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苏东坡》读后感精选

《苏东坡》读后感精选

《苏东坡》是一本由子金山著作,华龄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5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东坡》读后感(一):苏东坡

提到大诗人苏轼,我也是铁粉一枚。苏轼的人生一波三折,而苏轼对于人生的那种态度又常常激励着我勇敢的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最近我读了《苏东坡》这本书,本书和其它的苏东坡传记不同,作者并非按时间顺序介绍苏东坡的一生,而是从诗词切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刻画苏东坡跌荡起伏的一生。

苏轼寒窗苦读十几年之后,便比较顺利的考取了进士。而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次考试中,主考官便是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而在这次考试中,苏轼杜撰了一个典故,审卷的人以及主考官欧阳修都不知出处。因为苏轼写的太好了,欧阳修以为是自己中意的门生所作,为了避嫌,改为次榜(排名第二)。

这个小插曲一方面让人为苏轼杜撰典故的行为捏了把汗,另外一方面,有状元实力的苏轼拿了第二名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在苏东坡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他始终心怀天下,关心百姓疾苦。在被贬责的日子里,不管他到了什么地方,总是能够与民同乐。因此从政治上来讲,他称得上是一位好官。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位公认的神仙。一位是大唐的谪仙,另一位便是大宋的坡仙。不同的是,李白是天上的仙被贬谪下凡,苏东坡是地上的人修炼成仙。仙人乘风归去,魂归琼楼玉宇,化身星辰,星光洒落大地,那光柔和、温暖,在中国人的心田浸润千年。

苏轼被贬主要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与他人政见不合而被排挤。

作家余秋雨总结苏轼的一生说,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从个人的角度上来看,被贬谪当然会让他经历一些苦难,而且苏轼是多次被贬谪,去的地方几乎一次比一次偏远。

而从文学的角度上看,被贬谪在一定程度上让他更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也激发了他的创作潜能。在被贬谪的日子里,他创作出了一篇又一篇流传千古的诗篇文章。 被贬到黄山,日子固然不如从前,然而苏轼乐观的心态总是能够让他苦中作乐,在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接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

正如作者所说,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却不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连近在咫尺的御前王臣们都可以不予理睬神宗皇帝的圣意,天高皇帝远的黄州也就只能不像“皇土”了,像什么?黄州犹如苏东坡个人的一方乐土!

经过了这么多风风雨雨以后,他已经把人生看得非常透彻。苏轼给了我们一个人生启示,就是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在他的人生旅途中,传递出了一股积极乐观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

《苏东坡》读后感(二):《苏东坡》写尽华词美句,却难掩跌宕起伏的人生

一提到苏轼,很多人都会对他赞不绝口,我也非常喜欢这个才华横溢的文豪,因此,每每有关于他的书,我都会入手。

最近读的一本是子金山写的《苏东坡》,关于苏东坡诗句和人物传记的书有很多,这本不知道和别的版本有什么不同,于是,我带着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

读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书中把人物置于历史背景之下,更全面、立体地展现出不同时期的东坡先生。

比如在写苏轼参加科举这件事时,作者把当时宋朝的科举形式,考试流程都进行了介绍,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宋朝的人才选拔过程。

苏轼的才华在年轻时就开始显露,当考官们看到他的殿试策论时,都大为赞赏,由于主考欧阳修怕这份考卷是自己学生曾巩的,所以把本该第一的考卷,给了第二名的成绩,即使这样他也是考生里面的佼佼者。

本以为优异的成绩可以顺利进入官场,没想到苏轼母亲病逝,宋朝以孝为先,母亲去世儿子必须回家守丧三年。方可重回官场。

当三年后进入官场,也打开了他波折的人生,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早的出名,让他不太能意识到官场上暗流汹涌,也不太注意收敛自己的光芒。

苏轼的人生就很有高开低走的意思,当年曾被夸有宰相之才,可是一上任就是外放的官职,几年后,父亲去世又回老家守孝,回任后,又经历“乌台诗”案,差点没死在狱中。

苏轼的壮年时期,正赶上神宗全力推行变法的时期,新旧党派争斗不断,一个帮理不帮亲的人,在官场上不明确给自己找边站,那么每次受到殃及的可能性会更大。

官职被调来调去,导致苏东坡一生住过20多个地方,好的一面是丰富了个人经历,开阔了眼界,不好的方面是每个地方都没能住很长时间,没能在为官之地长期的治理,业绩得不到深入延伸。

从元丰三年到元丰七年(1080——1084年)四年的时间,苏轼在黄州时,曾多次游赤壁。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

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年—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期间所写。

苏轼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华词美句带到哪里,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是苦难,也是财富,今天的人每每读起都敬佩不已。

《苏东坡》这本书里,会把苏轼每一次人生变故的前因后果都会交代得清清楚楚,有种读宋史里人物传记的感觉,再加上苏轼的诗词作品渲染,会让人产生很强烈的对应感,是一本有趣好读的书。

作者:豆浆 喜欢读书、写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欢迎关注˜∽

《苏东坡》读后感(三):每个途经低谷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苏东坡!

他曾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他有着数不尽的“身份”,一位散文大家、书法家.... 他被林语堂评价为:“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他就是我们无比熟悉的苏轼,东坡居士。

市面上有很多版本的苏东坡传,而小马BOOK这个版本的《苏东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苏东坡传,作者子金山以苏东坡的诗词为线索引入,通过生动多面的生平故事让苏东坡的形象更加立体直观的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苏东坡一生坎坷,但归来时仍旧诗句翩翩。苏东坡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一生总结起来可以说有三个关键的坎坷节点。第一个可以说是职业生涯的坎坷,我们都知道苏东坡非常的富有才华,他更是一举就高中,但是走马上任后却发现官场的生活特别的无聊,特别的枯燥,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能看到他的诗句多以吐槽和失望。

第二个坎儿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乌台诗案,他锒铛入狱,在狱中写了诸多七言律诗,字字句句都在感谢弟弟。如“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字里行间无不凸显着他的人间清醒,他十分清醒的知道自己将可能成为孤魂野鬼,难以存下尸骨。但仍旧感谢弟弟,谢谢弟弟不辞辛苦的照顾他的一家十口。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他还是有些许拍马屁的成分在,如“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就在夸北宋皇帝,纵观他的整个诗词作品都十分的少见。在诗词之外,我们也能察觉到其实苏东坡的狱中生活不算特别困难,还有机会和家人通信,还懂得写一些字字句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愫。也正因为如此,苏东坡的案子在一首首的诗词下有了转机。

第三个坎可以说是生死之坎,但他走的安详。那句苏子一生如一首诗,大江东去诗留 道出了他的坦然。他写给维琳和尚的“岭南万里不死,而归宿田里,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耶,然生死亦细故而。”写出了他毫无遗憾的态度,他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欣慰,这些都可不开他相伴一生的朋友加仇人章惇,因为此时的章惇已经被贬黜至了雷州。

除了坎坷,苏东坡身上最令人好奇的一点非属东坡居士这个称号莫属了。我们都知道苏东坡的子为子詹,那为什么大家又多喊他为苏东坡,东坡居士呢?其实和地名有很大的关系,团练苏副使在黄州办私人农场帮助苏东坡养家糊口,亦或者是让他体验农耕的乐趣顺便自我反省。这块地位于城东不远,地处东坡。后来苏东坡就给这块地起名为东坡,后便自称为了东坡居士。

细数诸多诗词,我们会发现其实苏东坡其实都是一个务实者,领导者,面对磨难他清醒又自嘲;面对不符合心境,他敢于拒绝更敢于破釜沉舟,他是自己人生的掌舵者,更是自己人生的体验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