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时间的滋味读后感1000字

时间的滋味读后感1000字

《时间的滋味》是一本由严锋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的滋味》读后感(一):这滋味要细品

在严锋笔下,时间的滋味是从一碗儿时的油豆腐粉丝汤开始的,时间之矢向前,倏忽数十年里,又有不知多少滋味沉淀其间。游历全球、学遍中西、饕餮美味、看惯繁华……之后,那种内心中所期待的“普鲁斯特所描绘的小玛德兰点心式的时光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的滋味里,食是必不可少的。儿时的美味成了记忆里的魂牵梦绕,不管在哪,乡愁不过是幼时最爱的某道家常菜,上学时常吃的固定路边摊……远行之后再回到故乡,吃着同样的佳肴,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原初时心底最深处的那种滋味再也找不回来了,乡愁就这样遗落在反复难眠的梦境里。 成长的过程中有无数的人在自己的生命中来过和离开,父母的亲情之爱,师长的关怀之爱,朋友的扶持之爱,甚至年少时异性的纯纯之爱……都是成长中难忘的滋味,而且越久越醇、历久弥香,无论在何时何地,对自己来说都是不能忘怀的,那也是此生为人的证据与牵绊。 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回望过去,总有很多难忘的事情刹时浮现在眼前,譬如书中所述——高考状元、研究生状元、哈佛学者、芝大教授……哈哈,这样的人生定格或片段想必也将使当事人心中滋味万千吧?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就,甚至也不一定就代表这是每个人的理想,但把握好了自己笃定的每一个当下,时不时地总有一个浸染人间烟火气的瞬间能成为多年以后的回甘吧? 人生如此漫长,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和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执着、不拘泥、不妥协,无畏而淡然、谦卑而热爱,像严锋一样,爱电影、爱音乐、看武侠、爱科幻、爱科技、爱游戏……爱可爱的一切,那这种滋味才是这一生中的无上妙品吧? 时间的滋味,在这没有“永劫回归”的人生里,你更值得去品,而且是细细品。

《时间的滋味》读后感(二):沉醉于时间的滋味

2021年第83本,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时间的滋味》。严师是我微博上的男神,男神之所以不愧是男神,文能两次考状元,武能上天开飞机,特别是7月31日发现还能掌勺当大厨。于是8月26日在微博上得知他出新书,便第一时间购买,8月30日早上到,晚上十一点读好,之所以能一天内读好,是因为书中的很多内容在微博上已经读到过,比如他写父亲乐评家辛丰年、他的高考、电脑、电子游戏。买而读之男神的新书,就如同看了N年星爷的电影,一旦他有新片推出一定要到影院支持一般。 严师讲:“在一个狂奔的年代,我们有时候也要停一下,看看走过的路, 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然后重新出发。”这本小册子应该是他整理之前行囊的成果吧,现阶段的骑自行车漫游,吃头汤面及周边美食,刷牙时想到,测试含乳量大于50%的冰淇淋及无糖饮料等等都没入选呢。在我看来,严师是非常有趣的生活家,大玩家。他买了从前想买而买不起的一切器材:发烧音响、电子合成器、天文望远镜、顶级电脑……而现在却坐在没有电梯的六层公寓里,发着微博感叹着失去的好房子。他说“我也想到了当年挥金如土的快乐,那真是一种实现梦想的快乐,纯真而强烈。那时候如果买了房是不会有这种快乐的。”他又说,“有一种快乐是有时效性的,过了时间就没有了。所以,在任何一个人生的阶段,想追求什么就追求什么吧,那才是最有价值的。” 《时间的滋味》应该是沉醉的滋味吧,读这本书时,我划,评并折页出十三处关于快乐、关于第一次、关于至深感受的描绘。就如同张中行老先生在《流年碎影》里写到的“天下第一”。《一碗油豆腐粉丝汤》里写到:“他的腔调混合好奇与调戏,我到今天也忘不了那一刻对这个精致中年人的厌恶。作为一个孩子的我,第一次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满满的恶意。”《时间的滋味》:“这是一种堪称涅槃的幸福感,绝对的超验体验,永生难忘,永不再来。”《好音》里道:“我从来没有像在这一瞬间这样被第五交响曲所感动”“像邱岳峰这样的我们最优秀的配音演员,用最严肃的艺术态度配了大量的名片,给世界上极少数的人看”“如火上浇油,心醉神迷,不能自持,差点就立志去当个英语语法学家”“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冲动和燃烧之下,一个晚上没有睡觉,一口气写了三篇小说,创作是一种燃烧”。《好天》:“这两张图对一个白纸一样的幼小心灵显然有一种启示性的震憾,原来事物实际上并不像他们看上去的那样”“那种手在颤抖,心儿怦怦乱跳的情形,我想就是所谓的极乐吧。那样的感觉长大了,也就不大有了,或者淡了”“经常抬头看星星的人,知道什么是大,什么是远,什么是天长地久,对尘世间的很多东西难免要淡一些”“这是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天上的景象,足以把我的记忆照亮很久”“世界上的事情太舒服了也未必就好,我总怀疑自己是一个在用越来越新的时髦科技来刺激自己越来越麻痹的神经,饮鸩止渴呀”《乡村小学爱情》里写道:“这次长跑,也成为我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另一种穿越》:“通过12英寸的黑白电视全国人民第一次为中国队能否出现而忧心,这也是我个人看久史上最紧张的时刻,让我第一次尝到当球迷的极乐”“这是我第一次对非本国的球队产生感情,也是我第一次对非本国的球队产生仇恨”。《永远的<银河飞将>》写道:“可怜我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华美而又惊心动魄的场面,只有站在哪发呆的份儿”。 经常激动得浑身发抖的严师一直走在时代前沿,看一行爱一行行行是行家。就如同城市有自己的性格,命运,脾气,丰富的怪癖,独特的小动作,以及如同体味般,连大风也吹不掉的气味一般,严师总能在经历中长出新的经历,在生命中孕育出新的生命,在面容中呈现出新的容颜,对我的生活历久弥新的影响,输出了一种生活的典型样本,难怪我的下辈子愿望就是要考上严师的研究生。正如严师自己所讲:“风花雪月背后,也有各种各样物质性、技术的支撑,代表着为人称道的职业素质、敬业面貌、工匠精神。”他讲的不止是南通,不止是上海,不仅仅是怀旧,不仅仅是还原和回到过去,而更是带着新的记忆与想象——关于南通、关于上海、关于他的兴趣、他的写作,引申出背后的一整套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新技术新“游戏”的出现,相互之间随着媒介的发展有着更多的交流与融合,严师基于“文学”的疆域变得越来越大。这是一个越界和融合的时代,我要通过越界来理解你,我越界之后再回过头看我,能有新的认识,新的意义。这也是文学的意义。我永远不能成为你,但因为你,我的生活更有信念和信心。 我一定是疯了,向娃推荐游戏:《荒野大镖客》这个游戏玩过吗?《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玩过吗?

《时间的滋味》读后感(三):金乌行走日之时,月光入隙门缝间

【镜杯阁书札】“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2014年央视春晚,一首表达父母之爱的亲情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观众泪目,网友纷纷称赞这首歌是马年央视春晚最感人节目。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拥有500多万粉丝的严锋曾在他的微博中感叹,“有时候我们会突然想起一种感觉,比如一种气味,它来自过去。这种感觉非常稀薄,非常朦胧,我们甚至想不起来那到底是什么,出现在何时何地,只知道它曾经有过,真地再度降临,又随风飘散。这是被时光击中的瞬间,我们仿佛触摸到了真相,甜蜜而又忧伤。”2021年6月,他对这些气味的记忆、感知,付梓为散文集《时间的滋味》。无序无跋,亦没有时下新书流行的腰封,25篇以回忆过往为主题的散文随笔,就弹眼落睛地摊在读者面前,好比一桌盛筵,没有前菜冷盘的铺垫,直接端上来的便是一道道硬菜,那便是主人的豪侠气,好在严师总算还是以《一碗油豆腐粉丝汤》开了场,1971年上海金陵东路的小摊边,一身军装的爸爸和他七岁的儿子,身边聚拢围观的人,特别是一位四十岁左右、长得细白精致、戴着眼睛的中年人开口问:“好吃吗?”这一幕是如此的具有画面感,或是在昏黄的路灯下,或是蒸蒸热气托起冬日的清晨。不过,如果把粉丝汤改为“线粉汤”,上海腔势就更加浓了。 在给学生《历史的温度》做发行推荐时,作为老师的严锋有这样一段话,“在一个狂奔的年代,我们有时候也要停一下,看看走过的路,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然后重新出发。张玮把他在新媒体中最热门的文章用传统的方式出版,也有这种冷却与回归的意义。” 而《时间的滋味》无疑是严锋放慢脚步,回首来路,整理行囊的结果。让我们看看他的背包里都有些什么:经典的译制片(好音)、《英语学习》(伟大的杂志)、天文望远镜(好天)、朦胧的爱情(乡村小学爱情)、小人书(贫困中的丰富)、武侠科幻(爱恨梁羽生、在复旦读科幻、穿越)、IT发烧友(我与苹果、永远的《银河飞将》,当然还有与前辈大师、当红作家们的交往(贾植芳、陆谷孙、莫言、李欧梵、马伯庸、刘慈欣)…… 从仅仰大名,不明所以,到通过《时间的滋味》和作者的微博,闯入严锋的人生和世界,发现他是如此丰富和有趣。只要再看一下他的头衔与身份,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科学杂志《新发现》主编,科幻评论家(《三体》序作者)、媒介文化研究者、随笔专栏作家,音乐评论家,资深电脑游戏玩家,电子阅读器发烧友,IT产品评论家。再看一下他在复旦开设的课程:跨媒体艺术研究,从小说到电影,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当代世界文学,比较文学导论,专业英语,Modern Chinese Fiction,恐怕这已经是中文系能够给他最大的教学边界了吧。兴趣广泛,精力旺盛,当之无愧的“跨界玩家”,按在严锋身上,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1991年10月,复旦南区的博士生宿舍里,络绎不绝的人群挨个走进一间小小的寝室,一台“286电脑”赫然映入他们的眼帘。当时的大多数同学们,只有在一学期3次的电脑课上能去机房碰一下“电脑”,从未想过谁可以“拥有”一台。电脑的主人是中文系的博士生严锋。他立下规矩:所有想试试的人必须把手洗干净!后来许多老师想买电脑,就找严锋出主意,电脑有问题的也让严锋帮忙修。“复旦有个修电脑的中文博士”就成了当时的一个“江湖传说”。 那个年代,新技术、新文化、新思想铺天盖地涌入,其载体是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个游戏,首当其冲的便是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1993年的某一天,社会学系的一位教授见到我,从随身的小包里掏出三张5寸软盘,压低声音、略带神秘地对我说,“小王,这玩艺可好玩了……”晚上,我将软盘内的文件依次拷贝进一台386,解压缩,敲下键盘,DOS系统黑色的界面上出现“INSTALL”,然后回车。 那是光荣公司的《三国志2》。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