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马阳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读后感摘抄

《罗马阳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读后感摘抄

《罗马阳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是一本由帕斯卡・吉尼亚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阳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读后感(一):骄傲

亚伯拉罕被法国士兵追杀,找到莫姆家,对他说:“曾经有一天,你不愿意再活了,我救了你一命。现在轮到你来救我了。”

莫姆立刻回答亚伯拉罕说他被冒犯了。

提供一个理由是对爱的蹂躏。

为人们所爱之物赋予一种意义,便是撒谎。

《罗马阳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读后感(二):爱情在回味中膨胀,时间停滞于梦幻

孤独来自幻想的伟大情感。

孤独来自叹息的顾影自怜

孤独来自自我迫害

孤独来自紧闭双眼。

那个女人成为他自我遮蔽的合理借口,孤独的大幕落下,爱情在回味中膨胀,时间停滞于梦幻,。种子在灵魂中发芽,躯体却在自我折磨中渐渐风干。

毁容,是作者观念的坚硬投射,如此可令他的自我合理地、彻底地囚禁于生之牢笼之中。像豹子一样敏捷地来回踱步,却永无脱身之可能。

一次尴尬的迫害,却使爱情升华为永劫不复的循环。

罗马阳台上的每次雕刻都起始于回忆,终结于想象,好像一朵被制成标本的花。那朵花中藏着痛苦,却也含着幸福。

因此,在死亡来临之际,他拒绝了另一个爱他的女人,就像完成一部伟大悲剧的最终章。即使,那女人已接受了那张可怕面孔背后的灵魂,而那逝去的人,才成为他生命的唯一作品。

硝酸,雕刻了金属板,也雕刻了画家的脸,好在有一天,时间消熔了一切。

《罗马阳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读后感(三):“我的自由与孤独使我更为幸福”

我猜喜欢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作者)或聚斯金德《低音提琴》的人也会迷上帕斯卡.吉尼亚。能在音乐与文字之间无障碍穿梭的人,他们的眼睛可以听到声音,耳朵可以看到颜色。

这本书中的两个故事(《罗马阳台,世间的每一个清晨》)两位同样才华横世,却爱而不得,孤独终老的艺术男,内心千流涌动,万树杂花,外在面如平湖,事了拂衣。一位是黑版镌刻画家,另一位是大提琴灵魂演奏者。前者告诉世人,一切爱欲、颜色、线条皆从黑暗中来,世间的一切源于黑暗与孤独,就像婴儿出自产道。后者则认为音乐是疯子与鬼魂的对话,不是用来给世人听的。”先生您在音乐中寻找什么?"“我寻找遗恨与悲痛。”

余中先先生的翻译超赞。骨子里的雅与字面的轻盈,毫发无损。举例,这段含有作者宇宙观的文字翻译:“是物质想象了天。然后,是天想象了生命。然后,是生命想象了自然,然后,自然推动着万物,并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下显现出,它比它在空间中随意拨弄时所虚构的要远远地孕育得少。我们的肉体便是自然在光明中尝试的形象之一。” 读这样的文字,是我在闭关之后对自己的一种款待。休息且获取,那种满足感,我称作:幸福。

《罗马阳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读后感(四):都是关于艺术家的故事

这部书来得不一般,既不是自己买来,也不是别人赠送,是在内蒙图书馆的一次书籍交换活动中得来的。

这是两部内容的合集,都是关于艺术家的故事。前者用类似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位版画家的艺术生涯。后者才稍微正常一些,描写一位伟大而低调的大提琴艺术家的一生。

书的内容虽然没什么可聊的。但得书的过程倒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次是图书馆发起的一项读者之间书籍互换活动。读者用自己的书到图书馆换取换书票,第二天再去凭票领自己想要的书。我对呼市读者的参与热情有些低估。换书那天我特意等活动开始以后才去,没想到可以挑选的书要么太过破旧,要么类似技术文档,还有政府宣传材料,甚至盗版武侠小说也混入其间。而先到的人已经满载而归,他面前摞起的书已有半人高。不知他会如何带走,更不知他用来换票的书都有些什么。遗憾之余,我也只能来来回回在书群中扫描,希望还能有什么漏网之鱼。然而并没有,只勉强挑了两本小说,以免空手而归。

后来图书馆又举办过一次这样的活动。只是我没有冲锋陷阵去抢书的兴趣,就没有再去参加。至于上次换出去的书,内容极差,终究心存抱歉。事后反思,觉得在书籍方面自己还不似别人大方。好书总是据为己有,既不愿赠送,也不愿交换。自私的人,配不上那样高尚的活动吧。

通过搜索微信公众号 neverbacktalks 即可关注同步发布内容。

《罗马阳台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读后感(五):世间的每一种孤独

应该是种繁华落尽的寂寥。

***

看到《罗马阳台》的时候,心下正是无依。往年的冬天都是浑浑噩噩、日夜颠倒,偶尔清醒,不过是穿戴成一颗球状,缩着脖子踏着雪出门觅食。北京冬天的天空是干燥清冷的,干燥清冷得让人只想一眠万事了。

然而这个冬天不一样。冬眠没有希望了,失语症却准时发作——天冷,懒病愈加厉害的结果。对一切事都觉得百无聊赖,失去了所有的盼望,思维完全停顿,死都懒的死。并不以为孤独或者寂寞或者委屈,根本懒的去想。

这时候你看到《罗马阳台》,你看到深镌在莫姆骨子里的孤独,就像他刻刀下的每一道纹路——想都不用想,它就直敞敞赤裸裸的摆在你的面前。有什么办法呢?世界给了你光和希望,世界又夺走了你的光和希望,有什么办法呢?哀莫大于心死,青春已然转瞬即逝,何苦还要匆匆而过。

曾经有过失望吧?不过这已不再重要。在那些跳跃着的词句中,他还有过朋友、有过女人、有过成就、有过痛苦。不过这都不重要。在那些跳跃着的词句中,彻头彻尾的透着他的孤独。你必须要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才不会被错乱的时间和事件困扰,可是即使被错乱的时间和事件困扰,等到随意翻到某一页某一句某一个字,刻着的也全是孤独。

但你知道莫姆并不寂寞。也许他曾经寂寞,却在某一个夜晚之后烟消云散。不必伤感也不必凄凉,他有权利抛弃并且俯视,他的孤独不是孤单,是暖的。不是说看透些什么,而是说,人如果有种执着,有个可以执着的方向,这有多么好。

作者的叙事手法很有欧洲文艺工作者的风格,绕过对一些事件——甚至是关键事件——的正面描写,而是把它们或者细细碎碎从一个又一个角度、各种各样的视野中说给你听,或者从其他人其他事中由你自己推导而出。这样遮掩着欲语还休,细腻着一带而过。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也是如此,区别在于《清晨》更加好懂。顺序而下的故事,全然都是悲伤的气息。如果说《罗马阳台》是黑色的昏暗的,那么《清晨》就是明黄的压抑的。你看,虽然色泽艳丽,光芒却一样的枯灰,似一场繁华落尽的寂寥。

读《罗马阳台•世间的每一个清晨》,就像是在完成一次与作者的交谈。虽然你我各自孤独,环抱双臂用彬彬有礼远隔天涯的眼光互相审视,执著上演一生相识不相知的戏码。真是的,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不都是永生相识不相知的吗?祖先即未不平,后辈亦没什么办法,也便这么过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