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要短句,亲爱的读后感1000字

要短句,亲爱的读后感1000字

《要短句,亲爱的》是一本由[法] 彼埃蕾特·弗勒蒂奥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1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要短句,亲爱的》读后感(一):爱的最后时光

遗憾的是,经常在图书馆见到这本书,却等到今天才看。

这是一个平淡的、最生活化的故事,连语言都是温水一般的朴实无华,可是,却那么让人动容。身为子女,在这个故事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时光悠悠,青春渐老。我们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事业,甚至有了家庭,而父母渐渐老去,老人的世界那么孤独寂寞,希望自己的儿女陪在身边,却不愿耽误他们的生活。两个人的时候还可以相互依靠扶持,可是,如果只剩一个人,该有多么孤寂难熬?

当你以为可以一辈子依赖的人成了需要你照顾(或者说是你以为需要你照顾)的老小孩,烦恼就会纷至沓来,你突然发现,你并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和她相处,并不知道该怎样掌控局面,哪怕她在你面前露怯,在你面前展现出软弱的一面,到了别人面前,她又会强撑着,变得光彩照人,展示自己的魅力与骄傲。其实,她最大的骄傲就是自己的子女。她最大的期望也只是让子女陪在自己身边而已。

看到这个故事,看着作者笔下描绘的母女关系的图景,不自觉地想到自己,想到我亲爱的妈妈,她和故事里的母亲一样骄傲,一样固执矫情,一样把女儿当作自己最大的骄傲。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也会面临与这个女儿同样的窘境。我只希望,那时父母仍然身体健康,我能多一点时间陪在他们身边。

《要短句,亲爱的》读后感(二):读书笔记1826:要短句,亲爱的

关于老年,和死亡的题材。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故事,回忆往事很是清淡,文章不长,在絮絮叨叨中结束,年龄越大,或许会越有共鸣。

人生就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父母结婚,他们就合并到一条船上,子女未成年的时候住在船上,而后离开,有了自己的船。终于一天他们会回到父母那天船上,打量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父母终将老去,往往父亲会先走,而后是母亲,同妈妈的关系往往更为复杂,她们变得固执,像孩子一样喜怒无常,缺乏理性,几年时间下来,大家都精疲力尽。全书都是母亲离世前几年的过往,和更久远的回忆,子女也慢慢老去,丧失父母的日子已经数年,但对她来说这种悲痛始终没有离去。父母居住多年的房子已经卖掉,家具四散,人生已经没有了归途。

作为人文社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第一部,本书算不得惊艳,甚至不怎么好看,算是小众题材的精品吧,挺好。

上周末的深夜父亲突然晕倒摔伤,母亲给他做了简易包扎,父亲说打电话给我,母亲不愿意,两个人骑着电瓶车去到医院。白天的时候她才打电话告诉我,接完电话,我莫名的哭了起来。

《要短句,亲爱的》读后感(三):并不是一本令人愉快的书

第一次得知这部小说的名字可能在止庵的读书笔记里。但我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他是如何令我对它产生兴趣的。最终,我在A城的一个特价书店里找到了它。隔了半个暑假,用一个晚上和一个下午中的两个小时读完了它。

简单的母女之情,被写得微妙复杂;或者换一下,微妙复杂的母女之情,被简单地概括在词语之中。带着冷静和自责,怀着爱和恐惧,以及不知道自己将把这种感情引向何方的困惑和欲罢不能。像把一个尚未愈合的伤口粗鲁地打开,仔细检查,再谨慎地缝上。也许是在寻找它不得痊愈的原因,也许在加速它的痊愈或者相反。至于痛苦,那是必须要重温和肯定的,不然怎么能证实这一切真的发生过?

我为她的冷漠与残忍折服。我想她具备别的女性作家不具备的敢于直面人性的勇气和能力。她从各个细微处分析了死亡、衰老、爱、依赖、冷漠以及疲惫不堪的责任。她没有自欺欺人。她对自己足够残忍,不粉饰。最后三节《合同》、《睡衣》、《电话》,像一个不得不终止的句号。之前,全部是短句。

法语原文应当有一种中文译本没有的顿挫感。如题所示,她的母亲一直对她说:要短句,亲爱的。她做到了。

如何在他人的情感中作出决断:加入还是躲避?是否要引入个人生活?是否轻易地被打动然后联想到自身?如何保持冷静和冷漠?何时以及释放多少内心才算恰如其分?是否需要放纵?如何获取一个可以接受的尺度而不羞愧?这是我在阅读中尚不能解决的疑惑。

《要短句,亲爱的》读后感(四):天空应该是什么颜色?

不知道来如何评价她,或者她们!这并不是一本可以愉悦的看下去的书,也不是会让你伤感的书。她给了我一个讽刺的机会,让我觉得作者和母亲的生活本来就是一种讽刺。

作者用一种自我中心的目光来看待母亲,母亲似乎威胁这她的生活?应该说她在害怕,害怕自己会成为母亲。她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未来生活本该是这样嘛?母亲她在想这什么?母亲在做什么?她为什么不能接受我们的心思?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在说我在想,我就是真理!那母亲呢?玻璃纸阻绝了什么?作者的思想?!不该有玻璃纸,是的不该有。但作者确让它存在着!我无法解释!

我想要了解母亲,但是作者仅仅告诉我她思想中的母亲。许多人说在书里看到了母亲的希望,那就是每周一次“我”的到来,然而我却看到是母亲的绝望,“我”到来能为母亲带来什么呢?母亲我想多了解母亲!

看书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赖川声的《红色的天空》,其实它们完全是两种类型,一个是舞台剧,一个是小说。可是我仍然无法摆脱《红色的天空》的影响,老人是一个有趣的群体。他们表明上埋没自我其实去极力的想去争取自我。我们是多么的残忍,明明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自我,却认为他们是在试图摆脱我们的控制。老人接受我们的照顾,我们似乎是主人,可曾想我们真的是吗?于是老人们不堪忍受,寻找这一个他们的团体。他们进入老人院,我们离开了,老人们的自我这个时候还有什么用呢?因为已经没有人去关注它了。

没落的天空是红色的!母亲的天空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短句,亲爱的》读后感(五):要短句,亲爱的……鲜花也要

在火车上读的。

天气已经很冷了,下过两场雪。这本书让我想起刚刚过去的夏天。外婆和爷爷的相继去世。这个夏天,百无聊赖。我不曾问过妈妈的感觉。

所谓的百无聊赖,实在不是什么轻飘飘的词,它真实,让人心紧。人在经历过一种仪式(以及仪式之前的百般周折)后,似乎会一下子老一些。仿佛本来坚硬的一些东西,开始从骨子里变酥,缺少韧度。

老年人,有时会无理而神秘。死去的老年人,依然神秘,让人偶尔怀念,但一切都似乎合理了。他们以实实在在的消失,开阔了我的想象。就像一种法术。它不会令生活更充实、更美好或更完整,但让我身处“仪式”,端庄严肃。它不可避免,也不会被遗忘,想起它会想起哀伤。当然还有别的。

一个人终要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但那一刻,大都已无力(或来不及)思虑这最后一步的力量,而只是急急地或草草地踏出那一脚罢。

多希望。度过一生。在“走到人生边上”的时候,能对“死”有相当的认知。当咽下那提着一辈子的一口气,能不觉得窘促,亦不是渴求。是会心——那个长长的恍然被定格下来的姿势。

这样的书,读到最后,还是受不住。……“去吧,亲爱的”……“不要鲜花,要小短句,亲爱的”……

“要健康,要乐观,大孙女”……

我想,鲜花也是要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