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Monster》读后感1000字

《Monster》读后感1000字

《Monster》是一本由浦澤直樹著作,文化傳信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onster》读后感(一):单从漫画的技术层次上来说,这部作品非常卓越

恐漫中的偶像剧?画工了得,悬念设置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有不错的商业性。相比之下,整体主题太形而上从而情节无力支撑的感觉。总觉得其中许多人物的动机都有些牵强,不过也许读者更爱看戏剧化并且在极端环境下性格被极端凝练的,高于生活的人物吧。

浦泽的分镜很有画面感,细节设置的比较完美,年谱以及许多细节设计是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的。他是一名非常优秀并且勤奋的漫画家。

《Monster》读后感(二):简评

这部作品的人物塑造,情感描写,氛围渲染都是顶级水平。作者非常擅长多角度叙事,虽然故事始终围绕着天马对约翰的追寻,但真正优秀的、打动人的还是对与天马接触的各个配角的塑造。有些配角的故事单独拿来作为单元剧也是非常不错的。

其中慕尼黑篇和布拉格篇完成度最高,法兰克富篇明显感到要急着收尾了,彼得和怪物的弟子都出场没多久就退场了,有点可惜。最后小镇的自相残杀其实也没细写,不过酒鬼父亲为了保护自己儿子最后向怪物开枪结束这一切也是个巧妙的结局。

主题也比较容易理解:怪物是人性的负面,但是就像葛利玛最终变回了人类,妮娜选择原谅约翰,天马最后还是拿起手术刀,以及作品中诸多曾经的罪人选择重新做人一样,人是可以战胜怪物的。这部作品本质上还是一部赞扬人性光辉的积极作品。

关于作品最后的开放结局我是这么理解的,虽然约翰的问题揭示了怪物的源头,但那又如何呢,母亲对他们的爱也不是虚假的,人性始终不是可以简单定义的东西。怪物是人性的一面,但战胜怪物的善良与爱也同样是人性的一面。

《Monster》读后感(三):我是分析狂

分析三个小问题:

安娜的形象:安娜是约翰的两位一体,或者讲,叫另一个灵魂.从性别上,两人互补,从相貌上,两人惊人的一致,从道德观上,两人完全相反,但从潜意识层面,两人的价值观又极其相似.两人的关系如同双子座,共用着一个躯体,仅仅顶着不同的假面——最好的证据,就是年幼时在红玫瑰大屋,两人记忆与身份的错乱。安娜象征着恶(约翰)的自我惩罚,因此她在旅程中要不断的追杀约翰,而殊不知自己(善)只是恶的另一重化身。在这种恶自我毁灭的旅程中,她与真正的善(天马)结成了暂时的同盟关系。

母亲的抉择:在故事的结局处,我们看到了红玫瑰大屋的真相,面对波拿巴斯的威逼,安娜与约翰的母亲不得不在两个孩子中做出快速的抉择。她想推出门去的是恶(约翰),但却误选到了善(安娜),原因是由于两个孩子当时的打扮一抹一样。结论有两点,第一,普通人在危急关头面对善恶抉择,根本不存在理性的判断力。事后看似经过思索的道德结果,往往不过是一个随机过程。第二,如果你没有做出正确的抉择,不用责怪自己,善与恶经常以同样的打扮呈现在我们眼前。

主题——关于善恶的真相:在漫长的旅程结束后,约翰重新消失于黑暗,我们甚至不(确切地)知道这种恶的力量来自哪里,将要去向何方,善恶的真相为何,其实是作者跟读者的一场游戏。人类的文化中,真实这一概念建立在视觉认知之上,可是,眼睛恰恰会欺骗我们,因为我们永远无法从上帝全知的视点来看待世界,而呈现于我们眼中的只是故事的一块块碎片。我们常常不自量力的认为运用逻辑,可以从碎片的背后拼凑出真相,那也许是真相,也许是幻象,最残酷的结论是,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