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项羽与刘邦 第二部》读后感精选

《项羽与刘邦 第二部》读后感精选

《项羽与刘邦 第二部》是一本由[日] 司马辽太郎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项羽与刘邦 第二部》读后感(一):不谈项羽与刘邦

由于司马迁先生伟大作品《史记》的原因,项羽与刘邦的故事早已经深入人心。正史已经没有什么好挖掘的了,什么项羽坑杀降军、刘邦善于识人用人等等。《项羽与刘邦》书中没有用正史的描述而是用小说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勾勒出秦末那一批人才的形象。他或许不真实,或许是作者的理解,或许就是本小说。

历史本来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这类书情节和结局已经没有什么可修改的了,否则便是篡改历史,又不是在拍电影《赤壁》。司马辽太郎在人物刻画的细节上可圈可点,而这一手法在山冈庄八的大作《德川家康》中也很明显。例如:刘邦在被项羽围城时仍有心情对张良说“有花的味道,是春天的味道”;韩信不喜欢女人照顾自己的起居,是因为相信一个人如果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需要别人照顾的话,那么他思维的敏锐性就会消失。这些细节描写可能比小说的结局更让人难忘,因为一个是历史事实,一个是提炼出来的艺术。

《项羽与刘邦 第二部》读后感(二):灰色的刘邦与黑白分明的项羽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对对手,楚汉之争可谓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甚至后来象棋中也有用到的楚河汉界。

要说以史为镜,我这种大学以前基本不看书的家伙,总算是对何谓真正的学习有了些许的了解。以至于一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标准的公务员刘邦,看似对什么都一窍不通,却又那么深得人心,下属的谏言总能被他采用,不吝啬奖赏和不计较得失的个性将大智若愚发挥的淋漓尽致。刘邦看出去的世界,是那么圆滑,书中说刘邦根本没有所谓的小我,而只有天下二字,这可能是真正的一种帝王胸怀吧。

再说韩信,这位没有被项羽发掘的军事奇才一次又一次建立功绩,其中背水一战及夺下齐国均让人看的荡气回肠,若没有这位军事悍将,刘邦也只是一介蝼蚁,早就被碾死了。

还有张良,一直跟在刘邦身边的谋臣,若不是他一次又一次分析局势,挽回君主的自尊,汉王也不会百败而不弃,坚持到最后。

要说项羽,这是我在历史上最喜爱的角色。他敢爱敢恨,爱憎分明,有着万夫难挡之勇,又铁汉柔情,对待身边之人有着深入骨髓的感情(虽然在奖罚制度上死钻牛角尖,而且轻视粮食的补给,遭到军中很多人诟病)和虞姬的爱情故事虽然看似简单,却又是那样的动人心扉。西楚霸王,看到虞姬为你跳的最后一段舞,心中是否有着万般的苦涩? 听到四面楚歌之时,是否觉得这只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 乌江之畔的厮杀,保留的是否是最后的尊严?

范增也是我很喜爱的角色,这位长者总是提出正确的意见,可惜项羽疑心病太重。导致这位被他尊敬的长者最后也不得不离他而去。

有人说 楚汉之争是公务员和肌肉男的争夺,说刘邦是个典型的公务员,的确如此。说项羽是个肌肉男则不敢苟同。项羽只是在关键的时候总是没有把握时机,在应该相信别人的时候总之固执的相信自己。

开始我觉得有点难以理解,可是最后有点恍然大悟,项羽死时,才区区31岁。这么一个血气方刚的年龄,败给的自然不是汉,而是自己吧。

忘了年轻的冲动

忘了美丽的爱人

忘了江东的父老

忘了已经不再属于自己的江山

就这样 自刎而去吧

不要再留下一点遗憾

不要再留下一点诟病

只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传说

《项羽与刘邦 第二部》读后感(三):谈谈项羽跟刘邦

在给第一部写到了吕雉嫁给了刘邦,本来想接着把这段故事写下去,左思右想,觉得没有必要有废话几句。幸好刘邦对吕雉也不差,也没有什么耕着这块红土地就想着那块黑土地,不然就又要挨这些打着现今道德标准来替几千年前妇女维权的人的骂,那就太操蛋了。

刘邦跟项羽的故事司马辽太郎已经写得再详细不过了。

纵观这段历史,每每看过去,感觉很多貌似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样,好像这些人就要这么干,就能达到如何如何的目的。就好比把“x=1”代入到“1+x”中就会等于“2”一样恒定。

这段历史的精彩远远不止于此,一千辆速派奇就有一千块坐包。让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把酒言欢,滚滚赣江上乘着坐包,淘尽英雄泪。思想的种子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刘邦之所以在最后的角逐里打败了项羽,有人说是在鸿门宴的时候没有被项羽杀掉,因为项伯的阻扰,和陈平的离间范增跟项羽。如果当时已发生的都还未发生,未发生的却已发生了,那刘邦就没戏了。第二个就是说楚汉分界,刘邦小人背信弃义。

我说所有这种说法都对,最要紧的是站在当时的角度上,来推导这一切事件发生的关键,人的因素是第一。

其实当时真正对项羽有威胁的,只有刘邦和田荣,而且两人羽翼未丰,项羽若真有意封死他们并不困难。但项羽却同时弄乱了周围足以阻断刘邦和田荣的旧有力量,让敌我都乱成了一团,自然让这两股力量更有可乘之机了。项羽和范增如果能一开始就全力围堵刘邦和田荣,先争取其他势力的信任和稳定,则天下大势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了。

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回归楚都彭城。不久,齐,赵和彭越起兵反楚,对西楚构成直接威胁。项羽不得不调遣主力击齐,以稳定局势。当时僻处巴蜀的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之际,于八月出故道,迅速还定三秦,继续东进,使项羽在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

刘邦大量集结诸候的兵力,根据史料记载,进入洛阳时的刘邦阵营兵力已高达56万之多。直属部队不到十分之一,联盟军却有十倍之众,面对这只庞大的杂牌军只有集合众志,只有一个艰困的目标才能提高大家的共识,建立危机意识——“火速进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

进攻彭城,等于和项羽势力面对面决战。

彭城四面八方都是平原,除了硬碰硬摆出决战阵势外,防守上一向是非常困难。但项羽从没有想过他有需要防守的一天。攻击性甚强的项羽认为只要他不锤你,就已经对你够好了,他似乎还没有被攻击的经验。当率领主力军攻打田荣时,彭城附近的防守力非常薄弱,他不相信有人敢攻击他的基地。因此,当韩信率领50万大军火速攻向彭城时,留在彭城的守军似乎一点反击的力量也没有。

刘邦这次攻陷彭城后的态度完全不同于进入关中时,或许是因为鸿门剑宴时的压抑在此刻完全爆发了。他下令没收项羽私有的货宝、财富、美女,并且每天在项羽的宫殿里开Party。樊哙、夏侯婴等老伙伴虽一再苦劝,但刘邦仍我行我素。对刘邦的行为,连张良都感到蛋疼了,只是直觉地预感到似乎有一个大灾难即将来临。

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后,气爆了卵,差点就要怒摔手里的iPhone4GS,恨不得生剥刘邦而归心似箭的他亲自率精兵3万人,日夜赶路下回到彭城。在楚军突然袭击下,汉军56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刘邦仅得与数十骑突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