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圪垱坡的游记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圪垱坡的游记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今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早晨,天气晴朗,爸爸、妈妈、奶奶和我一起去横山庙上香。

一路走的都是乡间的水泥小道,路上来来往往的大都是新年出行博好运的人,汽车、摩托车络绎不绝,热闹得很。

随着缓慢的人流、车流,我们终于来到了横山庙。这是一间坐落在荔枝、龙眼树林里的庙,门前一大片平地形成一个小广场。周围环绕着几棵常绿的参天大树,中间还搭着一个大戏棚,应该是庙会演大戏的。广场虽然很大很开阔,但到处都是人头涌涌,人们大都穿着鲜亮的新衣,脸上喜气洋洋。

广场里摆着很多摊位,有买卖的,有耍把戏的,真是热闹。还不时有人在一角放鞭炮,加上庙门前燃烧的香烛,烟雾迷漫,一时真不知身在何处。

横山庙的建筑很古老、很漂亮,屋顶雕有四条金龙沿着飞檐往下爬,富有动感。门口有两只蹲着的石狮子,正张着血盆大口,那威武的样子,不把妖魔鬼怪吓跑才怪呢。

好不容易随着人流走进横山庙的大门。庙内部的结【来源于】构非常精致。中间供奉的是灵王,左边是何仙姑,右边是观音菩萨,他们慈祥地看着我们一众香客,似笑非笑。

我们诚心地上香,祈求众神保佑,香烛的烟气一阵阵向天上腾起、弥漫,身处其中,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呢,好不惬意。

中午的时候大戏开演了,我们找个凳子看了一会,吃了些东西,然后随着人流又踏上了归程。

老师点评:本文小作者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观察细致,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语句生动,用词恰当,不失为一篇比较好的游记。

第二篇

今年的寒假有一个特别的作业,就是老师要求我们要和好书交上朋友,并参加泉州市教育局为推进我市“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举办的“泉州书城杯”中小学生“成长的书香”读书征文比赛。在推荐的12本书中,我一眼便看重了老舍先生的《小坡的生日》,因为姐姐告诉我老舍先生写的书都很好看。现在,我就和大家说说我看的《小坡的生日》这本书。

《小坡的生日》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部长篇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小坡和他的妹妹。主要讲述了小坡在学校里的故事以及和朋友之间的趣事,爸爸带小坡及哥哥妹妹到猴山去看猴子,并与一群猴子们所发生有趣的事情。文章的最后几部分主要描述小坡在梦境里所做的梦,梦见了在戏台子上发生的事情、去寻找老虎,解救姑娘……最后醒来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做梦。真是太有趣了!看完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我喜欢老舍先生,更喜欢《小坡的生日》这本书。

我喜欢小坡的性格,他是个很善良,很朴实,很可爱的男孩。他爱自己的亲人,爱帮助他人。如:文章结尾写:“小坡真是爱自己的妹妹的!”从这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坡真的非常喜欢他的妹妹,因为妹妹是爸爸妈妈最喜欢的孩子。还有,在《逃学》这段中,写了小坡虽然逃学,可他在逃学时帮助老奶奶拎东西,说明了小坡爱帮助他人的善良品质,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记得初一那天,天气特别的冷,还下着雨。我跟爸爸、妈妈去给人家拜年,路上看到一个小乞丐,躲在屋檐底下,冷得直哆嗦,我赶紧把手中的雨伞送给他,还在我的压岁钱中,拿出十块钱给他,让他去买东西吃。小哥哥接过我的伞和钱一直说:“谢谢!谢谢……”我微笑的朝他挥挥手,回答不用谢,而后就开心的吹着欢快的口哨继续前行了!这是我春节做的最开心的一件事情。

第三篇

四季都是夏,一雨便成秋。

这句话不知讲过多少遍,曾从多少人的口中讲出。它是多么的贴切:新加坡四季如夏,但是,一旦下起雨来,便到处都是落叶,加上阵阵吹来的冷风,更加充满了秋意。

然而,去年年末,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并没有下多少雨。12月少雨,确是一件大怪事。正感纳闷,雨季来了。原来雷公公和雨婆婆迟到了。妈妈说:“圣诞节不下雨,农历春年一定会下。”这是什么理论呀!

这个雨季不来则已,一来惊人!哗啦啦的倾盆大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一个礼拜。第一天,大家都以为是“天凉好个秋”,第二天,大伙欢欢喜喜地观赏雨景。一位同学高兴地说:“这雨季我已经盼望了好久。”可是呀可是,这雨下得太长了。到了第三天,便怨声四起。

“真糟糕,如果太阳还不露面,我就没校服穿了!”

“惨了,我的校鞋再不干,明天只能穿拖鞋来上课了!”

“整天呆在家好闷啊!出去散心又不方便!”

这苦雨!

众人在埋怨,雨还是不停地下。开学不到两个礼拜,我便已迟到了三次,破了“迟到记录”!第一次,我八点钟才到校,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嘘……”第二次,我“再接再励”,八点半才进教室。第三次,我七点三十分到校。你猜同学们怎么说?

“你这么早来干什么?”天呀,我成了迟到到大王,信用从此完蛋!

妈妈对这“长寿雨”也有话说:“你们看,你们看,雨不停地下,我怎么晾衣服呀!整个屋子都挂满了衣服,像万国旗一样。我怎么洗衣服?你们不要换衣服了。”

这苦雨!

全国的人都尝到了这场雨带来的苦。地势低洼的地方淹水,学生迟到,巴士车半路抛锚,名胜地没人去……还有,所有的户外活动都不能进行。大家愁眉苦脸地对天摇头,下雨天出门实在不方便。每个人手中打一把伞,一不小心便会撞到别人。

这苦雨!

晚上睡时直发抖,棉被紧紧裹在身上,身体蜷缩成一个“小虾米”,还做了一夜冷冰冰的梦。早上起来,雨还在下。它不累吗?我累!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苦雨!

第四篇

这本书讲了一个新加坡男孩“小坡”的故事。他总有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尽的稀奇古怪的问题,问的妈妈耳朵生老茧才肯罢休,如:为什么哥哥要叫大坡?为什么自己要叫小坡?为什么妹妹不叫小小坡、二小坡等等,却偏偏要叫仙坡?诸如此类的问题总是萦绕在妈妈耳边。

他很爱妹妹,妹妹也很爱他。晚上睡觉前,他总要帮妹妹把花毯盖好,把帐子关好,生怕让四眼虎把妹妹叼走了。

他很尊重长辈。他从不跟爸爸妈妈又哭又闹,每当爸爸妈妈睡觉的时候,他总是干什么事都轻手轻脚的,生怕惊醒了他们的美梦。

他很懂得礼仪。就连与同学打斗完了,他也要说一声“对不住啊”然后与对方握手言和。

小坡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孩子,作者老舍先生也为这个国家增加了不少“神话色彩”。在那里生活的孩子,都来自各个地方,他们所上的学校也大不相同。小坡的伙伴们,有的一个月只上一天学;有的两个双胞胎轮流上不同的课程;有两个小妞,她们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最独特的:她们每天中午都去为先生们“点菜”,如果她们不去,先生们就宁可饿的前心贴后背。在这里,老舍先生给了学校一个翻天覆地的机会,让它成为了孩子心中的美好地带,也充分体现了童年的快乐与自由有多么重要。

我们应该学习小坡,成为一个尊老爱幼、尊重对手的人。

第五篇

我三岁的时候在新加坡上豆豆班,每天爷爷送我去豆豆班,一路上爷爷教我唱歌,唱着唱着就到了学校。豆豆班里有三个老师,一个教英语是马来西亚人,一个教中文是新加坡的华人,一个教歌曲的是中国人。豆豆班的小朋友都是三岁以下穿纸尿裤的小朋友,所以叫豆豆班。

第六篇

梨子坡,这是一个小地方,不过一提到这名字,就会让我想起心惊胆寒的铁索桥。

那次,我去走亲戚,到亲戚家要经过一座铁索桥。远远望去,两岸巍峨的高山夹住了河道,只有一条玉带般的公路在绿树与悬崖之间时隐时现,伸向远方。向前走一会儿,只听得流水的轰鸣声,可是没有看见桥;再往前走,突然发现,在两岸的山腰间,挂着一座铁索桥。这真是一座铁索桥,完全是用铁链构成,桥面是用木块铺成的,两边没有栏杆,就横着几根铁链,看起来空荡荡的、晃悠悠的。桥下面的河水,像饥饿的乞丐见了香喷喷的饭菜一样,都向前扑去。他们就这样手拉着手,欢笑着、奔跑着。

走在桥上面,摇摇晃晃的,像一个醉汉。我当时是和哥哥一起去的,见桥摇晃起来,我急忙拉住哥哥的衣角,又害怕又高兴,心想,如果摔下去,那还不摔得粉身碎骨!就这样提心吊胆的往前挪,好一阵子,终于过了桥。回头一看,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冷战。

虽然那次过桥让我胆寒了好一阵子,可我还是希望能在去一次,再过一次桥,体验那种令人惊悚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不但不觉得害怕,反而觉得很有趣。

第七篇

说到苏东坡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横溢,文学了得。这人倒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乐观。老师说,苏东坡这个人,既有作为道者的“因缘而适,随遇而安”,又有作为儒者的“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我喜欢苏东坡的乐观精神,笑对人生,一切都会过去。后来,在老师的介绍下看了余秋雨写的《苏东坡突围》。终于明白,这让人惊叹的笑对磨难的乐观,就是磨难一手培养而成的。我不禁在心里,把磨难比成了一柄雕玉刀。

不得不说余秋雨先生果然是一代散文家。苏东坡被贬黄州前的经历在他的笔下一点点展现。关于苏东坡,我惭愧地表示我只知道他那光鲜亮丽的外表,并不知道他背后的艰辛。在余秋雨的笔下,苏东坡的形象在我面前一点点地开始展现,然后色彩一点点地开始显现,轮廓一点点地开始鲜明,他人生最为艰苦的一段,通过余秋雨先生的笔,在我面前,如同展开的一幅画。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举世闻名的人往往有着你难以想象的过去。很多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人们都望着他们的外表艳丽的光华,而忽略了他们背后所经历的故事罢了。我倒是要感谢余秋雨先生了,他把苏东坡的磨难呈现在我面前,如要把这比成一道菜肴,品一品,自然是苦的。

苏东坡的才华横溢,锋芒毕露。这个超时代的文化名人,竟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小人们因妒忌而排拒他、糟践他、毁坏他,最后终于让他被送入狱牢,命悬一线。而把他送到到这离死亡就差一步的路上的,不是别的,是诗句,是诗句把他推上了死路。所幸还有一些人懂得他的价值,在皇帝面前数次求情,终于,他得以释放,被贬黄州。他开始自省,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从而作出了举世闻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些千古杰作。遭遇磨难不仅是痛苦,更是一种磨砺、一重洗礼。磨难,就像一柄雕玉刀,而苏东坡就是一块玉。让苏东坡变得坚强,成熟的,正是这柄雕玉刀。风雨过后是彩虹,他已经熬过了风雨,接下里,属于他的彩虹,那三部千古杰作,就在这里,在黄州,诞生。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已然变成了他成为伟人的催化剂!促使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感谢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彩虹背后必曾有过风雨。苏东坡那乐观的精神,史诗级的作品,终是由挫折这把雕玉的刀雕成。“玉不琢不成器”感谢那把雕玉刀,造就了中国史上一代文学奇才。而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时不时被自己的雕玉刀雕刻,请不要因为疼痛而放弃,因为,属于你的明天,马上就要到来!

第八篇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新加坡的阿姨家度过的。半个多月的新加坡之旅,那清新迷人的岛国风光和无比热闹的新年气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红火火牛车水

牛车水?这个地名有点奇怪,其实就是新加坡的唐人街,那可是春节期间最热闹的地方。装饰一新的牛车水,无论白天黑夜都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琳琅满目的年货市场热闹非凡,有卖各种传统小吃的,有卖杭州丝绸服饰的,有卖中国古玩字画的……真是应有尽有。叫卖声此起彼伏,有用普通话的,有用英文的,还夹杂着叽里咕噜的马来语。在我的眼中,牛车水到处一片火红,那红红的福字,那红红的中国结,那红红的春联,那红红的窗花,节日的气氛全在这儿展现,一个字——“火”!

虎虎生威动物园

要说虎年春节看什么?当然是老虎喽!刚到新加坡动物园门口,我就被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给吸引住了。定睛一瞧,呵,是只各色鲜花扎成的“假老虎”!这只老虎被金黄的菊花簇拥着,两边还各有一根高大的鞭炮形红柱,上面写着:“金虎迎春,花开富贵”,这年味真是扑面而来呀!进入动物园,里面是热带植物的世界,参天大树,各色鲜花让人心旷神怡,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供人观赏,让人目不暇接。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虎园,三只白虎出现在眼前,一只体型最大的白虎在石崖边来来回回地踱步,不时地望望特地来观赏它的游客。另两只好像是刚吃饱了似的,躺在一边悠闲地咂嘴。其中一只忽又坐了起来,发出一声虎啸。我不由得鼓起掌来。一位外国游客看我这么起劲,主动要求帮我和爸爸拍了个合影,我连声说道:“Thankyou!Thankyou!”

千灯迎春圣淘沙

到新加坡游玩,圣淘沙是必到之处。我们一家坐着姨夫的车驶过跨海大桥,就来到了圣淘沙。我们先来到一片开阔的广场,喷泉、雕塑为广场增添了许多活力。一转头,高大威严的鱼尾狮出现在眼前,在鱼尾狮的脚下,正举办“千灯迎春”的灯展呢!一片片鲜花簇拥着一盏盏大型生肖彩灯,交错排列在大道两边,有摇头摆尾的龙灯,有盘曲缠绕的蛇灯,有憨厚朴实的牛灯……最引人注目的要算虎灯了,它居中摆在鱼尾狮前,虎身上缠着许多小灯,到了夜晚,灯全亮了,这老虎就真成了“金虎”了。我们继续往旁边走,看到了用藤条扎成的“双钱灯”,寓意着财源广进呢!两边的树上也挂着各种花灯,这“千灯迎春”真是名副其实呀!游客真是多,到处都很挤,“过年嘛,人多热闹!”我的一句话把全家人乐翻了。

妆艺游行乐开花

我们真是运气好,赶上了新加坡人的一道新年大餐——一年一度的妆艺大游行,它可是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游行盛典。今年的主题是“东方奇想”,场面也是历年来最盛大的。六点不到,我们就来到了新加坡F1夜间赛场。和爸爸花半个小时在世界最高的摩天观景轮上转了一圈,领略了城市夜景、滨海风光之后,游行终于开始了!一辆辆巨型花车徐徐驶来,一支支游行队伍舞动着走来。炫目耀眼的彩灯、五彩斑斓的民族服装、各具风味的东南亚民族风情表演,让我大饱眼福。中国元素是其中分量最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传说上演了,无数少女身着彩衣,身背彩蝶,翩翩起舞,那动人的旋律在耳边萦绕;“黄河”也奔流而来了,人们舞动黄色的绸带,代表着奔腾咆哮的黄河水,一位钢琴家在花车上弹奏《黄河钢琴协奏曲》,澎湃激越的琴声鼓舞人心;广西的炮龙队也来了,人们边舞龙灯,边放鞭炮,火光闪烁,响声震耳欲聋……

在新加坡过年,那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中国情让人感动,这真是一个别有风味的新年呀!

第九篇

公元11XX年5月初,苏轼从贬谪之地海南归来,路过镇江金山寺时,在那里看到画家李公麟为他画的一幅画,他就在自己的这幅画前默默地站了很久,然后题下一首诗。诗的后两句是这样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才华横溢,又正直清廉,何以一生的功业仅与三个州相互牵扯呢?我们不妨就从这三个州谈起吧。

黄州,位于湖北东部,当时是个非常贫穷的边远小镇。那里最出名的东西就是萝卜。据《黄冈县志》记载,那里的萝卜长得粗壮,形似冬瓜,且清香甜脆。但萝卜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萝卜根本改变不了黄州贫穷的面貌。

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就在这一年的春节前夕,他带着一家老小,从京城出发,一路颠簸,来到了黄州。

那么,苏轼为什么会被贬到黄州呢?

苏轼25岁出蜀应举,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三等,当时整个北宋入第三等的只有四人,苏轼可谓春风得意,他随即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四年之后还京,英宗因为早就知道苏轼的文名,打算招入翰林。不久,王安石当上了宰相,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变法本来应该是没有错的,历史上的几次大变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王安石的变法来得太猛烈,太急功近利,如身体极度虚弱的人,突然给他加个大补,非但不能让他恢复元气,反而会催他一命呜乎。因此,苏轼反对变法,但他也不是全反对,他只是反对其中的一部分,比如改变科举等。当时王安石要变法,写《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一万言;苏轼反对变法,也写《上神宗皇帝书》,也一万言。但当时王安石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苏轼为暂避锋芒,选择了“中隐”方略,到了杭州去任通判。

后来又被调任湖州太守。尽管苏轼不在京城,但因为他反对变法,或者说他太有才华,就遭到了一帮群小的嫉恨。不过王安石是个高风亮节的人,他不会对苏轼怎么样,但问题是王安石搞变法,遭到了大批包括司马光在内的旧臣的反对,而皇上又偏袒王安石,一大批儒者贤臣只好隐退的隐退,被削职的被削职,朝廷的一些要害部门,就由一些卑鄙小人把持了。

于是这帮小人就在苏轼上任湖州太守时写的一篇《谢恩表》上大做文章。本来所谓《谢恩表》之类的东西,纯粹是为了例行公事,讲讲自己是如何如何的无能,而皇恩又是如何如何的浩荡等等。这种不痛不痒的东西,写过了,看过了,尽可以扔到字纸篓里,根本不必当一回事。但这班小人却硬是在苏轼的《谢恩表》中抽出了四句话,说他蔑视朝廷而开始弹劾他。还有人找了几首苏轼写农人青苗贷款,农人三个月无盐吃等内容的诗,说这是在攻击改革,也是不忠于君。此时远在安徽灵璧县任芝麻小官的一个小人也来凑热闹。他听说苏轼有一篇园记中有劝人不必热衷于做官的词句,就写信给皇帝检举揭发。他说苏轼简直就是教唆犯,并分析说这种思想会使人们缺少进取心,也会影响取士。还有人则从苏轼一首写桧树的诗中抽出“蛰龙”二字并告诉皇上苏轼有二心,想谋反。

最后,这帮群小一致认为苏轼的行为已经到了“忠义之士,无不愤惋”的地步,请求皇帝对苏轼施以极刑。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当时的神宗皇帝虽然对苏轼关爱有加,但弹劾苏轼的人中有老臣,也有新官,有朝中大腕,也有地方芝麻,他们织起了一张密密的网,把皇上也给网糊涂了。

于是下令逮捕苏轼。

当时苏轼是湖州太守,但突然就变成了囚犯,7月28日由官家逮捕,8月18日送进御史台的皇家监狱。审问期间很长,前后40多天。审问的方式很残忍,常常是通宵侮辱。一位关在与苏轼的牢房只有一墙之隔的官员曾写诗道:“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苏轼受到的摧残可想而知。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就被贬到了黄州。

但是黄州并没有提供哪怕是一小间比较像样的住处让苏轼一家落脚。苏轼一家只好寄住在城外的一座破庙中(也有说是废弃的驿站的)。

苏轼的生活由此跌入低谷,不但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就连生活来源也被一刀切断,而且是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偏僻小镇。

然而苏轼天生具有豁达的精神的宽阔的胸襟,他不会被眼前的窘境吓倒。不是没地方住吗?他很快就在黄州城郊东边的坡上盖起了一座农舍,一家人便有了安身之所。不是没有生活来源吗?他便在农舍附近开辟了几亩荒地,种起了稻谷,俨然成了一位农夫。农夫能养活一家人,他苏轼也能。只不过这时的苏轼有了一个新的名号,叫苏东坡。

当时的苏东坡虽然是位农夫,但他这个农夫与一般的农夫不一样,他还是个文人。文人即有文人的雅兴,因此,苏东坡在农事之余,便会到黄州附近走走,看看大自然有没有给黄州人留点比较特别的礼物。

果然大自然对黄州人不薄,在黄州附近竟然有个叫着赤壁的地方。苏东坡误以为那就是三国打仗时的赤壁,于是就在那留下了在文学史上光耀千古的两赋一词。

如果我们想到浩如烟海的文献古藉中去寻找最具灵性的作品,十有八九就是苏东坡的《赤壁赋》。它会领你到浓浓的月光水色之中去倾听哲人的精思妙语。它会让你感到人生的短暂渺小,即使是像曹操那样的一世英雄,也随江水而逝,不可复寻,于是叹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它更会让你感到生命的美妙丰富,清风明月不用买,山川美景任你赏,于是赞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读罢《赤壁赋》你会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什么悲欢离合,什么生老病死,什么升贬沉浮,一切的一切都将在这清风明月中化为乌有,世间美文,有过于此者乎?

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适宜于关西大汉手执铜琵琶大声喝唱的词首开宋词豪放之风,晚唐、五代以来清切婉丽的词风自东坡始总算有了一大变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气势之恢宏,场景之壮阔,千载之下,无有哪首词能出其右者。

苏东坡又一次让文坛震惊,当然也又一次让陷害他的群小们震惊。但他们震惊的不是苏东坡的文才,不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几篇光耀千古的名作,他们震惊的是“苏东坡你为什么自信能逃出我们的手掌心呢?”

苏东坡当然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公元1094年,苏东坡贬谪到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的惠州,政治犯被贬到离京城这么远的地方,苏东坡是第一人。

大庾岭为入粤必经之地,岭南不似中原之文明,自古为蛮荒之区,宋代尚未完全开发,蛮烟瘴气,鴃舌鸟语,人多视为畏途,迁客至此,犹如隔世。苏东坡五年后从大庾岭回来,曾在岭上遇见一老翁,老翁对苏东坡说:“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苏东坡感慨万千,当即题了一首诗给老人:“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不管是老人善意的安慰,还是苏东坡激愤的疑问,我们都可以看出,大庾岭几乎是一条不归之路。

可是胸襟开阔的苏东坡在当时的蛮荒之地惠州竟然生活得很好。他在河东的一个小山顶上盖了一座房子,取名叫“白鹤居”,还在南边一块小空地上,种上了橘子、柚子、荔枝、杨梅、枇杷和桧树等。这里风光旖旎,北望可见河水由此折向东北缓缓流去。东方山上,一座寺院依偎在乔木参天的树林之中,时时会传来隐隐的钟声。苏东坡在这里学会了修炼丹田之气,还经常自己酿酒,生活过得蛮自在。他在这里还写了许多诗,其中有一句至少从表面上能看出他当时的心境——“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就指当时的惠州。苏东坡的意思是说惠州这地方不错,你就是把我一直贬在这里,不让我回京城也没有关系,因为这里有很多荔枝。他以为在惠州可以安度晚年了。

但那帮群小并未就此放过苏东坡,他们根据苏东坡的一首描写在春风中酣美地午睡的诗判断苏东坡一定生活得蛮舒畅,于是颁发了新的贬谪令。

还要把苏东坡贬到什么地方去呢?岭南已经是最远的地方了,再远就要到别国去了。颇有文学修养的章淳(当时的宰相)依据苏东坡的字——子瞻,找了个与“瞻”字写法有点相像的地方——儋州。

儋州在中国本土之外的海南岛。海南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开发,大家可以想象公元十一世纪的海南是个什么模样。

是什么模样呢?是个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春天潮湿,夏天闷热,秋天雨连绵,冬天雾气重。一切东西无不发霉,而且时不时会有一大片白蚁死在你的床上。

苏东坡刚到海南时没地方住,县官张中就把属于官舍的一小间平房暂借给他住,但不久就被章淳派来的视察员发现,苏东坡就被赶出了官舍,张中也因此丢了职。

苏东坡被赶出官舍以后去哪里住呢?我们从他的一首诗中可以略知一二。“但寻牛矢(屎)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原来他住在牛栏的最西头,要寻着牛屎堆才能走到。

虽然宋朝的版图在历朝中算是最小的,但也不至于小到让一代文豪无处安身,而只能寄居在牛栏旁边的地步,而且苏东坡不但没有地方住,此时的他真是一贫如洗,连吃的也没有,他只好常常煮苍耳等野草吃,苏东坡甚至尝试一种特殊的止饿方法——食阳光,但人不是植物,不会进行光合作用,而万般无奈的苏东坡也只好把自己当作动物来看待。想想苏东坡的遭遇,我们还有什么人生际遇值得感叹,还有什么艰难困苦不能一笑置之呢?

但是令章淳等人不可思议的是,苏东坡在海南那样简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居然也能跟当地的黎人打成一片,与他们交朋友,与他们共忧乐,居然还写下了一大批内容通俗而感情真挚的田园诗歌,而且还完成了《尚书》的注释和《东坡志林》的整理。

苏东坡的豁达精神和宽阔胸襟真是古今难寻第二。苏东坡就这样把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这在三个州上,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代文豪而让后人远久地敬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