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1000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1000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本由瓦西里耶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1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一):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幸福的,对于那样遥远的战争年代,甚至谈不上有记忆,但是那是确实存在过的一段岁月,那些岁月里的们,她们的梦想,她们的一切,让我敬仰,这几个美丽的姑娘,太让人怜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二):死,是为了生

二战期间,苏联一个领队带领五位女兵,去树林湖边潜伏拦截敌人,本以为只有两个德寇,后发现有16个,结果除了领队,都牺牲了。

不能说死得有多壮烈,但是战争很残酷,都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有的是有家庭,有的是本身很美丽,有的是高材生,有的是平平凡凡但也期待着美好人生的普通人,战争拆散了家庭,结束了这一切,凭什么就这样结束别人的人生?!

战争是残酷的,那么,干嘛还这么坚持?因为在保护国家,保护家园,牺牲,是为了让以后的孩子们更好,很伟大!

一口气读完的,潜伏着,肉搏着,周围黎明的景色,却这样静悄悄,掩盖了紧张,掩盖了悲伤,掩盖了生死。作者描写环境,描写战斗,描写人物的背景,很到位,也很有生活气息,王金鸣老师翻译也很好,读起来很自然。虽说是特定时期的文章,现在读一读挺好的,和平来之不易,现在的生活都是前辈用血肉换回来的,很伟大。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三):一刀一刀 如同割在心上

前苏联的红色小说(我自己给的称谓),有时候很像我们中国的红色小说一样,刨除政治因素,依然都能在其中发现一种激情,不管这种激情是好是坏。有相同经历的人看到这样的小说会有共振,但是年代渐趋,记忆久远,那些激情失去时代的记忆渐渐淡去。而人们对小说的理解也开始干涸。因为它们(红色小说)太接近所处的时代,光阴流转,它们也老去了,一如它们曾经那么热血过。

但是这一本不同。这一本确实不同。它没有被所处的时代淹没,闪耀着永久的光。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家仇国恨,时代风云都只是点缀,所讲述的就是生命,唯有生命而已。

不管怎样强大的心灵,怎样绝世的智慧,在战争中,都遵循着一样的法则——死亡,无差别的死亡,无意义的死亡,无选择的死亡。这也许就是战争最恶劣的品性。

当看到一个个花一般的美好的灵魂在一场无人知晓的战争中如朝露般消去时,一刀一刀,如同割在心上。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四):那里的心灵静悄悄

一部很感人的小说。突然感觉到描写战争的小说更能催人奋进,更能让人为之产生共鸣。

有时候我总梦想自己生活在战争年代,因为按照我的性格,在那个年代我不是将军就是烈士。在那个年代,我们不会考虑太多,不会因为灯红酒绿和世故人情而苦恼,我们需要的只是对胜利的信念、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和平说或的向往。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异常的单纯,都有共同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所有的人相互共勉,相濡以沫。

就好像热亚那说的:在战争时期,所有的矛盾都化解了。

是啊,那个时候大家就是这样,不会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会心系国家,心系战友。多么淳朴简单的生活啊。

最后,姑娘们都死了。特别是里沙、丽达、索尼娅、特别是热亚那,那个美丽的女孩牺牲了,还有之前牺牲的他的父母姐妹,还有那个已经奔赴一线的爱人,随着她的倒下,所以的一切都没了。不,她还有,因为直到死的那一刻她还是那样的美丽,她也把自己的美丽和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留给了后来的人。

最后,瓦斯科夫在纪念碑前看望姑娘们,嘴里唱着:里沙啊里沙。。。。那一刻,英雄也变成了泪人。

向为人类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五):这里的黎明真的静悄悄

又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慵懒的躺靠在宿舍的藤椅上,喝着自己煮的咖啡,听着屋外蛐蛐的叫声,我知道深秋也就在不远之处,等待着用它的黑暗去吞没这个世界的一切。

许久的时光里,我没有勇气再去回想那时的无忧生活,也不知现在仙林的鸡爪槭还好吗?图书馆还会有吃大白兔奶糖的女孩吗?随着啤儿茶爽的隆重登场到现在的销声密迹,我的时代真的过去了。曾几何时,去图书馆数楼梯、在学校大门口绕圈圈、雪后女孩带来的惊艳,都离我已经很远很远了。那时我们单纯的认为,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如今你又是执谁的手,之后又会去和谁偕老呢?从相识、相知、相恋,到如今的陌生人,都如梦上了一场,只是你醒了,我还没有。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们老的成了老公公、老婆婆,我们老到已经忘记彼此的姓名,我们老到无力想起这时的年少轻狂,我们是否还会记起那时的橙子、星星呢?

独自一人来到上海,丢下了许多朋友,丢下了许多感情。不知那些关心我的朋友你们过的还好吗?偌大的上海,熙熙攘攘的夜晚,只是心中有着思恋的人才会孤单,“我孤单,但我不寂寞”。想起和芊儿(姑且允许我这么叫)在食堂讨论奥巴马,那时我们很天真;想起在茶苑的第一晚,短信问郭:“沈从文是茅盾吗?”那时我们很无畏;想起第一次喝普洱,叫来服务生询问茶具怎么使用,那时我们很坦诚;想起在同样的夜里,踱步在校园内,伴随着虫子的叫唤,听着小瓜儿讲她的故事,那时我们很幸福。而如今,芊儿回了新疆,茶苑的房子已经退租,可以很熟练的喝普洱,小瓜和小虫的故事都已有了结局。我失去了青春,离开了朋友,弄丢了自己。

前几天,在上海的街头经历人生所见的第一次死亡。看着猫垂死挣扎的躯体,看着从被汽车压断的脖子处渗出的血液,看着它翻腾无助的眼神,我能感受到死亡了。之后回来的路上,总是能嗅到在自己身边弥漫的血腥味道,甚至感觉自己能听到血管中液体的流动。仿佛我就是那只猫,我选择静静的去等待死亡,不做任何的反抗,就如里莎那般,仰起脸,看着天空中的太阳,带着阳光的温暖,沉入泥沼中。原来我真的可以无畏的面对。

嗯,我真的累了;嗯,这里的黎明真的静悄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