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负暄三话读后感1000字

负暄三话读后感1000字

《负暄三话》是一本由张中行著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50,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负暄三话》读后感(一):评论负暄三话

旧版本,比中华书局的开本小,纸张软,摸起来恰当舒服,----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书都喜欢印成大开本的呢?

很喜欢三话里记载的一些不知名的人,他们的狷狂,他们的骄傲,是中国读书人,或者老中国人的传统。有两则印象很深:

张中行描述他的一个邻居在土改分到别人的东西后,在晚上又隔着墙扔回去,说“别人家的东西我不要”。后来因穷困而死。

还说起一个读者,估计是缺钱要用成语词典换他的禅外说禅。张一定要退还给读者,后来这位读者坚持不要,干脆就不去那家书店了。张给的评价是“狷狂”。

嗯,多好的自尊,心神往之。

《负暄三话》读后感(二):三而竭

前半部,褒扬德行过于明显以致近于吹捧,反而不如淡淡地叙述来得隽永。有些篇目题解过于絮叨,噬之如鸡肋。

反倒是后半部谈晚景议人生,想来得之于切身所感所思,更对我胃口。

张老先生反复念叨的“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无疑是对拜金、功利主义大一统现状所发的牢骚。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岂非说的是像老百姓那样只求生存,不问主义。娶老婆看奶大,嫁老公择钱多。“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也几希。”

“率性而为”,“甘其食,美其服”,确实要比道家宣扬的清心寡欲要高明些。

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窃以为这种去智化言论只是出于对智力的信心不足。

师法自然,固然能修正人肆意妄为的恶果。然而,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人类总是乐于运用智力认识世界总结规律,并且运用规律改造自然世界。

《负暄三话》读后感(三):事不过三,三则怠矣

散文随笔在二十世纪晚期曾十分红火过,出了不少名家。张老先生大抵算得上其中一位,我隐约记得他有《负暄琐话》一书行世,赞誉者甚多。故在旧书摊上看到《负暄三话》,抚摸书页,颇觉厚实时,就以为是他自琐话以至三话的集合本,遂欣然贩回。之家后翻阅才知,所购的的名与实同,为三话之末者单行本也。

恍惚在某文中见过曰梁实秋先生言者:“少年当读诗,青年爱小说,中年过后,则喜散文。”我在青少年时的确爱诗歌和小说,甚至散文,也多喜爱。但到了中年,文武不成,事功皆缺,乃至生活都多有头疼无奈处,以至于心思劳碌,毫无心境去读那些闲适淡然的散文随笔了。于此随手翻阅张先生的《负暄三话》,心绪纷乱之下,时时有辍读念想,实在不敬至极。终于匆匆翻完,收获全无,近乎完成枯燥无聊的工作。然在扫读中仍觉得张先生做此书,年岁大抵已高(应该已过八十),但以前者(《负暄琐话》)获赞颇多,遂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发而不可收拾,二话三话,纷纷而至。这当然是我的随意揣测,却也自觉相去不远,且不认为是对长者不敬。盖人之生活,即使最淡然者,仍不免于求同志和声,老先生因获赞而接续写作,并无二致。我的个人感觉,在三话中有些文字,有些为文字而文字,流于琐碎空疏,不知是也不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