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菜市场到会议桌》的读后感大全

《从菜市场到会议桌》是一本由[美] 克里·约翰逊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菜市场到会议桌》读后感(一):砍价,也是有技巧的

生活里,谈判无处不在。

看到有的人说为什么不喜欢去市场买菜,就是不喜欢“本来只想买两块钱的,非要凑个整”。心理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和人打交道的时候。

之前的工作经历,为了完成kpi也有需要谈判的时候:比如有的客户一定会把续费,充值的时间拖到月底最后一天,比如有的客户执着于是否有礼品。然而礼品是有金额的范围的,但是kpi是有金额上限的,可能只差一千块钱就到了比例,但是这个额度是不会有极品的,我就有同事自己花运费把家里的全新物品当做“礼品”发给客户,花了运费,但是拿到了提成,也并不亏。

这本书的实用之处在于,作者由于工作经历和生活中的经历,买方和卖方两种角度他都有例子可以拿出来说。

干货类的书籍,很忌讳的一点就是假大空。其实理论不难,难得是怎么用。很多时候需要谈价格了,就大脑一片空白。

我有个朋友谈价格就是单刀直入,一下砍到自己的价格,店主不同意,她就用加倍的语速(她本来说话就很快)和极速输出的词汇让店主措手不及。

相比于理论,我更喜欢第二章的实战部分。虽然有夹心法在前,但是我们也要应对卖方直接使用它。在自己的心里价格上加价也是学问,加的太多,虽然成交了但是心里肯定是不舒服,不加可能就谈崩了。

第五招“逐步缩小让步幅度”里,就有一条要点提示我们,享受谈判,失败了也没关系。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选择太少,而是有很多选择,错过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我现在买菜就有一个固定的摊位,我几乎买菜只去他家,大多数时候她会给我抹零,或者我买完菜需要再来几根香菜的时候,她会给我抓几根不再加钱。市场还是有超市没有的烟火气的,即使有的时候需要一点谈价格的技巧。

《从菜市场到会议桌》读后感(二):一本书让你变成谈判专家

上周,我一个朋友网购的经历刷新了我对谈判的认知。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像某宝那样的平台都是按照平台上面给的价格来卖东西的。但是那天,我看到我朋友居然私聊客服,问对方能不能便宜一点。客服反问他理想价格是多少。两人居然就开始像在菜市场里一样讨价还价起来,最终她以比标价低30%的价格拿下她想要的商品。

在看到这件事实际发生之前,我是完全无法相信居然连电商平台的东西都能讨价还价。

事实上,很多事情只要你敢开口去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

谈判,听起来是个很严重的议题,但实际上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有个更加通俗的名字,叫讨价还价。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习惯去讨价还价,甚至对这个行为感到羞耻,好像为了几块钱跟人争得不相上下,是一件很掉价的事。更有甚至,开口的瞬间会觉得自己配不上拥有这个东西,非得原价买才能显得自己有能耐。

谈判首先涉及的是一个心理因素,很多人在开口之前需要做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害怕被拒绝。如果开口让对方把价格降低,就像是自己的人格低了对方一等,在对方拒绝的时候,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尤为加剧。这其实是自尊心比较低的一个表现,而对方的拒绝更加加剧了自尊的贬损,让这类人群的感受尤其不好。很多人为了避免自己自尊受损,往往会直接接受对方第一次的出价或者按照挂牌价原价购买商品,哪怕自己觉得并不值。

这其实是自己的心理层面的弱点让自己花了冤枉钱。我们需要在谈判前意识到,哪怕我们处在谈判的过程中,你我的人格依然是平等的,对方哪怕降价,依然有利可图。对方即使拒绝,也不是对我的否定,很可能只是谈判策略而已。而且还要建立一个共识:谈判是为了双赢,并不是我一个人占便宜。只有这样,才能跨出开口的那一关。

《从菜市场到会议桌》这本书主要拆解了谈判之前应该先有的13个心理建设,比如说不要改变报价;不不要急着出价;做好被拒绝的准备等。

第二部分,作者分享了各种实战中谈判的技巧,比如压力战、怎么订立书面协议等等,以及教人在实际生活中怎么去应用,无论是商品的讨价还价,还是商量调薪,抑或是跟家人商量家务分配,这些谈判技巧都能用在生活的每个时刻。

第三和第四部分主要讲述了在谈判遇到瓶颈的时候,如何探知对方的心理预期,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共赢方案。

谈判,从来都不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是双方价值的最大化。勇敢地鼓起勇气去为自己争取吧。

《从菜市场到会议桌》读后感(三):今年看过对我生活最有帮助的书了

说到讨价还价第一反应是什么?

大概率会激起读者心中的厌恶吧,对,书里说,任何人其实都不喜欢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第一觉得很费脑费时间,第二这个相互揣摩博弈的过程让自己显得很铜臭味,但是,讨价还价并非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种拉进关系的心理过程,讨价还价一方面可以增进双方的沟通深度一方面也确实让自己获得实惠,有时候讨价还价并非只发生在商业场合,书里说孩子是天生的谈判大师,总是可以通过软磨硬泡试探父母的底线最终达成自己的意愿。

需要谈判的地方太多了,卖卖东西、谈合作、房屋的租赁和买卖、工作的薪资。。。还有很多不是钱的事,职位的面试、晋升,工作任务的分配,孩子想多吃零食多看电视,甚至就连今晚谁去刷碗可能都涉及到谈判技巧,讨价还价融入生活各个方面,是一项必备的技能,也许你可以不那么锱铢必较,但你不能不懂,在各个方面都吃亏,对吧。成年人之所以厌恶了讨价还价无非就是一种对自己利益的忽视和传统道德的约束,去做和不去做,其实差别很大,书里说,很多人没有时间与金钱之间的关联意识:

道理很简单,作者说“无论你这辈子怎么努力,挣钱的速度都比不过谈判。”,有时候你多说几句话,获得的折扣,按时间薪资来对比计算,就发现,谈判获得的利润是巨大的。又回想起那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确实如此。

书籍写的非常通俗易懂,书名里提到了从“菜市场”的含义就代表了这本书的容易理解,大家不用一想到涉及经济涉及钱就头疼,其实很多情况就是一种思维惯性,咱们就说书中最简单的“夹心法”,比如老板卖个杯子说要50元,你如果想便宜点,比如30元就能接受,你就不要开口说30元,你直接说20元,这样大概率老板说20元不行,要不30元吧,这样就达到了你的预期价位。很简单吧,其实就是个习惯问题,一句话用不了几秒钟就让你赚了20元相当于是,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你长久保持这种思维习惯,你想想你一辈子能为自己省下多少财富?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啊,还是很有必要吧。

当然书籍除了这个简单的技巧还教了很多别的,讲的非常细致,而且非常实际,比如你孩子跟你说,今晚要去跟同学聚会要晚点回家,你就进入了谈判环节,经过一番谈论你同意了孩子的请求,这时候孩子会紧接着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说既然要去聚会了,手头没钱,想再让你给点零花钱买点鲜花什么的,你想反正大的问题都答应了,给点零花钱就给吧,于是你进一步让步给零花钱了,然后聪明的孩子会进一步压榨你的“利润”,说既然要零花钱买点鲜花了,最好今晚允许穿超短裙会跟鲜花比较搭配。。。你会发现自己一步步的退让,其实孩子就利用了一个原理——“蚕食陷阱”,书里说要警惕蚕食陷阱,因为人往往在谈判达成一个重达事件之后神经会陷入一种短暂的放松,对于次一级的要求轻松就答应了。这就是一种心理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当你遇到蚕食陷阱的时候及时提出你的要求,对方就会知难而退放弃对你的努力蚕食,比如孩子提出要零花钱时候,你就提出,那晚上聚会必须提前1小时回家,孩子面对阻碍之后会立马放弃进一步的要求了,所以你看,其实谈判并非只发生在商品的交易中,它在生活中各方面都有体现。

你看一下这本书的目录就知道这本书有多干货,谈判之前的心理准备,谈判中的技巧,讲的特别多特别细致,而且都是生活里碰到的案例,所以很容易理解,除了我刚刚说的小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其他需要注意的点,比如,如何利用“挡箭牌”、如何充当“犹豫的买家”、如何把握第一次报价的关键时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本书设计的非常小巧,应该属于口袋书,可以装进裤子兜里,在地铁上、排队中、午饭时都可以拿出来读一读,章节篇幅都短小精炼,没有废话,看一章有一章的收获,大家平时都羡慕所谓的聪明人,现在有一本书能让自己在人际交流在商品交易中更加聪明,确实有必要读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