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化苦旅》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化苦旅》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化苦旅》是一本由余秋雨著作,爾雅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 320,页数:514頁,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化苦旅》读后感(一):在上海公交上苦旅文化

初中就听语文老师推荐了,现在都工作了才想起来看看这本书,《文化苦旅》,文化和旅行结合出的游记,却没想到除了余秋雨的旁征博引和知识含量观念之外,最喜欢的是他的文字,低调不虚华,清淡但是超级精致。

敦煌莫高窟的博大和艰辛,江南小镇的旖旎小资,川渝的休闲富足到最后散落天涯的海外游子的故事,一个个小中国结,同样的愤懑或者感动、无奈交织着我每天上下班的公交time。作者多在追寻历史、探讨文化,大道理倒是少之又少,所以在kindle上做的笔记还没有看鸡汤记下来的多,但是意识上感觉看到的东西确实比鸡汤的多,虽然没有去过书里面提的那些地方,却好像跟在余秋雨后面看到一样,很奇妙,这大概就是书的魅力吧!

《文化苦旅》读后感(二):那个时候的秋雨老师

最早购得此书是在广州的一家小书店中,那时候真的还不知道余秋雨是谁,只是翻了翻觉得里面的文章读来都是让人非常,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文化两个字,但是让人读后又不让人觉得晦涩生硬完全没有说教气息,甚是叫人喜爱,当下就被作者的人文思考和渊博学识所折服。可以说这本书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影响和改变了我对阅读此类历史文化书籍的喜好和选择取向。

直到后来,余秋雨的名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作者也如同村上春树一样成了一个文化标签,并且盛名与骂名都背负的越来越多,人也俨然一副大师姿态,我不一定看他主持的节目或者作为评委去指出选手的过错,但我还是时常会拿出这本书出来翻翻,面对沉重的历史我们确实有流泪的理由,这该是我读得他最早的一本但是却又确实是篇篇都堪称是精品的散文集,无论你喜欢余秋雨与否,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

《文化苦旅》读后感(三):《文化苦旅》浅读体会

前些日子翻出《文化苦旅》,想找一篇文章,结果就看了一篇又一篇,看完之后,仍觉不甘。

同学知道后,讥笑说:“那是高中看过的。”我无法说清什么。我高三时看完了《千年一叹》,现在模糊只记得凤凰的标志和车队了。时间过去了,看书也越发有了自己的领悟。看着手中的一篇篇苦旅,仿佛一扇巨门一点点推开。

诚然,我们与传统文化割裂很大,印象中代表古代文化的也只是几件器物,几卷字画。《文化苦旅》提供了丰富多汁的老味道,加上精雕的词语句,可以快速让人领略旧时风采。作者选取自己有独特感受的地点,或寻访古迹,或领略风光,遥望中国古代文人的背影,分析他们,感知他们,最后融入他们。必须指出,作者有很多见解很独到深刻,我们经点拨后一看我们的社会、文化恍然大悟却又隐隐约约有些陌生,隔膜是那么纤细坚韧。那么多文人在历史中走过,后人多记住只言片语,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奋力挣脱和颓然失败,又有谁会在乎。

苦旅,越读越苦。我知道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微微扬起嘴角且吟且行,他们背着书箱穿着芒鞋踏遍山川,他们铺开宣纸化开墨汁挥毫胸怀或舔舔秃笔头挣得一天的饭食,我们看着,无形的玻璃挡住了,气息也不能渗过一丝一毫。无怪乎余秋雨会在文中疾呼,哀悼,哭泣,试图抓住什么,终究如梦幻泡影,如沙漠中飞去的细沙。风华绝伦的时代走了,艰辛诗意的时带走了,剩给我们的是几卷轻薄的黄纸,我们环顾,看到的是食物,豪宅,花花绿绿糖纸般的速食书。理想的花园建起了钢筋混凝土小区,生活吧,生存吧,抛弃文化重负,管我自己是谁。

整本书从第一篇《道士塔》就很苦涩,后面亦是如此,些许的轶事旧闻显出些许陈旧的活泼。作者悼念文人时代的远去,渴望自己成为他们。哀叹,没有前行的动力。回顾,没有发掘现世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如何传承,如何去掉过于萎靡不振的部分,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这本书是很有价值去读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