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崇州的文化600字作文(精选10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崇州的文化600字作文(精选10篇)。

第一篇

崇州一游

今天,我们去崇州了!

“喂,闹铃咋没响?”“妈呀,六点了!”“那快穿衣服嘛,硬是遇的到。”有可能是半夜一点我吵醒老妈睡眠不充足吧,所以睡过头了!

吃了早饭化妆,我才倒霉啰!粉底 、睫毛膏、眼影、眉笔、口红。。。。。。还把那睫毛搞长,老妈给我夹睫毛的时候居然夹到肉了,一会又“往上看”一会又“睁大点”。。。。。。所以我觉得化妆等于“受酷刑!”

呀呀哟哟喂,七点三十分了呀,我妈慌忙把我送到学校,哎,席老师说七点十分准时走,绝不等人!所以,我们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

到了车上我们真高兴,唱啊跳啊,我和唐雪芹在设计游戏!

到崇州了,首先我们表演了节目,又看大姐姐表演了三个节目。哈,还跳得挺美嘛!我们又去画画了。我们画《我心目中的田园城市》,我画得挺好。结果我画不完了,张老师还帮我画呢!我还去台上讲解了我的画呢!吃饭了,嗯,妈妈让我吃农村的忆苦思甜饭,今天的饭很不错嘛,菜也多。嘿嘿,我可爱吃了哦。

吃完饭,我们上车回家了。我和唐学芹玩了个游戏,我们肚子都笑痛了

第二篇

我叫邵晗茜,我家乡在四川崇州,那是我最温暖、幸福的一个家,也是我的天堂。

我的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还有两棵树。房屋把院子分成前院、后院。前院有一块空地,外婆在那里种了蔬菜和瓜果。

站在菜园中央,放眼望去,一片五颜六色。左边是胡萝卜的“领地”,因为胡萝卜还在生长中;右边,葱绿的韭菜摇摆着。向正前方望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搭成棚的丝瓜,绿油油的,让人看着直流口水。

这里不仅是菜园,还是小动物园。院子里有一只猫,全身黄色毛,一双淡黄色的眼睛,灵巧的身体,一会儿爬高,一会爬低,有时没人搭理它,它会跑来跟着你,冲你喵喵喵叫。

这里是我幼时玩耍的“天堂”,躲在这里玩,没人会发现。

我们传统的小吃是冻糕和叶儿粑。我们那里有鸡冠山,有街子古镇、元通古镇吸引了很多游人到这里玩。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崇州。

第三篇

广州,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因古老而神奇的“五羊传说”,以羊城、穗城的美称闻名中外。谈及广州的传统文化,早茶绝对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广州的早茶。

要说早茶的由来啊,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直到今天,广东早茶中茶水已经成为配角,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

茶点在广州早茶中尤为重要。它们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饺子、粉果、酥点等,而湿点则是粥类、肉类、龟苓膏等。干点里面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虾饺了。虾饺皮薄薄的,晶莹剔透,爽口弹牙且不粘牙,以虾仁为馅,吃起来爽爽的,脆脆的,让人回味无穷,真不愧是广州早茶的一哥啊!而湿点呢,我最喜欢的是拉肠。拉肠也是粉肠。是用竹窝上加布盛上薄米粉浆蒸熟后卷成肠粉状的米制品。拉肠口味可多啦!有斋肠粉、牛肉肠粉和虾米肠粉等。吃粉肠时大家都会放酱油,不然没有味道。肠粉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

很多外地人会感到很奇怪,如此忙碌的广州人,怎么会舍得把早晨的大好时光消磨在茶楼上呢?其实,上茶楼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无论是会友聊天,还是去谈生意,这种场合都会让人感到非常悠闲,非常自在。在广州,饮早茶被称作“叹茶”,由此可见,对于广州人来说,饮早茶是一种享受。广州人喝早茶讲究“一盅两件”,“一盅”是指一盅茶,而“两件”则是指两份点心。倒茶时也有学问: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须从别人开始,最后一个才是自己。别人给自己倒茶时为了表示谢意,应该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几下。我想这就是礼貌吧。

这就是我们广州的早茶,介绍到这里,你们都开始食指大动,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茶楼“叹叹茶”了吧?

第四篇

春天里的文化,

在大江南北百舸争流,

在蓝天白云引吭高歌,

在城市农村相互牵手,

在军营学校阔步行走,

在社会处处的繁荣,

在人们张张的笑脸。

春天里的文化,

在百花盛开的大地,

在钢花飞舞的工厂,

在麦浪滚滚的田野,

在歌声悠扬的舞台,

在边防哨所的前沿。

春天里的文化,

在儿童们唱起的幸福歌,

在老人们跳起的健身舞,

在白衣天使娴熟的妙手,

在灵魂工程师的三尺讲台,

在科学家的天地间遨游。

春天里的文化,

引领着千百万建设者的足迹,

映照着千里的征程,万里的伟业,

传承着先辈的精髓,智慧的魅力,

奏响着前进的乐章,时代的旋律,

让文化的主流,乘风破浪,潮头屹立。

第五篇

无锡是个老地方,

民风民俗不一样。

年初一刚开门,

三声炮仗少不了。

清明节要祭祖,

荤、酒、糕点样样齐。

无锡是个老地方,

特产丰富很别样。

酱排骨历史有百年,

色泽红,很香酥。

惠山泥人颜色亮,

光彩夺目人人爱。

无锡是个老地方,

古典建筑仍一样。

人山人海的南禅寺,

亭台楼阁多辉煌。

水巷深处清明桥,

到处古色古香。

穿城而过的古运河,

烟波浩渺的太湖,

就像一首不变的歌,

唱着永恒的吴文化。

第六篇

日常生活中,时髦的网络用语总穿插在我们身边。从“神马都是浮云”风靡一时,再到现在的“土豪”“吊丝”等词语,渐渐大家都习以为常。

有时在网上浏览书籍,一些文章就用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词语。我翻了几下就看不下去!作者为了让文章增加笑料,故意把一些字改成错别字,虽然同音但单个文字的意思却惹人发笑。读者们总是赞叹纷纷,说构思新颖有趣,但我觉得总太过无厘头。

我担心这样中国的文化会不会就这样慢慢扭曲了原来的意思,不再持续它传承了五千年的本质,这是对我们文明的一种亵渎。

常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们都用它歌颂可歌可泣,至死不渝的爱情。但鲜少人知道它出于《诗经》的《战鼓》——一首歌颂战友,同生共死之情的诗。犹记当年,看《仙剑3》时,这用错的句子还让我感动得死去活来······果然,没文化真可怕。

在如今这个泡沫年代,新鲜的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东西华而不实,一朝失色,无人问津。大伙儿都扬言要走在潮流的最前端,可是前端是哪儿?

纳兰容若有句词道:“新人复何故?新人不如故。”人是故人好,物品是新的好,可文化呢?

中国的文化,沉淀了五千年的精髓,我们不可丢弃;老祖宗给我们的文明思想,我们不可丢弃,中国历史文坛的辉煌,我们要铭记。那些浮华背后空洞苍白的网络“文明”,那没有一点价值的东西,岂能代替!

中国的文化不可丢弃,因为那是华夏的根本。从盘古破开混沌,女娲补天的传说,夏商周唐宋元明清的悠久历史,到今天的汉文化,丹青描摹的一笔一划,是五千年传承的表达。我们不可丢弃中华的文化,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

第七篇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我传承——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茶被古人当做饮品,每年清明节新茶初上时,古人还要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邻居争相围观,就像如今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古人爱喝茶,茶的品种也很多,有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当然,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湖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可算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杭州有许多茶楼,大家可以随处品到各色茶,还可以欣赏到典雅的茶艺表演。

作为杭州人,我也初学了龙井茶的茶艺。龙井茶的冲泡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先用热水冲烫茶杯,讲究的是一尘不染,至清至洁。再往杯中放入上好的龙井茶,倒入少许80度左右的热水,讲究的是润茶。最后是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泡茶叶,一方面是利用手腕的力量,使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经过三次高低冲泻,使杯中茶叶上下翻滚,茶的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这个三点头还如同行鞠躬礼,蕴含着对宾客的敬意。一杯好茶冲泡完成的同时,还学到了谦恭的道理。

除了龙井茶的茶艺,我还欣赏过用长嘴铜壶背身冲泡茶叶的茶艺表演等等,更激发了我学不同茶叶冲泡方法的兴趣。中国的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将它好好地传承。

第八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700字 寻访常州文化遗产—锡剧

在我乡下老家镇上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都叫他“老恽”。我呢,就叫他“老恽公公”。每次回乡下,只要一有空,我爷爷就会带我到他家去玩。

“老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精干利落的老人,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每次还没走到他家的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二楼窗户飘出的“伊伊呀呀”的唱戏声,我爷爷也非常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其他几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就会拉起二胡,打起板鼓,弹起扬琴,敲起小锣……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就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有女的有男的,有时还会穿着戏服,他们摆出姿势“啊-伊-呀”的唱起戏来。看他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 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爷爷,“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不怎么好听呢。”爷爷和老恽公公听了就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呢?”我又问。老恽公公说:“是锡剧《珍珠塔》。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啊,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后来叫常锡文戏,现在才叫锡剧的。”“那既然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剧’而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地问。老恽公公回答说:“那是因为刚解放的时候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后来国家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都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果然锡剧是发源于常州的,而且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现在我听老恽公公和我爷爷在唱戏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讨厌了,反而觉得别有韵味。

第九篇

仍记得

易安的凄凉

太白的愁绪

幼安的鬓间白发

仍记得

老生的面容

丑角的转扇

青衣的点点泪花

兰亭的矫若游龙

石碑上的一部胆巴

毛笔落下

行楷连绵成水墨画

红色桃符

门前年画

如烟似雾

瓷器上绽放青花

手执红灯笼

盘盛圆糖瓜

这是什么

这就是中国文化

第十篇

五月的厦门艳阳高照,莺歌燕舞。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厦门的老城区——中山路附近,打算开启一场文化探索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位于草埔巷9号的陈化成故居,也叫陈公祠,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化成是鸦片战争时期抗英民族英雄,受到了台湾南院派陈氏后代的崇敬,故居是他们回乡瞻仰之地。想到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和平的环境中,离不开前辈的付出,不禁令我肃然起敬。

接着我们来到石壁街10号——王人骥故居,轻轻推开院门,庭院由砖石铺就,两棵杨桃树拔地而起,据说结的果实一酸一甜,极为罕见。边墙上还有花瓶形状的门,想必在当时也颇为讲究,整体给人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

再往前走,到了具有“最美庭院”之称的陈江海故居。这幢两层楼房用红砖建成,雕梁画柱,好不气派。院墙由大块的石灰石砌成,虽然院门紧闭,但院内的红花绿植挂满了墙头,不禁让我想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红色的小楼显得更加美丽恢弘。我们坐在院旁的石椅上,久久不愿离去。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石狮公、邱宅、蚶壳井等,各有各的特色和风采。我们穿梭在一条条小巷弄堂,仿佛一段段历史在眼前回放,没想到在喧嚣的闹市中还有这么一片宁静之地,令人恍如隔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