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锁作文300字

锁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锁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涉江而过,海棠千朵;锁也简单,人也简单。——题记

炽热的七月,太阳光直直的照射着已经干枯的青苔。父母不放心我独自在家,便把我托付给了楼下的老太太。窗外的海棠已经过了花期,海棠的叶因为过于炎热而无力地低着头。我坐在老太太的屋里写作业,空调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

我瞥见老太太拿着一把硕大的钥匙,打开了屋子角落里一个箱子上的锁。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把锁泛着铜绿色的锈迹,缄默地坠在那个小木箱上,偶尔摇摇晃晃,仿佛在等待能开启它的那把钥匙……

我偷偷的看着老太太,她好像每天都会打开那把锁,从小箱子里拿出一叠似是信的纸张,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翻。那把锁一遍又一遍的被她打开,锁上,打开,锁上,“咔哒,咔哒”。老太太有时看着那叠写满了墨色字迹的纸张,眼角里竟会满出笑意。看完了,小心翼翼的把纸压平,放回小木箱子,轻轻地合上盖子,又用始终挂在胸前的钥匙锁上那把锁,仿佛那把旧锁从未被开启过。

那把锁锁住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老太太要小心翼翼地把一叠信纸给锁上?我作为一个孩子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出来。

老太太不太说话,她偶尔与我聊几句,然后埋头于她的十字绣,她的收音机,还有她的锁与木箱,以及那锁住的信纸。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坐在老太太跟前问:“老太太,这里面锁着的到底是什么啊?”老太太似乎刚从她的世界里回过神来:“哦,这是以前我老伴儿写给我的信,他三十年,不对,三十四年前去外地工作,染了病,就再也没回来。”我盯着那把锁,锁上刻着一朵锈迹斑斑的海棠花。“可是,为什么要把信锁起来啊?又不会有人偷它们,抢它们。”“我怕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就再也感觉不到他还在我身边唠叨了呀。”老太太捧着那一叠信,另一只手,摩挲着那把旧锁。

“我们以前常常互相写信,读他的来信时,感觉好像他就在我的身边。他的来信断了以后,我即使知道他再也不会回信,我还是给他写信,虽然从来没有回信,就像石沉大海。但我总是想再等等,或许有一天,锁着的信件里又会多出一封。”

“我怕自己年纪大了丢三落四,就干脆把信全部上了锁,每天看看,好像他还在。”

“……”

“我的孩子们都搬走了,我是不是不用再守下去了。”

老太太偶尔会一个人发呆,或许是因为老了,或许是因为想他了。等了三十四年,一直等,一直想。想念的神色时不时从老太太的脸上蔓延开来。我不知道信里写了些什么,我也不需要知道,因为它们只属于老太太,也只会属于老太太。

再等等,再等等。等不来也要等,守着这里,总有一天能与他相见。那把锁的名字,叫“思念”,叫“等待”,从三十四年前以来就再没有被打开过。

从那个暑假之后,我每天放学后都会看看老太太,她还是会看那些信,看那些熟悉的字迹,看那些自己几乎可以背下来的句段,她还是会用锁把信件锁起来,不让它们被大风吹跑。那把锁缄默地看着老太太,等待着被开启,再被锁上。

海棠树也像锁一样沉默,不肯开花。

老太太去的突然,听说她像是睡着了一样,安安静静。

听说她去的时候,那个小木箱子的锁,“啪嗒”一声断了,再也锁不上了。

她去的那天,海棠花少见地开了,坠在枝头,像那把沉重的锁,风一吹落了一地,像是那把锁断了。

等到了真正的相遇,那把叫“等待”的锁等来了真正的钥匙。

锁,开了。

第二篇

“哎,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愣愣地望着窗外,星星忽明忽暗,像母亲捉摸不定的心。

不远处,传来邻家小女孩的声音:“妈妈,妈妈,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我突然痴了,思绪一下子飘出去很远、很远。那时候,也是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星光,宁静而又温馨。我依偎着妈妈,呢喃娇语,嘻笑不断,妈妈的手滑过我的面颊,轻轻柔柔……呵,眼睛好累,酸酸的、涩涩的,也许是昨天没睡好的缘故吧,我揉揉眼,手突然便湿了。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长大了,妈妈似乎也变了,变得陌生起来,看见妈妈,竟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丝逃避的想法,为了什么呢?是为了那本泰戈尔诗集吗,是为了我滔滔不绝谈天论地吗,还是因为我在日记里写上了“爱情”这两个字眼?是吗?妈妈,是为了这些吗?为什么,我看见您的疑虑紧锁在眉头,您的怀疑闪现在眼里,您在担心什么呢?妈妈,女儿大了,该有自己的思想呵,您难道希望她永远只是个漫游仙境的小爱丽丝吗?

晚风轻轻地吹过,星星亮晶晶的,宁静的夜晚,我的心海却翻涌着波浪。“还是锁起来的好。”朋友的劝告又在耳边响起。是吗?也许吧,默默地,我给抽屉加了一把锁,小巧玲珑,但锁住了一切。

我不再笑语如珠了,我不再神吹胡侃了。只是,静静地,当夜深人静时,让自己整个儿沉没到书海里去,或者由着心的旋律在精美的日记里徜徉,那里方是我的世界、我的天地。我悠然自得。可是,妈妈,我敏感的妈妈呵,为何你的眉头锁得更紧,为何你的眼中竟流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为什么?我的笔尖在日记本上划过一串串深深的问号……夜深了,一件衣服轻轻地披在了身上,母亲不知何时踱到了我身边,我一惊,下意识地盖住了日记。抬眼看时,母亲却又默默地退了出去。我愣了愣。房间里又静了下来,心却怎么也难以平静,笔尖无意识地从纸上划过,窗外的蟋蟀响过几声颤颤的轻鸣,我的心忽地也微颤了起来,墨水滴落,泅染了一片,模糊了我的双眼。依稀记得,儿时妈妈的手臂像温暖的摇篮,还有那启迪智慧的温柔的眼眸……哦,妈妈!我合上日记本,轻轻地走出房门,可妈妈屋里的灯光依旧亮着——妈妈在等待什么?

我推开门,——“妈!”妈妈一抬头,一丝丝惊喜,一丝丝诧异。“妈,今晚我陪陪你。”母亲的眼角弯了,笑意从嘴角漾开,我看见有两簇亮晶晶的东西在妈妈眼里闪现……靠在妈妈的怀里,我呢喃着,哦!多少天的猜疑迷惘!妈妈静静地听,微微地笑,“孩子,你真的大了,知道吗?妈妈只是担心会失去你。”妈,女儿已经明白,妈妈一直没变,仍是那份沉沉的爱心,仍是那份浓浓的爱意。“妈,我的抽屉再不锁了。”妈妈微微地笑了:“不,可以锁,但不要锁得太多。”温柔的手滑过我的脸颊,那感觉又好似回到了童年。

窗外,星星亮亮的,一如从前。

第三篇

十三岁的女儿不知什么时候起,给抽屉上了一把锁,而且经常到了半夜,房里的灯还亮着。

一天,妈妈看见女儿神神秘秘地拿着一个小盒子放进了带锁的抽屉里,妈妈问了女儿一句,女儿却神秘兮兮地回了两个字:“保密!”

妈妈帮女儿收拾房间,在垃圾桶里发现一团粉色的被揉皱的纸;妈妈好奇地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我爱你”三个大字;妈妈瞬间瞪大眼睛,攥紧手中的信纸;她想起最近几个晚上,女儿房间的灯总是到深夜还在亮着,还有那上锁抽屉里的小盒子……

妈妈顿时醒悟过来,她将视线移向那个带锁的抽屉,突然想到那抽屉的钥匙她也有一把。但拿出钥匙的那一刻,她却犹豫了——她自称是个开明的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但这样做,岂不是……最终,她还是放下手中的钥匙,轻轻地叹了口气,去征询爸爸的意见。

不拘小节的爸爸听完妈妈的猜测后哈哈大笑道:“孩子现在是青春期,处在敏感时期,况且那信上写的也不一定就是那方面的事,反正我是对我们的女儿有信心,我们要给予她足够的关心和信任。”

相比爸爸的释怀,温柔细心的妈妈还是感到忧心忡忡。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相信女儿。

母亲节那天晚上,女儿比平时早回到家,进厨房做了道妈妈最喜欢吃的菜。饭后,她递给妈妈一张贺卡,上面端正地写着:“妈妈,我爱你!”

妈妈顿时红了眼眶,又是感动又是愧疚,她伸出轻颤的手,抚了抚孩子的发丝,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唉,妈妈其实……”她没有继续说下去。

这时,女儿突然站起来,认真地说道:“妈妈,感谢您对我的信任,谢谢您没有打开我那个上锁的抽屉。这其实是老师跟我们做的一次游戏,考验家长们对孩子的信任度。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的这次试验都失败了。我真高兴,拥有一个能够信任我的母亲!”

妈妈再也忍不住了,她站起身把女儿搂进怀里,什么也没说,只轻轻地拍着女儿的背……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和我最亲爱的妈妈。

我庆幸自己有如此开明的父母,他们理解我,信任我,在我迷茫的时候总是能够打开我的心锁,及时地开导我、鼓励我,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坚强。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给孩子多一些空间,给孩子的小秘密留一把“锁”,用信任的方式打开孩子心上的“锁”,做到与孩子心灵沟通,让家庭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温馨。

第四篇

“我又没有错,凭什么要道歉?!”

“我已经忍你很久了!我们绝交吧!”

“我也早有这个想法了……”我用力甩过头,牙齿紧紧咬着下唇,跨着我自以为潇洒的大步子走出了她家的门。

那一刻世界默默无声。这是从未出现以后却永恒存在于记忆之中的场景。

走出楼道,我恍惚觉得天空一下子就黑暗下来,似乎再也不会亮起来了。我发疯一样奔跑,却始终没有方向,却又在不知不觉间跑出了我和她七年的友谊。

该如何来回忆呢,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记忆全部掏空,只记得几分钟前我在房间里号啕大哭,嘴里反复说着“对不起”。

我倚着房门,坐在地上,心一点一点趋于平静:她现在或许在一个人看着搞笑的动画片吧?或许在听着快节奏的歌曲吧?又或许……

然后我死命地摇头,但我哭不出来,可是我自己的眼泪流了很多很多,只是它们溶进了心里,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缘故,整整一个星期,她都没有来上学。我想给她打电话,却一直没有勇气。

星期天,我想了很久,终于决定给她发E-mail,就当普通朋友一样问候一下,但我竟先看到了她发的E-mail:

小洁,好怀念曾经的你,永远都有着阳光一样美好的笑容,谈话的时候是表情生动的脸,快乐的时候是笑容灿烂的脸,悲伤的时候是泪水一塌糊涂的脸。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你。

请原谅我的冲动和任性!

现在,我随父母到了一个远离你的城市。我想时间会治愈你我心头的伤痛,会用写着友情的钥匙开启我们之间的锁,让它不会生锈,你说对吧?

请你相信,离开,让一切变得简单,让一切有了重新被原谅的理由,让我们重新来过。

深表歉意的小茵时间凝固了忧伤,空间凝固了呼吸。火光隐隐泛出红色,热度在瞬间增加。一切的一切来得措手不及,连选择和挣扎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她就这样走了。

查了查时间,才知道她的E-mail是十几分钟前发过来的,我随即给她回了信:

小茵,不要生我的气,原谅我好吗?

其实,我好想认真地和你道别,我好想抱着你大哭一场,然后看着你的背影逐渐模糊。

习惯了陪你看动画片,看你笑得像孩子;

习惯了你突然难过的性格,我就陪你沉默;

习惯了你的记性差,说过的话老忘记;

习惯了你对我的依赖,尽管我们一样大;

习惯了在你难过的时候给你写纸条;

习惯了在大清早陪你去篮球场打篮球;

习惯了……

我们的身边没有了彼此,还会习惯吗?

我邮箱的锁会为你一直开启的。

你永远的小洁

关了电脑,屏幕一片漆黑,如此刻我的心一般,找不到一点光亮的痕迹。从此,我,要开始一个人的生活。

我一个人走熟悉的路,看熟悉的风景,听熟悉的歌,但一切却都熟悉得让我好陌生。站在久违的路口,那些曾经如同空气一样存在的温情突然间消失不见了,我站立在安静中听到孤独呼唤她的声音,久久地回荡着,不绝于耳,不绝于心……

晚自习结束,我一个人回家,忧伤在我的心中沉淀下来,宛如降临在寂静山林中的夜色。我抬起头,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朝世界洒下银白的光。

的确,月亮永远都不知道人间的悲欢离合,却装出一副会阴晴圆缺的脸,在每个寂寞的时候,惹起更多的寂寞。

她在那个城市应该过得还好吧?她也有了新的朋友吧?她也有了新的习惯吧?……

哦……那就好了……

我开始很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话:如海鸥与波涛相遇一般,我们邂逅了,靠近了。海鸥飞散,波涛滚滚而逝,我们也分别了。

是谁说过的,那些离开的人,离开的事,终有一天卷土重来,走曾经走过的路,唱曾经唱过的歌,享曾经共有的乐,却再也提不起曾经心中紧闭的锁。

的确,我们一边笑,一边流泪,一边把什么都藏起来,结果我们连彼此的背影都未曾得到。时光的洪流中,她和我心中的锁已悄然开启,我们相伴而入。我们终于又重被锁进了友情里……

指导老师:王冰川

第五篇

锁,是大家非常常见的,有的锁外关精致,像一件艺术品;有的锁外观简单,朴实无华,有的锁外观庄重,文雅可靠。可以说,锁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这次我说的锁,不是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锁,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锁。

从前有一位住在街头的老锁匠,他从小就在各个锁匠那学习开锁的技巧,可是他的爸爸不想让他学开锁,因为他爸认为,一旦他学会了开锁,就有可能去偷盗。可他爸爸强不过他,只好让他去学了开锁,后来,他已经能用一根铁丝打开防盗锁了,于是自己去闯荡江湖,在街头开了一家开锁、换锁与安锁的店面,开始做生意。他凭借自己己精湛的技术帮别人开锁,在快的同时也减少了对锁的伤害,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找他帮忙开锁,他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兴隆,后来,他开始了对锁的保养,更多人来找他为锁做保养,以期望锁能用更长时间。一个换锁的居然帮助别人将锁用的更久。

每次开锁,他都把价格定在二三十元,从不涨价,人们对他也越来越信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位老锁匠已经五十多岁了,他想要把开锁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于是四处发传单,说自己要收二十名学徒。没过多久,就有二十个人前来报名。老锁匠从中找了三位有天赋的人,开始教学。

这一教就是五年。在五年间,学徒们对开锁的技巧掌握地愈加熟练。等老锁匠认为他们功夫已到时,对学徒们说:“你们已经出师了,我再给你们最后考验。”说完,老锁匠拿出了三个保险箱,让他们开,不一会,三个人都开完了,老锁匠依次问他们保险箱里有什么。第一位学徒说:“我只顾开锁,没注意看。”第二位学徒说:“我看见里面有许多钱。”第三位学徒说:“我看见里面有许多钱;”说着还拿着钱在那摇。老锁匠见了,大喊道:“只有第一位是我的徒弟!”说完他长扬而去。

虽然现实中的锁开了,但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锁还没开。

记得之前有一次,妈妈把我一个人留在家中写作文,自己则去上班了。而家中,还放着一个刚到货的乐高。那个乐高的诱惑力极大,正在写作文的我好几次放下手中的笔,走到乐高旁边,把右手伸到乐高旁,但又用左手抓住右手,把右手拉回来。过了好几次,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把那盒乐高塞进了衣柜的最底层,安安心心地写完了作文。我想,此时那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锁已经被我打开了。

其实,那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锁,就是你在面对诱惑时的选择。它牢牢地锁住了通往成功的大门,只有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它才能作为石头,敲出星星之火;化为火,点亮熄灭的灯;化为灯,照亮前行的路;化为路,引你走向光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