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另一种妇女生活》读后感锦集

《另一种妇女生活》读后感锦集

《另一种妇女生活》是一本由苏童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另一种妇女生活》读后感(一):再读苏童有感

苏童的文字总是这样,仿佛穿过了人的灵魂,在一个上帝视角,冷静地叙述着这一切。 他的书里写人的恶性,小拐对暴力的那种向往,演义的“我杀了你”。写战争的破坏,小碗的死亡,那块白布也一直在心中挥之不去。 刚开始看时,觉得有点怪怪的,有些看不懂,比如说《狂奔》里妈为何要死?那个膏药又是干嘛的?但想了想,谁说一篇文章就一定得揭示什么大道理呢,作者随性而发,挥笔写成一篇就怎么不能是一篇好文章了呢,当然,也可能是自己道行太浅,还看不懂。 苏童的文章,每个字都透着凉意,佩服自己还在睡前看,居然还没做噩梦

《另一种妇女生活》读后感(二):读《另一种妇女生活》有感

读《另一种妇女生活》时,总有种心里下着梅雨的那种沉闷、湿漉漉的感觉,有种拖泥带水的拖沓感。对故事中,不管是唧喳吵闹的顾雅仙、杭素玉、粟美仙,还是沉静的简少芬和简少贞,都有种厌烦。烦前三者絮絮叨叨、背后嚼舌头,烦后者生在现时代,却被传统观念深深束缚,作为姐姐的少贞是就为了所谓的安全,可以不顾妹妹的自由,一味的禁锢二人自由;作为妹妹的少芬是左右摇摆,没有个人意志,无论是少贞还是顾,都能任其指挥!真的是故事里没有一个人是有独立女性的样子的!厌恶之极! 最后,读到因为粟美仙现场捉奸杭素玉和孙汉周,又加上酱园妇女们的八卦之风,最后杭素玉和孙汉州都命丧杭素玉老公老宋的刀下。就感觉这也有些现时代“血馒头”的意味…

《另一种妇女生活》读后感(三):读《另一种妇女生活》有感

读《另一种妇女生活》时,总有种心里下着梅雨的那种沉闷、湿漉漉的感觉,有种拖泥带水的拖沓感。对故事中,不管是唧喳吵闹的顾雅仙、杭素玉、粟美仙,还是沉静的简少芬和简少贞,都有种厌烦。烦前三者絮絮叨叨、背后嚼舌头,烦后者生在现时代,却被传统观念深深束缚,作为姐姐的少贞是就为了所谓的安全,可以不顾妹妹的自由,一味的禁锢二人自由;作为妹妹的少芬是左右摇摆,没有个人意志,无论是少贞还是顾,都能任其指挥!真的是故事里没有一个人是有独立女性的样子的!厌恶之极! 最后,读到因为粟美仙现场捉奸杭素玉和孙汉周,又加上酱园妇女们的八卦之风,最后杭素玉和孙汉州都命丧杭素玉老公老宋的刀下。就感觉这也有些现时代“血馒头”的意味…

《另一种妇女生活》读后感(四):小人物永远在下沉

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回来看的,在目录上有着上一位老兄留下的笔迹:

“苏童写的是人性”

我左右琢磨了下这句话,觉得评论的低俗极了。对任何一本文学书来说,用“×××写的是人性”就是含糊不负责任的评价。人性是个大话题,什么是人性到今天还是个众说纷纭没有结果的讨论题。写的是人性,可以写的是作者自己的人性,读者的人性,或者是臆想出来的没人见识过的人性。

在这本苏童的作品集子里,我几乎没有看到喜剧的结局。好像伟大的作品必定是要在悲剧中诞生似的。还记得李俊国教授说过,喜剧只能有讽刺的功能,而悲剧会激发人的思考。

我对苏童笔下一个个苦苦挣扎的人物发出思考,上帝也为我挤出微笑。我问上帝,为什么你让苏童写的竟是发疯、离散、死亡的结局,上帝又微笑了,就像那时候人们问上帝中国足球什么时候可以拿世界杯一样。

无论是《刺青时代》里的小拐,还是《妻妾成群》里面的四姨太,苏童都懒得为他们营造个幸福的生活环境,哪怕有着一个平凡的结局。苏童将他们无一例外的置于下沉的境地中:首先设定一个看似美满和谐的开头,再一步步粉碎他们对生活的希望。我们是无法奢求看到什么才子佳人的故事的。在《妻妾成群》中的大少爷的形象,多少让我产生意淫,渴望读到他将成为解救四姨太的英雄,然而最终大少爷也没有成为什么英雄,只是个嬴弱的同性恋。

没有一个小人物能摆脱上帝对他们的令人深思的微笑。他们或许也挣扎了,但还是妥协了。苏童不肯让他们再坚持再努力,这样只会带给人希望的幻影。戳破一切傻×们的白日梦,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如此。

《另一种妇女生活》读后感(五):茉莉花开.妇女生活

有天摸黑在书架上抽了本书打算在临睡前随便翻翻。结果在床上一看,是苏童的《末代爱情》。于是香椿树街上的男男女女又回来了。再往后一翻,《妇女生活》和《另一种妇女生活》原来也是在这本集子里。

那时候听说要把《妇女生活》改编成电影,不禁楞了一楞。因为并不是一个另人愉快的故事。后来又听说改成《茉莉花开》,听说有了章子怡、陈冲……于是便不担心了,我知道他们只是取了部分的内容和结构,其实和小说本身的关系不大。好似那另苏童大红大紫的《大红灯笼》与真的《妻妾成群》根本是两个概念。

其实在这两个妇女描写里,我更偏爱《另一种妇女生活》一些。还记得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看,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简氏姐妹是一家酱园的后代,在父母双亡,公私合营以后,就在原来店铺的2楼过起了于世隔绝的生活,靠刺绣手艺为生。姐妹俩相依为命30多年的生活在妹妹和楼下店铺的女店员顾的无意搭讪以后,发生了巨变。顾从请妹妹绣一对枕套开始,到最后成功撮合了她和一个鳏居老师的结合,彻底改变了俩姐妹一根藤上两颗瓜的命运。而姐姐采取了一种非一般人可以想象的报复手段,在无力对顾采取真正的肉体上的攻击的情况下,她用刺绣手艺给顾绣了一幅人像,用剪刀破坏了嘴部,然后用绣花针刺破动脉自杀而亡。

我对小说里描写的简家姐妹的生活感到恐惧,对妹妹可以把自己的命运轻易的交由别人操纵感到恐惧,对人的性格可以造成的悲剧感到恐惧。书里又似乎有一点关于同性恋的暗示,但是也只是模糊的所指而已。在这个中篇的长度中,作者似乎无心也无力再去发掘这其中的内容,何况还有一半的篇幅是关于那3个店员的。

苏童对于南方潮湿环境里的市井生活有一种深入的了解。作为苏州人,他很清醒的知道在水乡漫漫,吴侬软语背后,南方生活的真相。他对妇女心理也描摹的很细,虽然他自己的志趣并不在此。他的成功在于比别人早一点用批判或者说是嫌恶的态度来描写这种生活,用80年代以后新的语汇和语气。在当时是有一种新鲜感的,但现在看来过于粗枝大叶了。匆匆堆砌了一个毛胚以后便收手了,虽然也营造了阴郁混合世俗的甜腻气氛,可是那好似纸糊的装修,在仔细的审视下,便露出了本来面目。《另一种妇女生活》其实可以更精致更准确深入的表达中国生活结构和妇女心理,可惜作者本人并没有这个兴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