宇宙,可是书外的我们却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书里的兄弟俩经历了一场神奇的宇宙之旅,而书外的我们也一同经历了一场瑰丽的想象之旅。

作者这本书关于UFO、关于宇宙之旅的脑洞开得惊艳又温柔。

惊艳的是主人公竟然露营在了UFO的顶上,还因此被带着来了一场宇宙之旅。温柔的是作者最后让UFO安全把兄弟俩送回了地球,没有惊吓也没有恐惧。

在正文故事里,作者并没有画出UFO把兄弟俩送回地球这一场景,但是在后环衬里,作者补上了:

同样的一块露营地,这一次兄弟俩的帐篷却在平地上,观察天空,会发现原来天快亮了,UFO已经把兄弟俩安全送了回来。

有的孩子会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如果孩子相信,请不要打破他们对宇宙的美好想象。

如果孩子不相信也不要紧,带着他们一起感受作者的脑洞大开也很好。

毕竟脑洞开得这么温柔的书,真的很难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