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埃及考古学家读后感摘抄

埃及考古学家读后感摘抄

《埃及考古学家》是一本由[美] 亚瑟·菲利普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埃及考古学家》读后感(一):迷茫了

读到最后几页时我崩溃了,因为我知道我是弄不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拉尔夫到底死了没有,玛格丽特和谁结婚了,马洛维和保罗到底下落如何,拉尔夫到底存不存在~我迷茫了 需要再回头看几遍

《埃及考古学家》读后感(二):平民到国王的路

拉尔夫就是保罗,真的拉尔夫死在土耳其,保罗了解了马洛维在牛津的事情之后,冒充了拉尔夫,没有所谓的阿托姆 哈杜的墓穴,那个里面是空的,保罗从8岁开始,毕生的愿望就是能够成为法老,于是他在一个空墓穴里面,造了一个模拟的法老墓穴,一开始那个所谓的墓穴的地址就是马拉维骗保罗的。马拉维的信里写了。最终,法瑞尔的出现,使保罗加紧了谋杀和自杀。这就是结局。

《埃及考古学家》读后感(三):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看过后仍能让我感觉兴奋躁动的小说。

每位讲述者各带角度的讲述,或真或假的表白以及叙述时间的交错给读者带来不亚于推理小说的阅读乐趣。

文笔是华丽的学院派,隐隐有自我欺骗的激情透出,翻译得不错,但我仍热切的希望能读到原作。

回到内容上来:重生与永生,沉溺与偏执,尽管主人公是坚强并欢欣的迎接着宿命,但无论如何,宿命的基调却永远是悲伤的。当作者的高超叙事技巧引领着我们走过考古学家与法老的生命轨迹,相互印证着,并不可避免的交融之时,我衷心的向拉尔夫和阿托姆-杜哈致敬。

《埃及考古学家》读后感(四):半途放弃

第一次看侦探或者悬疑小说,愿意尝试是因为个人的推理能力实在匮乏。从拿到书就开始字字斟酌,理清里面所有出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线索。后来听朋友说,前面的只不过是过场,重要的需要推理的在后面。

也许是对此类小说经验的匮乏,不能果断的判断出那些需要精读和泛读。最后也导致自己在看完一百页后放弃了。

就像对内容精读泛读的选择一样, 好书很多, 我也应从中学会取舍和选择。

既然喜欢管理类和励志类,就应该好好地把握好自己学习的过程。成长总是一点一点。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蜕变。

《埃及考古学家》读后感(五):混乱后的清晰(小书透)

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容易理解的考古小说,没想到却是充满英国式语言的侦探小说。

真心不喜欢20世纪英国佬说话的幽默,比黑色还要黑色,那有些比喻我都不知所指,刚开始觉得是翻译的问题,后来只能归咎于作者文字功底不错和中英文化的差异性了。个人觉得和《巴黎圣母院》前部分差不多。

首先说下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除了书名外简直不知所云,现在最讨厌的也是在封底加上某某某对此书的评价,怎么怎么好看啊……那些的;还有就是作为一本涉及到小众知识的书,最好来个序或前言,即使原书没有,翻译者也可以写下,帮助读者了解,不然看前半部分的时候真的有意思想要不看了,简直就是云里雾里的。

我对埃及的古墓有点小了解,所以提到图坦卡蒙和拉美西斯什么的还不算糟,刚刚开始百思不得其解:阿托姆。哈杜???我是从来没有听过的,后面才知道这位伟大的法老可能是拉尔夫的臆想,其实也是作者虚构的,作为一个不怎么CJ的腐女,阿托姆的那些色情诗我看了也是浮想联翩啊~~~

书中的故事大概是一个叫拉尔夫的考古教授迷恋上一位埃及13王朝的法老兼诗人,他和朋友雨果一起发现了该法老墓存在的可能性,后来一战使他们分开的。雨果还是留在了埃及,并遇到了对埃及历史和阿托姆同样着迷的小男孩保罗,后来再找法老墓的时候失踪了(可能是在沙漠中不见了)。

拉尔夫再次回到埃及时雨果已经不见了,于是他去了美国哈佛做教授,由于没有人认为阿托姆法老真的存在,所以他在哈佛受到一个考古教授的排挤,他在一次演讲中遇到了心爱的女子玛格丽特,再后来他向玛格丽特的父亲说了到埃及发掘古墓的投资回报率,于是波士顿的有钱人们纷纷赞助他去发掘法老墓。

小男孩保罗被怀疑可能是英国某某有钱人的私生子,于是侦探法瑞尔到处寻找他,查到他可能在埃及和雨果一起遇害了,结合种种,了解了各种证人(这点书后有提到,所谓的证人为了自己,撒了点小谎话,于是害死了拉尔夫)他怀疑拉尔夫是凶手,于是来到美国告诉了玛格丽特的爸爸。

拉尔夫在埃及找到了法老墓,可是由于法瑞尔,玛格丽特的父亲没有汇钱给他,他一个人苦苦的支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扬名天下,留取丹心照汗青……

书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法瑞尔来到埃及找到拉尔夫的时候最精彩。拉尔夫已经落魄不已,怀着对爱人的爱,对竞争者的妒忌,和玛格丽特的父亲一起在挖掘古墓……变成了一个神经兮兮的人了,也是到这里我才肯定了法瑞尔作为一个侦探,也是有偏见的。

记得看过一句话:人不可能不带偏见看别人。

最后我不知道拉尔夫是怎么死的,被当地人打死的(这个可能性不大)、自杀(可能性最大),法瑞尔也是到老死都不知道真相。

不过我觉得可以有2个假设:

1、拉尔夫其实是保罗,他在雨果那边了解了阿托姆的故事,觉得和自己很像,于是着迷,并和雨果一起去找古墓,路上想独吞财宝杀死了雨果,(保罗是来自澳大利亚,整本书充斥了英国人的等级、穷人与富人的等级,保罗想象阿托姆一样从平民变成国王,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精神分裂把自己想象成出生好的拉尔夫,来到了美国,所以军方和大学才会没有他的服役记录和就读记录。

2、拉尔夫对于找到阿托姆古墓的事情完全是自己的想象,他其实只是找到一个普通的墓地,他自己由于各种事情的打击,到打开B门是已经是精神恍惚了。可以注意到的是,拉尔夫关于阿托姆古墓记载的故事和他自身的故事是很相似的。

我自己觉得第二个假设比较可靠,因为雨果的朋友昆特知道有拉尔夫这个人,也写信到哈佛给他。

不过也不排除拉尔夫找到了古墓,但是由于太偏僻而且没有财宝,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他杀掉玛格丽特的爸爸(也就是他的“慷慨之主”),然后自己死在古墓里了,毕竟他的脚伤好像还蛮严重的。

不管作者是怎么想的,我佩服拉尔夫的勇气和毅力,不屑权利和金钱,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