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带一本书去读研》读后感锦集

《带一本书去读研》读后感锦集

《带一本书去读研》是一本由[美] 扎卡里·肖尔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带一本书去读研》读后感(一):言简意赅的一本小册子

本书主要从阅读,写作,发言,交往和研究几个方面着手,重点讲了硕博研究生的各类技巧,放在工作语境下,仍然是可以适用的,值得试一试。

阅读的核心在于找到论题,

写作的核心在清晰

发言的核心在于吸引和启发

人际交往需要情绪控制和形象管理,情绪控制需要学会接受批判,拥抱批判

研究的话,制定目标使研究有意义;寻找方法,确定研究的主题,确保有新意有意义;思路清晰,研究成果富有成效。

《带一本书去读研》读后感(二):所谓社科,是在用小的社会事实撬动大的社会议题

一直都觉得自己做社会学做的不够纯粹。因为就算与现实对接,我也照旧钟情于那些形而上的东西。所以我目前的社会学,一定不够符合最学术化的期许,因为它偶尔掺杂着文学的想象力,还要间或着并不成正统的哲学的批判性。于是乎,paper中真正属于社会学的,只有那些被人熟知的理论和名字。 所以,扎卡里博士的书籍对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他提到的“介入文本”和“宏大主题”。 当然,对文本无形之中的化用、融通与批判,是一种学术基本,也理应是一种学术惯性。虽然我赋予“介入文本”这件事以学术之名,但本质是每个阅读者都应该要做的事情。它应当隶属于广义上的阅读范畴,从不应该匡囿在学术文本里。 然后就是“宏大主题”,肖尔在书中多次强调,不管一篇thesis聚焦于多么狭小的话题之中,一定有其要关注的、要解决的更大议题。这句话让我动容。如果说什么样的作家最习惯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想必大半都是社科工作者。因为每个从事社科的人,想必都有这样的野心和无力—— ——着眼于宏大,落笔是却具体。

所以,我给这本书五分,希望我,带着具体又锋利的落笔,去窥探并撬动,那些更宏大更真实的议题。

《带一本书去读研》读后感(三):Reading Notes for Grad School Essentials

Main Points: 本书主要涵盖了五项技能:阅读、写作、发言、交往、研究。

- 线性阅读:被动阅读,无目的地从头到尾读一遍。

- 非线性阅读:主动阅读,抓论纲thesis

运用五步法来定位和评估作者的问题、论纲与关键证据。

- 第一步:分析主副标题。第二步:详读目录。第三步:先读最后一节。第四步:再读导论。第五步:标定书籍或文章里最重要的章节。这个过程中最实用的技巧是,用自己的话**复述**读过的内容,然后写下来。永远要记住:复述后写下来!

- 把它与你对结尾“金段”的复述进行比较。两者符合程度有多高?如果基本相同的话,那么你很可能就找到了论纲,也抓住了它的本质。

- 关于复述:挑出主语、谓语和宾语,**缩写**复杂句。复述主旨句,跳过重复或深化已知观点的段落。

- 导论or结论:结论!(导论里面有各种其他信息)

- 迅速发现论纲-看结论

- 批判是对作者论证的分析,是严格深入地检验作者主张的完备性

- 有力的批判只会在一种情况下讨论作者没有做什么:对一些内容的忽略会严重影响我们对主题的认识。

- 批判要义:第一,检验前提是否合理;第二,考察从前提中能否符合逻辑地得出结论(研究的结果会不会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 要想给出有力的批判,你需要:● 用一段话清晰地表述论纲。● 用简明的句子列举主要前提和结论。● 说明每个前提依据的主要假定。● 质问从前提中能否符合逻辑地得出结论。

- 你可以攻击一个论证的逻辑部分,也可以攻击它的实证部分。大体来说,你可以从三个主要的正面发起进攻:论纲、方法、信源。

论纲:考察根据前提能否符合逻辑地得出结论。研究的结果会不会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结论是否言过其实?通常情况下是的。

方法:考察研究方法是否适合研究内容。若换一种方法,能否得出同样合理的其他解读?标准是否定得太高或太低、太宽或太窄了?

信源:信源是新还是旧?如果是新信源,它是真的促进了我们的认识,还是仅仅证实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如果是旧信源,作者有没有采用能改变认知的新视角,有没有对旧记载提出新问题?学术研究应当推动我们对人、事或时代的认知。因此,要问一问文本是否达成了这样的目标。

- 就发言和写作而言,残酷而令人沮丧的真相是:别人压根不知道你脑袋里面在想什么。在做这两件事——发言和写作——的时候,你的任务是领着其他人游览你的思想。如果你害怕完全暴露,那就必须先做好清理工作。不要把游览路线弄得跟迷宫一样。

- 发言、写作以及教学都不是在考察你的所知,而是在考察你向其他人解释你所知东西的水平。

- 要讲出乎意料的内容,不要只讲众所周知的事情。如果你非要得出显而易见的结论,那也要告诉读者有关旧思想的新东西。

- 开篇段落任意选用下面的三种公式:公式1:把问题放在第一句。公式2:把论纲放在第一句。公式3:写一两段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然后是问题和论纲。

1946年,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发表了一篇关于政治与英语语言的精彩文章,文中给出了六条清晰写作的法则:

1. 避免使用隐喻、明喻或其他常见的修辞格。

2. 用词当简则简,无需冗长。

3. 造句删繁就简,言简意赅。

1. 行文选择主动语态,摒弃被动语态。

4. 尽量使用日常用语,不要用外来词、科学术语或专业黑话 。

5. 想要引人入胜,那就打破规则。

6. 说重点。

- 另:加小标题(小标题能帮助你整理自己的想法,也能引导读者跟随你的论证)

- 确保逻辑通畅

- 关于校对:1.校对自己的文章时全神贯注。2.请朋友审阅你的草稿,并让他们专心做这件事。3.从后往前读你的文章,每次只读一句话(这种做法还有助于发现拼写错误)。

- 结论加入转折

- 两者兼得是明策,但如果你只能做到一点,请选择启发。

- 心理建议:发言时找一样东西抓着,如果别人看不见你抓东西的话。

1. 表述论纲。

2. 撰写完整发言稿。

3. 独自排练。

4. 对着别人排练。

5. 听取反馈,从头再来。

1. 开篇有“钩子”(Hook)。- 罗列你准备要讲述的要点

2. 逐点列分明(Enumerate)。

3. 过渡须插旗(Flag)。- 进入发言下一节的时候要告诉听众:“我要讲第二部分了”

4. 结尾要转折(Twist)。可以和更大的议题联系起来

-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我今天要做四件事:1.概括作者的主要论点。2.指明论纲背后的核心假定。3.找出作者的关键论据。4.对论纲进行批判,解释论纲的两大缺陷

- 建议是:调整你的预期。我没有说降低预期,我说的是“调整”。不要把导师当成朋友、老板、同事、父母或其他任何人,而要把他视为工匠,把自己视为工匠的学徒。你的任务是跟他学会一门手艺。

- 你必须懂得如何既经受尽可能少的心碎,又能获得尽可能多的指导。

- 不要装腔作势,不懂就想办法搞懂。

- 真诚。

- 不说废话。

- 在通常情况下尽力保持积极心态。

- 如果你尽力去思考一个概念,但还是不明白,那老师就有义务换一种方式讲解,不断想出不同的方法,直到你们共同找到了能让你明白的解释。人和人学习的途径不一样,但许多教授只会一种方法。对他们来说,怪罪学生悟性太差要比怪罪自己不善表达要好受一些。如果他们承认错在自己,那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另一种解释,而大多数学者都是没有时间的。因此,不要责怪他们,整体教育制度就不利于他们成为一名好教师。但是,也不要责怪你自己。如果导师不能或不愿用你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一个概念,那就找别的能人吧。这可能意味着要联系其他同学、教授,或者校外学者。哪里有人能帮到你,就去哪里求助吧!

- 不要把批评视为人身攻击,要把自我价值感和所受批评剥离开来。

- 要知道你是在学手艺,而且学这门手艺不仅需要不断犯错,还需要你学会在为自己的想法辩护时不怀有或不显得怀有戒备之心。

-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要适当地点头,回应时要面带笑容。认真听别人对你的批评。做好笔记——如果这样有助于你整理思路的话。记下对方言论的核心关键词。在对方说话的时候,要一直用肢体语言表示你在关注他说的话,而不是他这个人。这意味着你要在恰当的时机点头,或者发出“嗯”或者“啊,说得对”一类的短句。当他说完时,你要花一点时间来整理思路。沉默几秒钟是可以的,仿佛你在思索他说过的话。你可以闭上眼睛,或者望着天花板沉思。然后等你准备好了,就笑着做出回应。

- 你读研是要学习一门学科的手艺。因此,回应批评时永远要保持礼貌。当别人批评你的成果时,要关注他们的话如何能让你的作品变得更好。不管他们的实际意图是什么,你都要假设(或者想象)他们真心想要帮助你取得进步。

- 你的成果有缺陷,需要改进。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人格有缺陷,那只是对你在某一时点做出的某一成果的评论。因此,要明白怎样做才能进步,然后埋头苦干。

- 找到真正关心并爱护你的教授是很重要的。因为有时候你会需要好教授的保护,让你免受不是太好的教授的伤害,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不止一次。

- 尽可能不带感情地、清醒地评估力量对比;尽可能避开变化无常的教授,寻找靠山;永远不要假定别人会遵守诺言。

- 许多人不明白问题必须有意义。问题得出的答案必须能推进我们对某个确实重要的主题的认识。

- 了解主题、问题和答案之间的区别。

1. 询问专家。

2. 找来关于你的研究主题的两本最新著作。

3. 找来关于你的研究主题的十本次新著作。

4. 问问自己这些著作是否说得通。

5. 再次询问专家。

- 将你的问题压缩到八个词语以内。

- 不要研究冷门题材,让自己的研究沦落到毫无意义的地步。一定要将你的问题与某个更宏大的议题联系起来——也就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 着手研究时都必须怀着开放的心态。智力有限的最确切迹象就是思维封闭。

- 直面不利证据:作为学者则必须先收集并权衡证据,判明真伪。这时,你才能用尽可能清晰、尽可能有说服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更像是法官,而非律师。你必须公正和批判性地评估所有合理解释,你不能无视不利证据。如果不利证据削弱或否定了你的结论,那你就要改结论。

- 不提前下结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