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寄生前夜的读后感大全

寄生前夜的读后感大全

《寄生前夜》是一本由濑名秀明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378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寄生前夜》读后感(一):这个死男人有什么好连个线粒体都爱他

看在游戏大作的面子上买的,不然没准手就转到到别的书上面去了,比如《恐龙文明三部曲》。感觉一般,也许没有对准我的接收频道的缘故,毕竟人家创下这个那个的纪录,不能被我一句“这个死男人有什么好连个线粒体都爱他”或者“进化了千亿年就折腾在这么一个男人身上瞧你那追求”给全盘推翻,但或许当时手没搁到恐龙脑袋上是一个遗憾的错误。

《寄生前夜》读后感(二):NICE!这就是生物实验室操作指南嘛!

虽说当时学"线粒体"的时候确实讲过内共生学说,不过我还真心没考虑过线粒体叛变的问题......

虽说像这书里写的线粒体自己叛变的概率近乎为0,不过线粒体变异倒是蛮有可能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说不定还真的可能引发内共生了的线粒体重新脱出细胞的这种事来??只能说但愿别看到了......我可不想退化回去啊~~

说道故事情节,除了那个线粒体莫名其妙由来的精神思考之外,故事情节确实虎头蛇尾啊......怎么能就这样给除掉了呢?!后续呢?!伏笔呢?!......难道是在游戏里么......?

不过什么离心震荡传代培养之类的描述,不知有多少人能看懂的......不过这样的叙述看起来倒是的确像是实验室操作了......就把它当做细胞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设计来看好了...........

《寄生前夜》读后感(三):生命模型

记得在小学自然课上,老师都会讲,生命必须的环境有氧气和水,所以在火星表面什么的都不可能有生命。我就常想,只是因为我们地球是这样就说生命模型都这样,也太自大了。比如,有没有可能以硫为生命基础的呢?

在书中,最原始的生命是厌氧的,在海底以硫化氢为能源,然后进化出了藻类这样的产生氧的藻类(是否是一些生命体浮到了海洋表面,发现以阳光作为能源呢),然后生命体又进化成喜氧的生命体。最后不知道怎么,喜氧的生命体找到了厌氧生命体,并且提供能源让厌氧生命体走向陆地建立了文明。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纯喜氧的高级生命体会有缺陷?

考虑到,比如“我”这个想法(意识),是哪里产生的呢?是大脑的话,那么如胳膊,腿,内脏,等等都是“寄生”的。或许意识(智慧生命),这才是是最奇妙的也是最基础的吧。

最后超级线粒体就这么玩完了,真是虎头蛇尾。这不是玩呢么。

《寄生前夜》读后感(四):濑名的处女作

果然很硬啊,一堆又一堆的专业词汇差点把我淹死。感觉濑名在解释线粒体作用机理的时候,完全就是在考验普通读者们的那点少得可怜的生物学知识(生化系的可以无视)

一口气看下来,觉得濑名对故事的节奏控制得还不是很好,前面的交叉回忆描写略显缓慢,后面一下子就加快速度,情节发展得都快到飞起来了,结尾也不是很好,用浅仓的视角解释了一下线粒体失败的原因后就匆匆完结了,我还想知道麻理子后来到底怎样了呢

濑名在前面的描写中,有点过于偏重细节了,移植手术过程的描写其实对于整个故事来说不具有太大的影响,把整个过程精确的描写出来,反而感觉有些难为了读者,毕竟大家都不是外科医生

不过还是很不错了,能想出线粒体反叛这个观点就让我佩服,扎实的技术底子,正义战胜邪恶虽显老套,但比那些打着科幻的旗号,疯狂的描写你亲我爱的高中生作家的科幻小说,不知道好多少倍

《寄生前夜》读后感(五):差强人意的人气之作

大奖加身...畅销无比...一代经典...改编游戏...我只想说,其实,书很一般。不是说不好看,作为一本文学作品——科幻小说也是文学作品吧——用书中的医科专业来说就是,骨架没长好。整书前三分之二的章节推进的极慢,看起来似乎濑明桑是要展开一个大部头,而其中确实十分真实细致专业的手术过程描写,也的确让人毛骨悚然。更何况我一个曾经住过肾内科,查过相关方面资料的入门级病患,那看过后完全是夜不能寐。而到后面的三分之一,情节骤然加快,让人欲罢不能——这时候,优秀小说的影子才出现了——可惜正是由于节奏的突然加快,专业方面的描写也突然变得愈来愈简单,与前面的精致写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让读者产生了“这跟前面还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么”的感觉。因为游戏的缘故买来这本书看,十年的期待,但谈不上失望。更觉得这个大奖是为了鼓励跨专业的作者,而非文字本身。另外感谢译者,对书中大量异常生涩的专业术语做了详尽的解释,要不然,能看懂这本书的人恐怕也仅限业内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