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词典的两个世界读后感精选

词典的两个世界读后感精选

《词典的两个世界》是一本由网络与书编辑部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1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词典的两个世界》读后感(一):内容扎实

如果要评价本书,我想用“扎实”两字一点是一点都不为过吧。本书简直可以作为“工具书的工具书”来使用,如果是工具书控,那真是很值得收藏本书。

有幸参加了2009版《辞海》的编辑工作,虽然作用非常有限,但还是感到骄傲。大部头工具书的编纂工作确实是棘手的事情,虽然电脑可以帮忙,但只要是人做的,就一定会有错误。

9.5.15晚写于外公家

《词典的两个世界》读后感(二):词典作为一个话题

文 / 止庵

可以把《词典的两个世界》看作一场以词典为话题的交谈,而我是乐意参与其间的。过去我写文章说:“常听人谈起‘必读书’,还费神给开列了书目,对此我颇不以为然,我想哪有什么书非读不可,除了字典词典之外。”

词典通常被称作“工具书”,藉此即可知道其重要性了,正如旧话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码字为生的人,舍弃这份工具,不说“玩不转”,至少玩不好。而依我之见,词典的意义恐怕比这还要多一点儿,因为即便不打算“善”什么“事”,单单翻看一番,其实也有意思。凭着这份乐趣,自然希望与口味相投的朋友聊聊天了。

《词典的两个世界》上来有篇《和词典,以及这本书相关的九个问题》,好比为这场交谈安排的细目,其中如“词典和字典有什么差别?”“词典和辞典有什么分别?”“词典和辞书有什么分别?”“词典有多少种类?”“词典和百科全书全书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词典?”“不使用词典,到底会错过什么?失去什么?”等等,虽繁易深浅不同,却一概值得关心。

且挑其中一项“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词典?”略说几句。我觉得,查词典可以长见识,明是非。譬如从前《万象》登过董桥的一篇题为《意识形态的老香客》的文章,其中述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作“赵四风流朱五狂”一诗之后事云:“朱五小姐的女儿是六十年代香港国语片才女秦羽,常常奉母去台湾。朱五小姐那时快八十了,有一回在宴会上有人告诉她说马君武也来了。她端了酒杯走过去对马先生说:‘你是马博士马君武不是?’对方说:‘是的,我就是马君武。’老太太接着说:‘我就是朱五。’马君武讪讪而去,不等终席先走了。”描述很是传神,但是一查《辞海》,“马君武”条下明言他死于一九三九年,肯定没活到朱五“快八十了”,——好像就连朱五也未曾活到这岁数,不过一时无从核对,不敢断言。总之此乃子虚乌有,轻信不得。《辞海》不过寻常读物,可是就有这等好处。

《词典的两个世界》把词典的方方面面都讲到了,而且讲得饶有趣味,只是遗漏了一个问题,即:“我们还缺什么词典?”——我想说的是,缺少一部类似《牛津英语词典》那样的汉语词典。正如书中所介绍的那样,《牛津英语词典》“全面、深入地收录、描述了中古英语迄今近九百年来的词汇共四十一万多条,并且大量引用这些词汇在不同时期见诸文献的相关段落,由最早到最近,按时间先后,逐条标示该词汇的年份、作者、篇名或书名,来为这些词汇在形态、意义、用法上的演变提供佐证。”无疑堪称一座英语的博物馆了。

当年此书刚刚出齐,叶公超作《牛津字典的贡献》一文说:“在这(按指许慎写《说文解字》之后)将近两千年中,我国文字在形声义三方面的变化,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废弛,可以说是还没有一种系统的录著。”他特别指出中文词典“不过是仅求解释通行字的字义,所有的引证也似乎极散漫而缺乏细密的历史排比”,不幸时隔多年,情形依旧,《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等统统如此,实在令人遗憾。

有次朋友聚会,我提起此事,有人说,难道《辞源》不是这么一本书么。我查《词源》“出版说明”及“体例”,均无一笔说及有“追根溯源”之意,所以还不能说:“1956年之后,《辞源》真成了‘词源’。”举个例子:《词源》第1052页“焕然一新”条,引陆游《老学庵笔记》,而《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引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后者较前者为早,则《词源》并非引证最早出处,明矣。

《词典的两个世界》读后感(三):受益匪浅

这两天利用零碎时间,把前天借的《词典的两个世界》翻了个遍,感觉教益良多。作为两岸三地通力合作的结晶,本书为了解和研究词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它不仅可作为教学研究的参考用书,也是普通读者的工具书使用指南。其中,以下章节特别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Part 4 如何使用与选择词典”

“如何选择英语词典”:

此文由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曾泰元先生所作,可谓有破有立。

“破”在“打破三大迷思”:1)词典是令人敬畏的权威,不会有错;2)词典越大越好,收词量越多越好;3)买一本最好的词典用一辈子。

“立”在“评鉴词典的十个参考”:1)提供词汇、定义;2)收录新词、新义、新用法;3)定义、翻译正确而少偏见;4)语法说明清楚、详尽、正确;5)例证充足,用例恰到好处;6)插图丰富;7)重视口语、俚语,收录片语、成语、惯用语;8)提供语用说明或标签;9)提供百科、文化知识;10)标榜独一无二的特点。

“三十五部推荐英语词典”:

曾先生提出的“评鉴词典的十个参考”很有道理,但作为普通的英语学习者,其实不必一条条去对照着看某词典是否符合条件。市面上受用户欢迎的主流英语学习词典已经可以满足普通学习者的基本需求了。那么所谓的“主流英语学习词典”是哪些呢?可以看本书的“三十五部推荐英语词典”一文。

“如何选择电子词典”:

大学时女生普遍读书很用功,每天清晨站在阳台上,总能看见她们背着个大书包,手上拎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笨重的大词典;遇到雨天,还要腾出手来撑伞,真不容易。电子词典流行以后,有的女生就不带大词典、改用文曲星了,因为后者轻便、还好玩。

大山、鲁豫等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纷纷出任电子词典品牌代言人、在大媒体做广告(我曾写过“e百分”卷土重来? ),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子词典的流行进程和市场发展,但也误导了众多的消费者。有的学习者盲目选用电子词典,非但不能获益、反要深受其害。

许多英语老师只知一味反对(甚至严禁)学生使用电子词典,却没能告诉学生这其中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电子词典”一文提出的选择电子词典的参考意见颇为及时。此文包括“电子词典的发展趋势”、“电子词典的五个No!”、“电子词典的六个YES!”和“结论”四个部分。

“如何选择网络词典”:

我经常在网上查东西。有时候怕启动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的程序而影响电脑运行速度,就干脆到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去查询。就在茶杯拿起、放下的瞬间,查询结果已经呈现在我面前。我不得不摇头晃脑地感叹:“网络真是个好东西”。

“如何选择中文词典”:

我小学时用的是《新华字典》。中学时自己没买字典,都是借同学的用。直到大学才买了稍微大一点的《现代汉语词典》。可见我对汉语学习是多么的懈怠。

进了英语系后,我才逐渐意识到母语跟外语习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母语修养不够,外语学习多少会受到影响。其实,即便不修外语,作为中国人也该勤查字典、词典,规范、正确地使用汉语。在这个方面咱得向一些学汉语的留学生学习。

“如何选择中文词典”一文主要针对港台读者,但大陆读者看看也多少有所裨益,毕竟都是汉语(虽然港台也称之为“中文”、“国语”)。

“三十部推荐中文词典”:

似乎四川的辞书出版在业界颇有影响,这方面的情况准备改日再去了解。

“Part 5 词典的未来”

“语料库·词频·词典”:

此文介绍了“词频”、“语料库”的来龙去脉、它们与词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主要英语语料库的建立、及其现状和未来。

最近我恰好对词典很感兴趣,上周还特地到资料室借了一本我从没接触过的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试图体验一番。然后,就碰巧在《词典的两个世界》里读到了这篇很对我胃口的文章。

1)Collins COBUILD系列是世界上首先(1980年)利用语料库编撰的词典。COBUILD即Collins Birmingham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Database,1997年改称Bank of English。

2)上世纪80年代后期,Longman和Lancaster University合作建立了Longman Corpus Network,进而利用这个语料库编出了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Third Edition)。大一时曾有个第x届英语周的系列讲座活动,洪岗教授——我们的大师兄——在介绍他早年学习经历时曾浓墨重彩地提及LDOCE,并向我们解释为什么英语专业学生特别应使用English-English dictionary。次日,我就去骆家塘的现代书屋(现代书屋“商业街分店”是后来才有的)买了一本,就是Third Edition。

3)1991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和英国政府合资建立了British National Corpu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的第五版、第六版都由BNC而来。BNC有一半费用由英国政府帮助解决,因而是公有的。

4)剑桥大学奋起直追,建立了Cambridge International Corpus,并于1995年出版了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Interview: Charles Levine (CL) and Wendalyn Nichols (WN)”:

这个采访主要关于美国与英语世界的词典发展趋势。受访者CL曾任Random House工具书部门的副总经理和出版人,现任大英百科全书新产品开发部的Senior Strategist;WN曾任Longma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的编辑,以及Random House的编辑指导,现职自由写作与编辑。

据她们所说,美国投资人因追求商业利益,很难长期支持词典出版;而ESL词典以及语料库研究今天远远落后于英国,是因为美国国内市场太大,而移民人口的特殊需求出版人也无心照顾;英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有着对外推广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统动力和现实动作。

“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陈万雄访谈”:

主要关于“中文词典的未来、以及编辑与读者的准备”。

看完这个访谈我特地搜索了一下“商务印书馆”,发现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网站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沿革介绍,在“常见问题”中有“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與各地的商務印書館有甚麼關係?”的解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