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读后感锦集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读后感锦集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读后感(一):平淡之中有情趣

书中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天真可爱、情趣满满老先生跃然纸上~平平谈谈的日常生活中,身边人和事的很多细节、多少瞬间,你可曾留意其中的乐趣?无论多大,不妨都保留一点童心哈,少点约束、多点情趣,突破诸多限制,哄自己开心、也让身边人快乐,尽情尽兴体会生活的多样滋味。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读后感(二):生活散文

一直喜欢汪曾祺老人的人生态度,他这一生经历的事,我们现代普遍人是无法想像的,但就是他这种人生态度成就了他。对生活的淡然处之,除了写字就是浇花,把自己每天的生活过得很充实。自己也渴望达到老师那样的人生境界。当然我也每天努力的在往看的淡,天塌不下来上去想,一切,老天自有定数,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悟当下的心里宁静,让自己静下心来去品读《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吧。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读后感(三):只是写感悟的

感觉,写出来的东西很平静,温馨。没得波澜壮阔。只是将生活中的事情娓娓道来,讲自己对一些饮食的感觉写出来。很多次我都感同身受。再想想自己,为什么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我们写东西,想的是气势,想的是结构,以及如何去打动人。很少能将本质表达清楚。

看这本书,感觉能闻到各种味道。作者家乡很多东西都跃然纸上。我的家乡呢?除了麻辣,还有什么?我感觉自己没有认真反思过。其实人生五味,肯定都存在于各大菜系中,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生活,不在于轰轰烈烈,那只是一时的。更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平平淡淡。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读后感(四):《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

这本书的标题中,一“浓”一“淡”,两个背道而驰的字眼被绑在了一起。细细想来,淡寓于浓之中,浓又归于淡,人生的滋味儿便是如此。 汪老恬淡的性格与他温馨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汪老提到他的生母“她嫁给我父亲后还能每天写一张大字,可见她还过着一种闺秀式的生活,不为柴米操心。”这是风雅的余韵。他的父亲,在“春风既成,惠风和畅”的时刻,领着孩子去放风筝。叙说着家长里短,亲密的父子关系,使他时常怀念童年。 汪老的笔下细节中,趣味横生,我对他的一段景色描写印象甚是深刻。“晓月朦胧,露华滋润,荷香细细,流水潺潺。”短短十六字,抓住视觉、嗅觉、听觉,将夏日夜景描写的活灵活现。让我想置身于此,嗅嗅荷香,拍打流水。 他被批为右派,下放改造,文字中也从未流露出苦意。相反他庆幸这段经历,让他更了解农民的生活,有利于他的创作;相反他因此得以品尝数百种马铃薯而自得;相反他随遇而安,接受这一切。 汪老的人生态度与温雅之气,是我渴望学习且拥有的。也渴望能同汪老般,把平淡生活过的富有温情、富有童心。

《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读后感(五):人一旦老去,便常怀念过去

抓着碎片时间读的这书,这是汪曾祺七十二岁写的散文札记。

七载烟云,天地一瞬。

人一旦老去,便常怀念过去。

汪老回忆童年的野趣、年少读书求学的故事,

想念慈爱的父亲母亲,怀念有风骨的老师和不坠青云之志的同学,

回顾去过的城市,甚至连记忆中的美食都如数家珍。

那些艰苦的、幼稚的、温情的往事,交织起来便是平凡的一生啊。

淡,所以才是最浓的人生滋味。

最后感慨一下,家学、家教、文化基因,也就是原生家庭真的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

汪曾祺的父亲就是一个相当雅致的人,喜好运动、书画、刻石印章,擅长各种乐器,养花弄草,做菜手艺极佳…多才多艺,追求生活的趣味。

汪曾祺有这样的父亲,还有闻一多、沈从文这样的老师,何其幸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