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棋王 樹王 孩子王读后感锦集

棋王 樹王 孩子王读后感锦集

《棋王 樹王 孩子王》是一本由鍾阿城著作,新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出版的251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币140元,页数:19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棋王 樹王 孩子王》读后感(一):紧锣密鼓

我觉得很像看武侠小说,紧锣密鼓,情节如离弦的箭,又如落九天的飞瀑,势不可挡。我喜欢这样的说一个故事。平静细致的文字里透出一股力量。作者真是惜墨如金,多一句废话都没有,一切都在故事里。值得多读几遍的小说,也因为文字。

《棋王 樹王 孩子王》读后感(二):孩子王

连续把棋王、树王和孩子王一气看完,很是畅快,尤其是孩子王,虽短,但极精炼,且传达的意义深刻,只短短代课几个月,但把语文的真意传给了学生,从抄书改成培养自己写作,尤其是以自己的观察来写作,写生活,就是不写假大空,不写条条框框。

文中王福的最后一篇作文写的极好,虽然稚嫩,但是真挚,细微,动人,我觉得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是极缺乏锻炼的,从小就写一些模仿范文的东西,老是想找写作的敲门,好像什么头尾呼应,好像什么排比,好像什么比喻,似乎没有这些内容,文就不成文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了。现在才知道,文章最重要的是如实表达意思,如果没有意思想要表达,那么为什么要写文章呢,怎么能写出文章呢。

因此,我觉得以后自己还是要多锻炼锻炼写作,哪怕很烂,哪怕很短,写的多了,总能进步一些吧。

《棋王 樹王 孩子王》读后感(三):树王

阿城的树王,意象极为强,简直到了一字一句皆有所指。

叙事上又打个埋伏,到后面才点明树王的真身——人。结构轮廓感很好,进入故事迅速,然后铺垫,然后高潮,没有一处废话。

用树来做比喻,质朴而原始。但关键还是人。肖疙瘩和李立的对立,队长和支书的不同,孩子、妻子,都各有特点,区别分明。

肖疙瘩,从出场的握手写起,整个人物从始至终都个性鲜明,有王气。肖疙瘩的死,先是一种涅磐式的牺牲,后是一种虎落平阳的无奈。这个形象很传统。

与“我”有关的两个物事,一个刀,一个糖,都极有象征。通过刀和糖做暗示。

而最终的结尾,近于诗化了。

说魔幻,其实是踩在魔幻的边上,还是很实的,实的很雄壮。我以为,从结构和故事性上,棋王最好,从情感上,孩子往最好,而从意象和意图上,树王最好。

《棋王 樹王 孩子王》读后感(四):棋王与孩子王小记

初阅棋王,感觉内容似曾相识,但是阿城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棋呆子”王一生。他的下棋经验可谓是草根出身逆袭的典范。王一生家境贫穷,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但是就是痴迷于下棋,“何以解忧,唯有下棋”,击败了各种高手。诸位高手的谦虚和惜才也是当今社会缺少的,县里的运动会冠军在输给王一生后还要出门一睹其风采,甘拜下风。要是真的是精通某事,大多都是有风度谦逊的人,很少招摇显摆。当今水平不够但吹牛厉害的人俯拾皆是,要像故事里的几位风度翩翩的棋手的人真是稀少了。回到正题,本文虽说阿城的文笔流畅而独具一格,故事描述也引人入胜,但要靠故事情节取胜,棋王败给了孩子王。

孩子王,给我的感觉就是耳目一新。故事中的王福和王七桶都是极要读书的人,王福见到了一本新华字典遍连夜赶抄,这是我们现在人无法想象的。没有办法得到知识的人,见到了任何书本就激动不已,这个对知识的尊重在现在的人里,真的是凤毛麟角。而故事中的“我”也是一位想要教学生真才实学的人,便不管那些充斥着爱国教育(aka BS)的教材,让孩子们记录每天发生的事,而王福的进步,也让“我”送给王福那本珍贵的《新华字典》。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单纯的故事,一个孩子认真学习,一个老师认真教书,而现实却不认可那个老师,简简单单的情节却是最好的故事。但人们都要看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时,有时候最简单的东西,也是最能触动人心弦的故事。

《棋王 樹王 孩子王》读后感(五):对于孩子王和棋王

《孩子王》是作家阿城的”三王“系列中的一本,与其他两本一样讲述了知青下乡时的故事。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时期与其他知青一样去农村下乡插队,他去的是云南,回来后不久他就编辑了我们现在所知的“三王“系列。

《孩子王》讲述“我”一个知青到乡下教书的故事。故事语言简单平实却也能细腻的讲述细节。故事里的主人公来到一家乡下小学教书,教初三,可是同学们的语文水品却只有五年级水平,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大纲的不合理性。这样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祸害了学生,而主人公便站了出来,使用自己所知的最朴实,却简单,却也是他认同的真正能使学生们受益的教学方法教学生。

从作者的文笔上来看就可以看出《孩子王》和《棋王》之间的关系,两篇文章都是用大量的语言描写,加之以细腻的侧面描写力争能够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理解书中的内容。

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两本书中的主旨。这两本书背景都是”那十年“,那压抑个人,以集体来号令个人的年代,任何人如果表现出哪怕一点对于组织的不服从,对领袖的质疑或自己的理解,那就可能面临真正意义上的灭顶之灾。在那样一个环境下,人们都是惶惶不可终日,害怕害了自己,害了家人。可是,在《孩子王 》和《棋王》中,主人公却都表现了出了他们”真“的一面:《孩子王》中的“我”大胆的违反教学大纲,决心是用最朴实最有效的方法教学生;《棋王》中的王一山,平生只爱吃饭下棋,淡泊名利,遵守棋道的他拒绝了比赛资格。这两位主人公在那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却不失自我,遵守自己的原则,而不是盲目遵守“领袖的命令”

我想,这也是作者阿城的主旨:在怎样的环境下都要坚持那份自己的原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