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上下)》是一本由《中国军事史》编写组 编著作,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907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200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上下)》读后感(一):相当不错的书

在看钮先钟先生的《战略研究》之后,发现了这本书。两本书的风格平实,内容全面丰富。前者更多的基于个人的观点,显得观点新颖;而这本书总结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更加全面,观点也颇为正统。不过由于成书较早,部分观点已存在疑问,但是不影响整体的优秀,确实是一部经典著作!

基本上囊括了我国古代的著名战争,尤其是关于王朝更迭,从战略视角俯瞰整个进程,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无论是商业,还是外交。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上下)》读后感(二):这是怎样的书!

这本书很精彩!比如东晋刘裕首创“却月阵”(偃月阵)是怎样的,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北府兵水、车、步、骑兵的协作,抗击骑兵突击的措施,名将的将略等都有述及。通过历史史料,将那个远久时代的战争气氛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比如商周战争,西周是如何内治、利用谋略和舆论把商朝向不利因素转化的(文王翦商、武王伐纣),选择什么时机攻打商(商朝对东夷作战,趁朝歌兵力空虚),怎么集合号令诸侯,如何削弱商朝实力(剪断附属国枝脚),最后在“牧野之战”中利用怎样的战术一战制胜的!

(商朝把十几万奴隶、战俘配在前阵,奴隶主贵族的部队配置在后阵,结果战俘和奴隶“前徒倒戈”,掉转矛头冲击后阵商朝的部队,致使商阵立即土崩瓦解。)

本书就是这么一路从史前、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一路地写到近代史,它通过对战争中双方进行的战略战术的得失进行评判,将正反双方的得失评判溶于历史之中,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的战略智慧曾经是怎样的辉煌。以战争艺术学习历史,以历史史实评判战争,是这部著作最大的特点!不负作者们十几年于一书的努力!

欢迎到本小组 Group of “新书友”

newbook

新书友,找新书。各txt、exe、繁体等类电子书。

/ 欢迎加入

http://www.douban.com/group/145906/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上下)》读后感(三):一本用战略眼光审阅历史的书

这是一个疯狂读史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史书”层出不穷。而这些书的作者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专家学者有之,平民百姓有之。而其中最泛滥成灾的就是政治军事史方面,“秀才点兵”的现象几乎随时可见。正因为如此,当我看到一部真正的军事史著作时,心情之激动,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尤其是,这本书还是比较少见的军事战略史。

战术和战略最好的典型就是刘邦和项羽。刘邦和项羽绝对是一对奇怪的敌人,在刘邦和项羽的正面交锋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刘邦的失败而告终。既然如此,为什么取得天下的不是项羽而是刘邦?还有,为什么刘邦可以失败多次,每一次失败后都能迅速站起来,项羽却不能?书中给出了答案:刘邦胜在了战略。刘邦有关中这样稳固的大后方,就算失败,关中地区也能源源不断地为刘邦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但是项羽却不行。项羽定都彭城,彭城的地形注定了是一个四战之地,常常受到彭越等人的袭扰,所以项羽的后方并不稳定。在刘邦彭越的夹击下,项羽可谓是腹背受敌,焉能不败?

当你同样用战略的目光来审视三国历史时,你也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孙权偷袭荆州,虽然获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却是战略上的一大失策。既然已经决定了联合刘备对抗曹操,为什么还要偷袭盟友?偷袭荆州直接导致了夷陵之战的爆发,使得吴蜀处在了对立面,蜀国元气大伤,吴国又有什么好处?最后获利的不还是曹魏吗?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观点我并不赞同。比方说富平之战,书中宣称富平之战是战术上的失败战略上的胜利。而我认为,虽然富平之战让金军暂时将注意力转向了陕西地区,给了南宋小朝廷喘息的机会。但是富平之战导致了陕西五路二十万兵马损失惨重,也给陕西战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就算南宋因此获得了平定内乱的机会,也是得不偿失。

不过,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就算书中的一些观点我不赞同,它也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从战略上来思考历史的思路。所以,这依然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地的好书。希望这样的好书能够多一些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