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崤函:唐诗之路》读后感100字

《崤函:唐诗之路》读后感100字

《崤函:唐诗之路》是一本由李久昌著作,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崤函:唐诗之路》读后感(一):穿越千年的唐诗之旅——崤函唐诗之路

“崤函”是一个古代地名,蕞早见载于《战国策》,其指崤山和函谷关所在的区域,东至河南新岸,西至陕西潼关,崤函古道便是古代经行崤函及其毗邻地区的交通线路的总称。 在唐代小汉古道,不仅是一条繁忙的交通道路,还是一条唐代诗歌生产和传播之路,在这500里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隽久的诗篇,铺就了一条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唐诗之路。 相较于其他地方的唐诗之路,崤函古道不仅线路更加明确发达,而且行旅极盛,是一条非常有魅力的路线哟!它呈现出了三大特征——

《崤函:唐诗之路》读后感(二):穿越千年的唐诗之旅——崤函唐诗之路

“崤函”是一个古代地名,蕞早见载于《战国策》,其指崤山和函谷关所在的区域,东至河南新岸,西至陕西潼关,崤函古道便是古代经行崤函及其毗邻地区的交通线路的总称。 在唐代小汉古道,不仅是一条繁忙的交通道路,还是一条唐代诗歌生产和传播之路,在这500里的道路上留下了许多隽久的诗篇,铺就了一条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唐诗之路。 相较于其他地方的唐诗之路,崤函古道不仅线路更加明确发达,而且行旅极盛,是一条非常有魅力的路线哟!它呈现出了三大特征——

《崤函:唐诗之路》读后感(三):原来你是一条这样的路

崤函,最早见载于《战国策》。苏秦游说秦惠王云:“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崤函一词开始流行,并分为广义和狭义。

狭义的崤函指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而广义则东至河南新安,西至陕西潼关,包含了崤山和函谷关所在的所有区域。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朝代,也是崤函古道交通最为繁荣的时期。除了发达的水陆双轨交通体系,还是唐代诗歌产生和传播之路。据统计,唐代有四百多位诗人在崤函古道上创作的诗歌多达1300多首。这个唐代法定的大路驿,与诗歌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寿安流水馆,硖石青山郭。官道柳阴阴,行宫花漠漠。”白居易在诗中向我们展示了崤函古道的宜人风景。又因被调离朝廷,在《出关路》一诗中黯然感伤。唐太宗李世民则用“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别有真人气,安知名不名。”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雄大襟怀。杜甫路过楚坑,愤而作诗,谴责项羽当年坑杀降卒的残忍行径:“项氏何残忍,秦兵此处坑。”“临亡犹自叹,颈血污苍精。”

崤函古道长达五百余里,本书按诗歌所涉及的地名如潼关,灵宝,寿安,渑池等分为12个部分,另加一个古道纵游,即诗作内容无法确切的划分具体行政区。共收录了128位唐代诗人共计434首,配以必要的注释和诗歌写作背景,诗歌意境等信息。既展示了唐代诗人为后世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也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了一条充满诗韵的崤函古道,随着书页,如同漫步在当年的古道,领略风景之美,感悟世事无常。

《崤函:唐诗之路》读后感(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之旅

崤函是一个古代地名,最早见载于先秦史籍《战国策》,崤函古道西起陕西潼关,东至河南新安,全长约500里,是沟通长安、洛阳两座都城的主干道。有唐一代,帝王将相或平民百姓来往两京,都需经行此道。它不仅是一条繁忙的交通道路,还是一条唐诗诞生和传播之路,几乎所有诗人都曾在此漫游,并留下无数不朽诗篇,生动记录了崤函古道在历史变迁中的千姿百态,成就了一条广阔而厚重的唐诗之路。 这本书从128位唐代诗人有关崤函古道的千余首诗篇中精选434首经典佳作,一诗一页,精心编排,这本书除了诗歌原文外,还附有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详略得当的注释,非常方便理解,又避免了赘述之嫌。 望思台 罗隐 芳草台边魂不归,野烟乔木弄残晖 可怜高祖清平业,留与闲人作是非 诗人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初次赴长安应举,此后二十余年间多次赴京,此诗为诗人路经阌乡望思台时所作。诗写望思台凄凉景象,却又跳出事件本身,延伸对汉王朝历史命运的反思与感叹 入潼关 李世民 唐太宗三次经行潼关,仅有一次,在贞观十五年(641)十一月下旬,诗当作于此次自洛阳还京入潼关时。诗作抒写潼关的雄壮险要及冠盖往来的喧闹,表达了一代帝王励精图治、志在功成的雄大襟怀。 唐代的崤函不仅是一条繁忙的交通道路,也是一条唐代诗歌生产和传播之路,有唐一代,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曾在此行旅,漫游,穿梭其间,众多诗人在这里接踵踏歌,吟咏不绝,在这条五百里的道路上留下永恒的诗篇,铺就了一条以崤函古道交通主线为纽带的唐诗之路。 但愿能给自己安排走一趟“唐诗之路”,去感受一下传承优秀文化,感受灵秀山水。

《崤函:唐诗之路》读后感(五):一册在手,依诗寻踪,神游崤函古道!

李久昌的《崤函唐诗之路》惊艳了我。单单5页前言,就让我费时大半天,为什么?一则信息量很大,让我有些受宠若惊,从来没想到,一个作者可以这么沉淀下来,把繁杂浩大的唐诗,依附这样的作力点,进行了地域、时间、作者上的划分归类,我花了一定的时间来吸收,

另则,就是喜欢根据地图来读史的我,老毛病犯了,忙着搜索、考证崤函古道交通线上,古时各个行政区划的具体位置。一点一点的收集,最后,书中关于唐朝在这条道上的所有唐诗,在我心里都有了皈依。

说实在的,这本书,从我看到的第一眼,首先就被“崤函”二字深深的吸引,“崤函”是崤山和函谷关的简称,函谷关是出了名的险要的关隘。所以,自古就有“崤函之固”的美誉。崤函古道西起陕西潼关,东至河南新安,全长约500里。

因为西周二京(丰镐、洛邑)制,形成了崤函古道,也即就是西起是沟通长安、洛阳两座都城的主干道,帝王将相或平民百姓来往两京,都需经行此道。它不仅是一条繁忙的交通道路,还是一条唐诗诞生和传播之路,几乎所有诗人都曾在此漫游,并留下无数不朽诗篇,生动记录了崤函古道在历史变迁中的千姿百态,成就了一条广阔而厚重的唐诗之路。

其次是它的颜值,浓淡相宜的橙黄晕染着陡立的青山,绿水涟涟,云雾缭绕,让人对崤函古道充满遐想。然后就是它锁线装订,硬核书封,加重了书的古雅与厚重。

作为二级教授的李久昌,因为他一直致力于历史城市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古都学、区域历史文化及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这本《崤函唐诗之路》让读者深刻见识了他在这方面的研究的功底,作为当代的我们,能如此精良的读到与崤函古道有关的128位唐代诗人千余首诗篇中精选出的434首经典佳作,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

这本书,在排版上也独树一帜,一诗一页,大环境的古生版中,又小小的穿插着现代格式,精心编排不言而喻,内容除诗歌原文外,作者还附有题解和详略得当的注释,即便于读者理解,又简明扼要的恰好如此。

不管是书籍的外观设计,还是序言的详解,抑或诗歌的摘选,无处不透着作者的功底与良苦用心,他在竭尽全力地通过古诗把最真实的崤函古道呈现给读者。让人沉浸其中,神游于古代文人各种生存状态中。真乃“寿安流水馆,硖石青山郭。官道柳阴阴,行宫花漠漠。”

十足的一册在手,依诗寻踪,神游崤函古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