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精选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精选

《胡适留学日记》是一本由胡适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页数:810 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一):胡适的留学日记

全书收纳了胡适留学期间的日记,有些语句还有些偏文言文的陈述没有很看懂。而且内容陈述起来有点像是在做流水账。好多人读这个想要找到网上流传的胡适日记中“打牌”的段子,整体看来觉得胡是个很有毅力的人,并且时时刻刻牵挂着国家,每天都在读书。时势造就英雄,还有一年也要准备申请出国留学,最近热衷于读一些留学方面的书籍,发现了此书。甚觉有愧,还需努力。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二):书里有这段么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啊胡适!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三):西方心理学大师荣格与胡适

30年代时,当一生都在认识真我的西方心理学大师荣格向一位来自东方的学者请教《易经》时,后者却给这种热情泼了冷水。这位学者就是当时怀着救国救民的梦想,极力主张西学强国的胡适,在他看来,《易经》不过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巫术总结而已。然而,这并没有打击到荣格的信念,因为在他看来,误解、敌视和纷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恰好是整合的开始。这就是人类的使命——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身,身体与心灵,东方与西方——当一切深及到“人类”这一层面时,一切二元的对立都将被灵魂这一主题所无限包容。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和对原型理念的阐释,作为一位心理学大师,荣格将其几乎所有的热情都全然地倾注在了对神秘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中,这也让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蒙上了一层精神层面所特有的质朴的魅力。最终,荣格还原了那个充满着传奇故事与私我神话的内在世界,引领高度工业化和社会化背景下,倍感孤独的现代人回归到了对自我与灵魂的思考和探寻中来。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四):胡适先生的大八卦

翻看《胡适留学日记》,有如下一条:

1911年2月20日:

连日似太忙碌,昨夜遗精,颇以为患。今日访当Dr.Wright,询之,医云无害也。余因请其遍查脏腑,云皆如恒,心始释然。

作植物学报告。

这条日记有趣。胡老先生1891年生人,辛亥年刚20出头,血气方刚难免夜来春心萌动,偶尔遗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他居然归因于“连日忙碌”,并“颇以为患”,匆忙忙跑去校医院,医生告知正常依然让人家“遍查脏腑”确定没啥大毛病方才释然,而今看来实在好笑的紧。

Dr.Wright没准也挺郁闷的,早起跑来个毛头小子,

“俺昨天晚上遗精了!不会出啥问题了吧?”

“没事没事,哥们还是处男吧?正常的很,所谓精满自溢的嘛……”

“大夫,俺还是很担心,就帮俺瞧瞧呗……”

“……&%$#@脱裤子”

……Dr.Wright很可能只是敷衍的左摸摸右看看,最后告诉未来的胡博士

“放心回去温书吧,一切正常,丫的身体壮的和牛似的……”

“谢谢噢……”

小胡同学放心的回寝室作植物学报告去了。

21世纪放眼寰球,因遗精而看医生的年轻人应该不多了吧?通过这条日记俺也能侧面了解到,百年前的康奈尔大学似乎并无生理卫生课。

《胡适留学日记》读后感(五):胡适留学的杂记杂忆

胡适留学的杂记杂忆

柳已青

这书在解放前有两个版本。《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版本;胡适觉得这个书名不好,是牵就旧习惯的举动,三十六年由商务重新出版,题为《胡适留学日记》。

早期的留学日记,多是流水账,很短,只有两三句,但由于其无与伦比的连续性,读者读之,并不觉得枯燥。海外留学,读书、忧国、思乡成为胡适先生日记的三大主题,现在读之,依然能够感受到作者情之真,意之切。其中关于读书,日记中提到的最多,日记中经常提到当日看了什么书,以及零星的一些感想。

胡适非常善于积累资料,在他的这本日记中,我可以看出《白话文学史》《四十自叙》的片段。

胡适还有剪报的习惯,国内外的风云都可以在留学日记中找到影子,宏观的历史下,渺小的个体的命运和遭际,都在这本留学日记中得到生动的展现。

我最喜欢看的一部分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和任鸿隽、朱经农、梅光迪就文学革命和改良这个话题的讨论,胡适提倡白话文,作了很多打油诗,也作了不少新诗,这里面既有和朋友的争论,也有唱和。值得一提的是,胡适和两位红颜知己都在日记出出现了,韦莲司和陈衡哲,前者成为胡适的情人,后者陈女士成为任鸿隽的佳偶,也是胡适提倡白话文的同道,有陈衡哲的支持,胡适没有成为孤家寡人。

一个印象,胡适的新诗写的一般,有上佳的,多为平淡。这也可能是“但开风气不为师”,毕竟胡适开辟了一个新文化时代。

早年胡适的日记都是用毛笔,写在宣纸或者在新月书店定制的稿纸上,后来,到了台湾,写日记用原子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