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邦斯舅舅(共两册)》读后感精选

《邦斯舅舅(共两册)》读后感精选

《邦斯舅舅(共两册)》是一本由巴尔扎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5元,页数:53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邦斯舅舅(共两册)》读后感(一):为了美好生活

巴尔扎克可以调动起我们全部的情感,《邦斯舅舅》中的人物与故事让人又爱又气,又恨又笑。小说前半部分多为铺底,关于出场人物的外围刻画。起初会有一个对于“榛子钳”的古怪可笑的印象,而门房太太则是个热性大姐,而随着故事的展开与深入,人物内心开始挖掘开来。单纯善良之人与虚伪邪恶之人彻底暴露在读者眼前。邦斯虽然病终却终于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能透彻的死去也就不再是那么悲惨的事情了。 这里有不同阶层的人为了个人利益,施展云诡波橘的诈术与阴谋,而善良的羔羊终将被剪的毛秃。世人不择手段“进取”,我们却时刻不能忘了防人之心。

《邦斯舅舅(共两册)》读后感(二):天真和单纯也许是一种罪

刚看完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感觉五脏六腑都被掏空了,被人狠狠打了一顿却没有丝毫还手之力。从来没有看一本书看得这样揪心愤慨。这是一本精彩无伦却黑暗残忍的小说,有起有伏,有声有色,尖酸刻薄的幽默讽刺时不时让你忍俊不禁,但是直转急下的情节却让你心急如焚。我不停的在看书本进度条,剩下的书页一点点减少,期望至少有一个好人能最终有个体面点多结局,没想到巴尔扎克居然那么绝情,最后的好人也在倒数第几页在得知被污蔑陷害后抑郁而终。仿佛一场真实的好人没有好报的剧集在眼前上演,人性的善美与丑恶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人物之间的尔虞我诈利欲熏心让人不禁乍舌,仿佛天真和单纯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是一种罪孽,一定会受到严酷的惩罚。

巴尔扎克小说的精妙在于此。他让角色们都活了,你成了故事中的一名看客。你会觉得两位主人公太过于软弱窝囊,以至于你甚至忍不住气不过想煽他们两巴掌。然而回头想想,他们的不幸真是源于他们的软弱?如果其中一人能强硬一点是否会有不同的结局?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羊羔如何生存?真的就只有被碾压和分食的份?

相比同期现实主义同为社会底层阶级人物呐喊的左拉的《萌芽》,《邦斯舅舅》中的黑暗与压抑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司汤达的悲剧简直已经是温柔了。没有哪篇小说可以以如此玩世不恭的态度对种种丑恶和侃侃而谈,没有哪篇小说如此摧残了我的三观。目前为止看的所有《人间喜剧》里的小说都是悲剧,难不成是巴尔扎克开的玩笑?穷亲戚系列里《贝姨》几乎已经算皆大欢喜的结局了。高中九年后第一篇读后感献给巴尔扎克。

《邦斯舅舅(共两册)》读后感(三):巴尔扎克的两面性

巴尔扎克就是一个写小说的机器。一个写好小说的机器。或者换句话说,他不管写多少小说,而仍然像是只写了一个。因为,他的每篇小说的情境格调几乎是雷同的。巴尔扎克种下了一棵树,然后整个生命就只剩下了一件事,让这棵树枝繁叶茂地生长——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只为了给这棵树添枝加叶。这棵树就是《人间喜剧》。在巴尔扎克眼里,人间喜剧的主题就是欲望,欲望的升腾,欲望的推动,欲望的满足和欲望的破败。他的所有的小说都是这部大书的一个缩影比如幻灭,或者一个场景比如高老头,或者一个插曲比如欧也妮,或者一个注脚比如驴皮记。

《邦斯舅舅》也是这样一部小说,对它的偏爱不是因为它的主题,而是因为它的题材。巴尔扎克在被金钱的欲望所唤起的贪婪的目光交织而成的这个充满罪恶、残酷和伪善的世界中,塞进了一个邦斯。他拥有跟所有其他人追逐金钱的狂热一样的狂热,只是他用来追求美、艺术和内心的过瘾。这种纯洁的狂热,跟欧也妮·葛朗台的那种纯洁的善良是一样的,是巴尔扎克内心关于理想的一声虚弱的叹息。他用欧也妮告诉我们,在尘世浮躁和喧嚣的欲望蒸腾中,我们的内心仍然可以有怎样的纯净;用邦斯告诉我们,当尘世的浮躁和喧嚣的欲望沉寂下来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将会有怎样的宁静。

邦斯说,“宠姬荡妇之物,早该入于大贤大德之手。”这句话在小说开头的时候,由一个又穷又老而又仍然天真幼稚的远方亲戚,说给了一个骨子里被政治经济渣滓塞满的粗俗女人听;结尾的时候,被这个女人的女儿当做是一句对妈赞美的俏皮话复述了一遍给客厅里的所谓高人雅士听。可是,她记住了这句警句,却有意忘记了,或者根本就没听懂邦斯对这句警句的补充“直要一百年之久,才能实现这个奇迹。”

可是这句话是巴尔扎克要说给我们听的,而我们能听懂多少呢?

我们的文明是什么呢?我们文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一个时代的文明集中体现在这个时代的高尚生活中,温情,高雅,浮华,奢靡的生活,是每一个时代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梦想,也是这个时代被后人不断记起的标志。而每一代人的内心都有虽然内容不同而形式大同小异的关于物质浮华的梦想。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软红香尘,一片笙歌落九天的西湖歌舞,万城之城的罗马,路易十五时代的巴黎,二战之后的纽约,以及三十年代的上海,八十年代的香港,都是一个时代物质生活的巅峰,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梦想样板。这就是文明本身。可是说起那时候那座城市的历史只能记住杜月笙黄金荣李嘉诚们的泼天富贵,以及他们身边的风情万种而又兴风作浪的女人们,而不会记住任何一个辛勤劳作的工人或者温良贤淑的夫人。当日充斥于报纸的,仍将在今天充斥于我们的记忆。难道我们的文明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供金字塔巅峰的少数人享用和享乐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无数女人辛勤的双手织成的锦缎,只够风骚的女人一次出头露面时候用来挡住羡慕的眼光的帷帐,无数才智之士倾尽半生心血的技艺,只是为了能为佛罗伦萨的奢华者洛伦佐新建的宫殿涂上辉煌的壁画···所以,每一个时代的人们,用尽了所有的狂热和力气,用尽所有的阴暗和手段,都想让自己置身于金字塔光荣的巅峰。这就是人间喜剧中,那些蓬勃欲望和肮脏的罪恶以及伪善的面孔的来源。

当时间过去,当日的繁华也许只剩下书斋里的一段纸上的记忆,或者,一把偶尔留存的扇子,供贤德的人们慨叹或者反思,有时候,我们把这种慨叹或者反思也叫做文明,尤其是,那些贤德的人们自己,不遗余力地让我们相信,他们的慨叹和反思,才是我们真正的文明。而这时候,我们真正的文明正在这些东西之外,在北京,在上海,在一切繁华的都市,轰轰烈烈的展开。这些身处金字塔巅峰的人们不思考,只享乐这个时代的文明带给他们的尽可能多和尽可能精致的享受。而且总是显得迫不及待,因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就“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沉浸于享乐的人们,不敢停下来,在他们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所以,这种惘惘的威胁反而让他们更加急切的投入到现时的快乐中。路易十五感觉到因为生命的短暂不能遍尝享乐的丰富,有一种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在我死后,将会洪水滔天。”

实际上巴尔扎克一辈子都在追求这种文明——这种各色人等都在追求的、高贵高雅浮华舒适的物质文明,这会让他觉得人世的可爱。但是对于巴尔扎克来说,这种物质信仰也是不彻底的,因为他在私底下仍然觉得那种书斋里的贤德的文明观,那种超越现时的物质文明的慨叹和反思,是神圣的。因为,只有在贤德的人的书斋里和论述里,以及通过一把扇子所复原的,曾经有过的奢华和浪漫,才是成型的,不再改变的。因为,遥不可及的梦想是不会改变的。巴尔扎克游移于二者之间,既不情愿被肉体的欲望操纵,又不甘心思想者的清淡。

那么,我们呢——我们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呢,还是要做一个会享受的人呢?我们要把我们的狂热用在追求美和艺术带来的满足呢,还是要用在追求金钱和欲望带来的满足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