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用术》读后感摘抄

《无用术》读后感摘抄

《无用术》是一本由加藤彻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209图书,本书定价:18.50元,页数:2005-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用术》读后感(一):无用的思考

这是一本关于慢思考的书,六月开始在清晨读一点,然后慢慢消化。现在好像忘记书里面讲的是什么,但它真真实实地让我发生了改变。关于人生、变化、孤独。。白狗黑、佛也寂寞、蜗角之争、超长假期静观人生、混沌说、大卫的雕像等等。心境、眼光和思维,借由着古文力,即使在喧闹的人群中,我是谁,在哪里,要去往哪里,即使仍不真切地知道答案,却也更近地,更近地接触到它们的真谛。

《无用术》读后感(二):无用确实无用

日本人给日本人介绍中国文化的,为什么要翻译成中文

给儿童看,不健康

给成人看,太弱智

总之还真是无用

======================================================

补遗:

该书主要内容就是东拉西扯,顺便歪解中国文化,以便借题发挥。

举个例子,看上面穿丁字裤的云借题发挥的作品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上这句名言我们早有现成的解释,本来应该是人所共知的内容,居然要日本人教我们,而且解释还是错的!可笑!

该书被我班上一个要交换去广岛大学的人到处传阅…看的人还都说好好好…拜托……中国大学生文化水平沦落至此?

《无用术》读后感(三):无用之用——古人的大智慧

这几天有点无聊,感觉自己需要补充一下相关的知识,找了一本日本人写的书来看,这本书的名字叫《无用术:古文的智慧和力量》这本书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古文,在古文里蕴含着什么呢?

这样的一本书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即兴的发挥,严谨而准确,清醒而周到,是一本典型的日本学者笔下的书籍。令人惭愧的是,这本书是在阐释中国古文中蕴含的力量的。被现在大多数国人拒绝的古文,在日本学者加藤彻的笔下,却是那么充满着智慧和力量。

在著作中作者征引的大量典籍其实都是常见的,但在作者笔下,每一段材料都有着深刻的现代意义。对于古文的认识和讲解,都反映出了作者很深的古文功底,而且作者同时举了当量丰富的事例进行解说,使得古文的含义浅显易懂,同时作者引进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艺术家、诗人的言论和作品来进行比较,更是丰富了读者的视野。最为难得的是作者在文章中的巧妙地勾连和在文字背后深刻的见解。

叹服之余,反观国内的“喧嚣”,也许在普及读物上的差距,就是在学术水平上的差距。

-------------------------------------------------------

其中有一段谈到双语教学的说法和我前些日子写的这个主题十分相似,只是他的更具专业说服力。

平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人类学习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在幼儿期,所以,如果想真正地提高英语水平的话,应该在儿童上小学前就开始英语教育。”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种类似心理障碍的病叫做“两国语症”。这种症状偶尔出现在幼儿期在国外度过,由外国生活经验的青年人中。人思维时是靠语言来进行的。幼儿期在国外度过的青年,由于同比重地学习母语和外语,所以思考问题时无法单纯依靠一种语言,会产生情绪紊乱等症状,以致最终无法思考问题。所以如果英语教育进行得太早的话,反而有培育出母语英语都掌握不好的孩子的危险性。——《无用术:古文的智慧和力量》第134页。

附上我的:

“幼儿双语教学”之我见

语言学习从幼儿时期开始是最佳时期,这种研究是从单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得出的一种认知结论。但这个结论是否能证明双语环境中幼儿语言习的面貌呢?其适用性恐怕并不像从“一”到“二”的加法这样简单了。

我们现在推广普及英语,过早地开设英语课程,是不是有益于语言的习得呢?从结果看恐怕并不令人满意。如果说以前的做法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话,目前的教学成果无疑已经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缺陷。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语言,在语言背后的是两种不同的认知形态、思维方式。在幼儿阶段就进行双语的学习,无疑会造成儿童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从而加重儿童学习的负担。

现在学校倡导双语教学,但双语的环境在国内是不存在的(如果说新加坡是双语国家的典型的话,那也只是一个因生存环境而做出的被动选择而已),学生即便在学校中面临了双语的环境,但出了学校之后,则又回到单语的环境中,这样的双语离开了应用的环境,无疑更多体现的是无效的教学。另外在课堂上,学生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转换语言系统上,这样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也会减弱。

这里面还要说的一个问题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不同步现象。如果我们排除家庭中父母双方的双语教育因素的,仅以学校教育为主要目标的话。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儿童进入幼儿园后由老师开始教英语。从什么开始教呢?简单的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单词。也就是说要利用儿童已经认知并熟悉的事物为主要依托,这样一来在儿童需要进一步行成自我表达的时候,外语学习只是重复儿童已经熟悉的事物的不同名称而已,这样一来就造成儿童在认识方面和时间方面的重复性的低效学习,甚至打断了儿童已有的连续性的语言学习过程。如果我们再简单一点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在幼儿阶段的英语学习一方面没有满足(也不不可能满足)儿童在语言上的进一步要求,另一方面造成了在一段时间内重复了出生后的认知过程。这样对于儿童的发展是存在负面作用的。另外,现在为了吸引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很多人采取了动作模仿的方法,的确这种方法符合儿童好动的天性,但由于这样学得的内容既然不是增长性,而是重复性的,儿童自然更容易接受。但这种方式带来恐怕的更多是负面的内容,当儿童习惯了这种活动的、要求不高的学习后,当他们面对学校中存在的静下来、具有有发展性要求的学习时,他们的反应只能是混乱、厌烦和抵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