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归有光文选》的读后感大全

《归有光文选》的读后感大全

《归有光文选》是一本由归有光著作,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归有光文选》读后感(一):读震川先生集后感

《项脊轩志》应该是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几篇古文之一,爱屋及乌,进而喜欢震川先生的散文。

读过之后,两点感受:

其一,震川先生的文章感情真挚,尤以祭文为著(也不知为什么他身边那么多丧事……),寥寥几笔催人泪下。

其二,震川先生是典型儒家正统思想的信奉者,从其为友人所写序可见一斑,其文中对阳明先生的不屑及排斥也是明证。但我想其传统儒家思想也是有明一代多数士大夫的主流思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海瑞这么一位模范而古怪的官僚也不是偶然。

《归有光文选》读后感(二):人人偏爱枇杷树

说到项脊轩志,都会想到文末的那句:“庭有枇杷,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的确,当流转的光阴透过密密匝匝的枇杷树叶打在树下老人枯瘦的手指上,回首那人不在。此情此景,令人心动。

但我却被他们举案齐眉的日常所感动,在妻子之前,归有光一人在阁子里默默挑灯夜读,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在妻子之后,原本冷清的阁子便有脉脉温情流淌其中,妻子有时来到轩中问古事,或者伏在小几上写字。这样平淡恬静的生活不比贵妃玄宗的跌宕起伏,夫妻间举案齐眉,琴瑟和鸣自有真意在其中。

《归有光文选》读后感(三):几点想法

一篇《项脊轩志》让我对归有光念念不忘,打开这本书也属必然。教科书总算有引导人看好书这一项。看完此书,又陆陆续续看了其他明清小品文,最推崇的,还是归有光。

归有光是个彻底的儒学者,受最正统的儒学教育,也无怪《项脊轩志》会显得如此温情脉脉,闪烁着动人的人文情怀。本书有许多类似写人写物的文章,都不如这一篇来的感人肺腑。宗族社会的血缘亲情、相依相偎平淡如水的夫妻之情,还有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伤,无一不动人。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封建礼教、儒学教义害人,但在构建人与社会的道德方面,它们的作用又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在归有光身上,我看到的更多是这种教育的积极作用。

科举制但是让人疑惑。不可否认,归有光算是科举制的受害者,一辈子都在为此奋斗,到头来还是没能实现“济天下”的大志;八股文对他的思维与一定的锻炼,但我们也看到他的文章摆脱不了定式的套路。不过自古就有“文章恨达命”一说,归有光写得好,和他在可靠上不得意是分不开的,真实这种不得意,才让他深刻地认识到科举制的弊病。但即便有了这种认识,他也不得不选择一条路走到黑。时代给文人的活路不多,实现理想的途径,也只有那条尸骨遍地的科举路了。

《归有光文选》读后感(四):庭有枇杷树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句话在中学课本里,为了这句话罕见的好好听了语文课,也认真朗读了课文——树长人亡,物是人非事事休,如今却被痴情苦,睹物思人,难过得很。

这大约是少女情怀总是诗的一种体现,自己还不怎么懂得爱情,却已经懂得为别人的爱情悲伤。

当时只觉得归有光对他媳妇爱之深令人咂舌,于是去翻阅寻找想知道更多。可是结果却不甚美好:《项脊轩志》不过是写于第一个妻子,之后归君子续弦再三,为悼念第二任妻子,同样写了《世美堂后记》以寄托哀思,第三任妻子更是连一篇悼文都没有捞到,当初虏获多少少女心的归有光,竟是愈发薄幸!

可世间薄幸人,又岂止他一个?仔细想来,归先生也不过凡人,究竟是凡人心性,可以理解。第一任妻子是年少结发、两小无猜,最是情深意笃,归先生为她特地多年后在《项脊轩志》后续上一段,字里行间的情投意合感人至深,因而让人在枇杷树前潸然泪下。而到了《世美堂后记》,大多描绘妻子多么贤良,多么体贴,这大约是叫做欣赏爱惜,其中懵懂的爱意少得可怜。至于那伴归先生终老,却不得其赏识,大约连珍惜的情意都无吧。

到底是年少夫妻,难得情深。

一个人一生的爱情是有限的,第一个人喝了多少,就少了多少,之后只能拿水稀释,看似量是一样的,其实其中情意寡淡多少,只有当事人知道吧。

因而枇杷树确实值得我们一见钟情,不论之后的爱情被分给了几个人,但是至少可以相信,它是浓度最高的爱情的见证。

后记:年少时的情怀,一点一点的被打磨,了解的越多,看到的越多,却越难过。譬如元稹、再譬如苏轼,不晓得怎么排解心底期望落空的不甘心,却终不过霍小玉一句“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男子,负心若此。”

不过如此罢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