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读后感摘抄

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读后感摘抄

《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页数:2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读后感(一):短歌

读小说,读散文,读文之韵,读文之真,最终读的是作者的生活态度。读书如读其人,从史铁生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生本能与死本能之间激烈的斗争,他是一个已经准备好了要和死神牵手的人,但他还有着生的欲望。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正是因此,很多东西我们才丢不开、放不下。生活确实很多时候是充满着矛盾的,生命的河流美丽又无奈,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最终他偏向于生,从死中看生。

我想如果在我思索生命与死的意义的少年时代不去读文天祥、屈原……直接读史铁生,可能当时就没那么多的痛苦了。人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奇迹,何必想太多呢?

书中有段文字很让我有所感动:“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换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真希望将来我能在异地找到故乡的感觉。

前段时间还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所谓不同的文化会构建不同的真理,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真神。可能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也可能是因为视角的取舍不同,我还是更喜欢这本书。

《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读后感(二):荒野中的劲草

没有了解史铁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前课本有节选《我与地坛》,作为教材,没有好好地读一读。直到最近,在图书馆的一个不起眼的书架的最底层,眼神一排排蜻蜓点水过去,苏童,萧乾……史铁生。不久前,我知道史铁生去世了,我颤抖着从拥挤的书架中抽出这本《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原谅我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人,或这样一个没有慧根的人,史铁生在我印象中不过是个用文字默默倾诉的残疾人。现在我发现我跟史铁生的苦难很相似,不同的是我精神残疾。

生的意义——

看史铁生的书,逃不过对生的讨论探索。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怎么就来到这个世界呢?或许,世事稍微变化,我就不是我了,你也不是你了。譬如,娶你母亲的不是你现在的这个父亲,而是另一个男人呢?当然这是滑稽的,但世事何不荒诞?我们因为一个偶然,来到这个时而憔悴时而斑斓的世界。生命是你轻轻地来,再轻轻地走,别问生的意义,因为,这事“神了”!

死的诱惑——

死无疑无数次呼唤着史铁生,沧桑的大地从没有平坦过,或许迈过死这道坎儿就舒坦了。但人真的就这样放下了吗?死是迟早的事,何必急呢?短暂的一生,忙着生,难道最后还得如此狼狈地急着死?既然现在死是可以选择的,那就是极有尊严的,难道不是吗?

爱的牵挂——

史铁生的妈妈,一直默默支撑他走过人生的阴影。那种隐藏的爱坚韧不拔,自始至终透出柔弱但不脆弱的气息。我们有很多机会忏悔,不希望一直忏悔下去,世事总不是那么如意的,譬如当史铁生的小说获奖之后,母亲却不在了,是我们跟不上母亲还是母亲走得太快呢?年轻时,我们为了功名,为了荣誉,只为了让父亲母亲为自己感到骄傲。当捞得了一世虚名之后呢?父母没告诉我们接下来怎么走吧?爱是盲目的,亲情自然也不例外,或许这不是盲目,应该称之为普通人的悲壮。

我摇起轮椅来,很快——

第221页有这么一句平常的对话,却很触动人心。当世人以各种眼光看着史铁生的轮椅时,他自己却这么平静地说,仿佛腿残根本不是一回事儿。但他当时心里肯定是窘迫的,在他眼前的,可不是一个一般的女孩,在他心里。一片入得眼的作品也许是通过长篇大论地讲道理或陈述故事来追求感染力,但真正的佳作往往在不经意的一句话,让人感动。

向史铁生前辈,致敬!

《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读后感(三):为了活着而活着

每次我都会在人生迷茫的时候想起史铁生,因为他总是能唤醒我在迷茫当下里埋藏在潜意识里的答案。

十几年前我看史铁生,因为失落而不知活着的意义;

现在再翻史铁生,因为迷茫而不知活着的意义。

我甚至在深深的心底里,会期待死亡的到来,结束这一切漫长而无果的追索,我越来越接受“活着是为了受苦”,但是这种接受让我陷入了更大的痛苦,既然注定要受苦,为何我要活着?不如死亡,绝对的公平和平静,免去了一切求而不得的追索和痛苦。

翻看十几年前的日记,觉得不可思议,彼时的自己,惊人地天真,却又惊人地笃定。天真和笃定真的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当年的我那般坚定不移地又背水一战似地相信化学竞赛、高考就是人生,于是在专注、兴趣、积极性已经被彻底粉碎之后,靠着求生欲度过了那些漫漫长夜。那个时候我那么天真,觉得只要我坚持就会有回报,那个时候我的功利心又那么强,非浙大北大不去,只懂应试,完全不顾那些用来应试的公式和道理背后那些熠熠生辉的故事和价值。

我在想,如果十几年前,我的人生不完全是为了应试,而是分享了那些公式和道理背后哪怕是表面的领悟和感动,我会不会失落少一些,我会不会对自己的怀疑少一些,我会不会对人生的怀疑少一些,我现在是不是可以更快乐一些?

可索性,我遇到了史铁生,十几年前,我看到他说死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我看到他说,反正早晚都是要死,不如做做别的等等看。但那个时候我并不明白,我只感受到这句话在默默地给我输送能量,让我多活几天,但我并不明白。

十几年后,当我这些年的经历慢慢地把我十几年前奉为圭臬的一分一毫地瓦解成一盘散沙,一有风吹草动就能烟消云散,我便更加迷茫了。当亲身经历一张张伪善的嘴脸,装模做样地假装友好假装关切,一次次地做出突破底线的事情,而我却束手无策甚至还要俯首称臣,暴怒之后依旧还要助纣为虐,我会质疑人生的意义。

找一份能在可预见的时间能带着我实现阶级跃升财富自由的工作?即使是敲下这一行字,我都恶心地想作呕。可是我就是这么做的... 我总是心口不一,我总是无可奈何,我总是迫不得已。时间就像是增加负面情绪并且以指数增长且累积的计量单位,我一边作呕一边喘不过气来。

于是我期待死亡,期待它能带给我平静,期待它能把折磨着我的一切都消弭,好像死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死是唯一给我平静的方式。

于是我想起十几年前,史铁生说的,死是不着急的。

于是我又把这本《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翻来出来,它果然不负期待地再一次给了我释然和力量。

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既然终究会死,那这短暂的几十年又有什么意义呢?活着看起来就是与我无关的,我像是一个旁观者,看着这几十年的光景一分一秒地逝去然后奔向死亡,既然起点不由我,终点也不由我,那么生命那么活着与我何干?

但是这种生死不由我,任他东流去的片段,似乎每个人都那么千篇一律,那么乏善可陈,所以也许上帝看倦了,看厌了,便让“我”加入了。我依然可以选择让我与活着我关,但是我同时也可以选择让活着与我相关,即使起点和终点已经被设定好了,我依然可以选择再这个过程中添加一些东西让它不像一条直线那般直白。我可以给我自己制造麻烦,可以影响一些人也可以一大群人,我也可以只是跟自己相处,安静地待着。我做这些不为什么,只是因为我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读后感(四):点燃照亮黑暗人生的灯

二十一岁那一年,命运和你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你英姿挺拔,才华横溢,正准备出国深造,不料天意弄人,非把你从光明的康庄大道上拉了回来。上帝直接在你那娇嫩的脊髓上做了手脚,从此你就被禁锢在那小小的轮椅上。你疯了似的挣扎,心想死了倒也痛快。心死了,你的世界灯灭了。那一刻,天黑了,你看见的是黯淡无光的未来。

无数个绝望的日子里,你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古园的围墙下,你双手合十,创造一种祷词或谶语,出声地诵念,求它给你死,或是还给你能走的双腿。上帝把你扔在一个使你不得不想灵魂问题的地方。你所感受到的痛苦,我无法感同身受,但是我懂,你的灵魂在眺望。你永远的不能走路了。于你而言,人生是苦海,是惩罚,是原罪。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你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你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使你纠结的是: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你扮演苦难者的角色?难道这就是你不能抗拒的宿命?!你一刻不停的思考着,上帝为了你能够永远的追寻活下去的理由,而设置了一个残酷却诱人的谜语。

你差点就自暴自弃了,还好朋友们都隔三差五的跑来病房探望你,鼓励你。那时,你的爱情也在悄悄的萌芽。你的女郎推着你的轮椅,你们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幽暗的剧场里你们挨得很紧,看那辉煌的银幕时,你们复习着一致的梦想:有一天,在那儿,银幕上,编剧二字之后,她说“是你的名字”,你想“是呀但愿”。

那是第一盏点燃起照亮你黑暗人生的灯。在黑夜无比辽阔的声音中,你闭目谛听,迎接着爱的呼唤。那束穿透心灵的光芒温暖了你失落的心,你重又有了求生的欲望。你想活下去,你要活下去,而且是好好的活,为了她,你愿意!

你拿起了笔。扑朔迷离的未来方向莫辨,颓废成了中间地带,你的语言充满了忧伤与绝望之美,那是为了寻找真善而不得的一种异化,一种优雅的革命。文字,把你的心魂与无限的存在联接起来,譬如一个孤单的音符,因为牵系进一曲无限的音乐,而有了自己的价值,发现了存在的意义。

印象是你鲜活的记忆,你平静的写下来,写成独自的祈祷,生命因此得以扩展。从孤独的爱愿出发,走回来时,爱愿已经丰盈饱满。你释然了——命运把你束缚在轮椅之上,有限与残缺是你的锤炼之地,而你的灵魂曾经不在这里,未来也不止于这里,而仅仅是途经这里!

从此你就皈依了写作。你说,之所以写作,是要为活着找到可靠的理由,是为了不至于自杀。当报纸上第一次发表了你的小说,当你手写的字体变为了印刷的铅字,你的心里涌出了巨大的欢乐和喜悦。你的躯体是局限的,但你的灵魂仍然在自由的翱翔。

文字,是照亮你漫漫黑暗人生路的又一盏明灯。你不是苟且活着,而是有意义的活着。你点燃了自己的心灯,透过文字又点燃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之光,传递着不灭的爱与希望。

母亲一再的走进你的梦中,你相信她只是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她的灵魂并未消散,在幽冥中注视并保佑了你多年,直等到你的眺望在幽冥中与她汇合。你时常想起合欢树,那是母亲种下的,你明白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我记得欧·亨利讲过的故事,一位虚弱的病人看着窗外的爬山虎叶子不断被风吹落,觉得就像是自己飘零凋亡的生命。他想,等树上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下来,自己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了。一位老画家为他画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长春藤叶翠绿的叶子挂在古老的墙面。病人看着那鲜活的绿叶,一直没有飘零下来,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一如母亲和恋人给你的爱,写作给你自由驰骋的天空,还有那地坛给你的庇护——最后的一片绿叶就是希望所在,就是一盏点燃照亮黑暗人生的明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