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各自的朝圣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各自的朝圣路》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4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各自的朝圣路》读后感(一):简单的哲学

早就听说在大学里“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看过王小波的白银时代发现没有读懂,就想试试去读周国平,发现这句话有些偏颇了,我就很喜欢周国平的文字,不可以么?

先不说这个,哲学在我眼里看来是深奥的,所以我以前很少涉猎这块的图书,或者就是如同马哲般的辩证味同嚼蜡,把人培养成没有感情的木头,然后说什么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直到读到了周国平发现哲学也可以简单,其实哲学在我看来更可以说是一个小故事,大道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范畴,就如同我也喜欢读易中天一样,哲学的出路不在越搞越玄,而是亲民路线,拉近与普通人的距离,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各自的朝圣路》读后感(二):我们都行走在那条布满荆棘鲜花的道路上……

周国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家,他的文学本质里面必不可少地要渗透哲学色彩,以哲学上的理性思考来为平常人生中的每一点感悟做依托。这样,不论主题的深浅,都要在其精神核心的引领下尽量地开掘深度,从这一点上来说,有些只需点到即止的文章反而思考地过长,减弱了散文中闲情逸致的风度。

周国平早期的几本散文集在市面上颇受欢迎,像《守望的距离》,这些书受到高等学府中大学生们的喜爱,是有其原因的,那就是大家心底里都渴望在普遍被宣称为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求得片刻心灵的安静,或者是逃避。应当注意的是,周国平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其次才是作家,他在自己专有领域中的作法时常会被人指责并有微词。他才曾对外坦言自己并没有构建一个单独的哲学体系的能力,所以表现出一种力求自由游弋在各种思潮当中,做一个守望者,尽量不使自己落入哲学体系的囹圄中去。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了他的聪明和处世哲学,但哲学领域里面每一次学说的构筑都有其整体之中的分布组合意义,即将自我融于宏大的总体当中,其后才能获得整体解放的自由,这是比单纯的观望和分析更有价值的工作。

当然,每个人都有各自选择生命运作形式的自由,或许周国平在哲学理念上的尝试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境地,但回到文学上来,他的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是一部综合的文集,尽管在这当中他一再强调生命、情感以及一些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但读完全书之后确实感觉留下的印象不是十分深刻,这些问题需要有人去考虑,这是他这样的散文学者引领的一个突出的功绩,但过河拆桥一点说,很多人生哲理的深意并不是通过直观刻意的阐述所能动撼人心的,像他自己所说,不太喜欢一般杂志上的哲理美文,但有的东西之所以受欢迎却是由于其思考背后隐约透出的理念世界所能回答的。

过犹不及,太透彻的散文要么归于哲学研究,要么参与社会生活和人内心本质的融合,周国平过于关注精神世界而忽视现实的节奏容易陷入虚无。

《各自的朝圣路》读后感(三):在路上。。。

我是在去年很偶然的再次翻到了《各自的朝圣路》这本书的,当时正处于一种迷惘而不知所向的内心状态。以前也读过先生的一些文章,但那时太过年少,读不进心里,觉得书中所写甚是矫情,是一个闲得无聊的老男人在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语,唱唱高调,顺便赚点小费罢了。

但在那些不知所措、迷惘、烦躁的日子里,还是耐着性子重读了一遍,然后发现自己竟然奇迹般的安静了。。。

当内心压抑、烦躁的时候我会去打球 跑步 出去走走,想想那些简单但很治愈系的文字。勤奋、乐观、真诚、达命,其他的,交给天。这种生活态度逐渐完善了以前单纯的有志,有趣,有爱,这样所谓的“三有“自我生活要求,从宏观逐渐落实到生活中的细节。也能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了,之前的一段时间还能做到每天早起读英语,读点李敖的激情语录让自己变得充满斗志,吃一份认真的早餐,认真上课,晚上自习,然后慢跑5公里,再做点健身运动,临睡前看点周国平先生的文字让自己安静下来。但是最近半个月木有好好坚持下来了,时断时续的,变得懒散了,懒散了就变得不知所措了,然后就偶然的看到关于这本书的推荐,想想还是写点什么吧,帮自己重新回到正常的路上,变得勤奋,乐观,真诚,乐于相信,相信美好的东西的存在,相信善良的人们的存在。

看到周围一个个都忙着考研,出国,考公务员,找工作什么的,我倒是镇定下来了,这得感谢先生让我更加坚定的相信自己在路上,敢于坚持内心的既定规划。从进入大二就坚定不考研不考公务员的念头,然后慢慢一步步熟悉行业内的大致职业途径,然后一点点让自己变得从容和有勇气去面对社会面对工作而不至于慌乱。当好多人半个学期都在犹豫徘徊的时候,我决定一条道走到黑了,不曾犹豫。

尤其感谢国平先生帮我从上次恋爱的阴影中走出来,可以重新相信爱,有勇气去爱。有人说,从学生时代开始然后步入婚姻一步步走下去是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情。谁说不是呢?但是,这种东西不能去强求,两个人的事情或者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就能挽回的,尤其是当两个人中的一个说不爱了之后。。。。 然后,我觉得自己是时候明白了”你来了,我当你是珍宝,拿真心去待你,你要走我也不再挽留,走了之后我就当你没来过“ 这句话的真意了。拿真心去爱,可能遭受更深的伤害,也才可能享受真爱的降临;不用真情,自然可以避免伤害,只是也失去了得到真爱的可能,这种人注定寂寞。然后,觉得自己可以接受最差的结果,好的结果自然更好,更值得珍惜,于是可以坚持”我靠谱,你随意。“ 这样的态度,也乐于这样坚持。于是可以大胆在自己熟识的任何女性朋友面前说自己和女朋友和好了或是分手了,可以告诉她们自己觉得哪个女孩挺好的,向她们咨询该如何和女孩相处,甚至让她们帮忙看看哪个女孩好不好,不再为什么暧昧啊怕伤和气啊什么的担忧了,一切变得明了,心情也变得明郎了。

做一个真诚,乐观,勇敢,坚强的男人。哪怕肩负现实的沉重依旧敢于书写理想,即使怀着满心的沧桑依然可以笑谈风月。加油,自己!

《各自的朝圣路》读后感(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读周国平《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有感

I had this thought a while ago,

“My darling cannot understand

What I have done, or what would do

In this blind better land.”

And I grew weary of the sun

Until my thoughts cleared up again,

Remembering that the best I have done

Was done to make it plain;

That every year I have cried, “At length

My darling understands it all,

Because I have come into my strength,

And words obey my call”;

That had she done so who can say

What would have shaken from the sieve

I might have thrown poor words away

And been content to live.

——W.B. Yeats《Words》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是我们也是独特也是唯一的姿势。

我喜爱的诗人叶慈说,“……我爱的人不能理解/我所做和我将做的,/在这茫然而悲苦的土地上。”/……“总算我的爱人明白了这一切,/因为我已用尽全力,/文字也任我驾御”;/……如果她理解了,谁又会说/筛子里会有什么漏出?/也许我终会抛弃贫乏的文字,/心满意足地融入生活。

挥霍尽所有的才华,也说不准爱人会不会理解自己所做和将做的。可我们都还期待,被人理解的同时也能理解别人。这是最初和最终的奢望。淡漠而寂聊。茫远无期。可望而不可及。好多人把理解和爱划等号。我问过很多人什么是爱上一个人,有人说,当你说不出原因的时候,就是真正的爱上一个人。可是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相爱,一定有动机。我们常常最先发现别人的优点,如果这些优点你很赞同,那么你会喜欢他;如果一个人有好多好多你喜欢的优点,那么你会爱上他。可是人是个立体三维的存在。我们的观察力只是湖面一般的平面,无论能映出多大面积的一个人,终究不能映出他的全面,都只是一部分,就像月亮不为人知的阴暗一样。

没有人能加以阻止,任何人去爱别人。可是随着关系愈发亲密,了解也不断增多。当你能够不仅映出他的优点还有足够多的缺点,很难说你还会不会爱他。有人会说,如果发现对方有缺点就不爱,那是轻浮的爱情,廉价而又不值。或者根本不能说爱。可是如果是一个缺点远大于优点的人,很难想象要去爱他什么。理解他的缺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无论外表亦或是内在,并为之不懈追逐。也许爱一个人,会为他而改变自己的缺点,殊不知,自己看来的缺点是不是也是对方的观点,改变是不是好。我们都有深埋自己黑暗一面的权力,爱不能作为交换理解的筹码。爱有时也会失败,是我们都无法将其当真理来接受的事。爱过了,都说自己不后悔,其实后悔的……不是曾经爱上对方,也不是和对方共渡的时光一定是对变得无法再相信对方的自己感到后悔。然而太相信对方,对方干什么都不加以干涉,会让人怀疑你是装出过于理解对方还是根本就毫不在乎?所以说,我们只要为自己而活着就可以了,在爱情方面,不必相互理解彼此的那些无关爱情的部分。

白岩松说,有时候一个人的战争注定单枪匹马。我们常常要自己一个人孤单的战斗。《圣经》里大天使Mitchel向上帝默念他的祷词“Send war in our time,O Lord!”。在好多时候,仅仅依靠血缘关系而联系起来的人们不能互相理解。本能却驱使他们想尽办法互相理解,结果只能徒做困兽之斗,两败俱伤。

初三的时候,因为压力和找不到思想的出口,我的脾气异样的喜怒无常,父母不理解却想方设法的理解,找了好多好多人了解情况,偷翻我的日记和上网历史纪录,弄得全家都战战兢兢。有时候,需要独自一个人冷眼看待生和死。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必须由个人来回答的问题。我不认为谁能理解别人的答案。

“sb. get sb.”意思是前者非常了解后者,后者心里想着什么前者都知道而且都可以理解。但是被女歌手Michelle Branch演唱的名为《You Get Me》的歌中却写到“You get me/You look inside my wild mind/Never knowing what you’ll find/And still you want me all the time”。谁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错的,我认为人的七窍之中,只有通过眼睛才能无碍地望进别人想要展现给你看的那一面。无所谓理解,人只有真正想展现给别人的才会被看出来。心底最深的秘密,谁也无权过问和开发。在每个人的心中,常常都会有个黑暗角落,藏着许多伤痛、忧愁,以为放在这个角落里,就会安全无比,殊不知,这样消极的存放,只会让自己被黑暗一步步的啃噬。可笑的是,有时候连当事人也不明白自己想对别人表明什么,不是对着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对他的感情。那隐藏在只有上帝才知道的真实情感,自己眼底的明晰还是晦暗,只有通过别人才能明了。

“洞察”是个纠缠的词。我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人能看透别人的内心,在我看来,那些所谓的窥视只是从当事人面部表情的变化推测得来的。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够强悍做到面不改色心照跳,那么谁能够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呢?

又或许,如果能理解对方的难处,我们大概就不会那么八卦的去刺探别人的隐私。可是人的好奇心是无限的,这种于生俱来,有可能为我们带来非凡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会不经意伴随灭顶之灾。理解是如此一项高难度的动作,除了成功运用到自己身上以外,谁都担不起这种行为的后果。就好像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我们都是黑夜里的朝圣者,不管心中的信仰是大是小,坚如磐石亦或是恍如隔世,总还是要朝着那里进发。就像人活着,一定要有生存目的。大仲马说,“人类的智能,就是等待和希望。”什么是等待?什么又是希望?不止是美好的东西,钱财、复仇、怕死……无论多么龌龊的想法和念头,多多少少有一些,才能支撑人活下去。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单单靠自己一味的执着来度过生命的难关,我们必须靠朋友,靠家人,靠那位创造宇宙万物,独一的主宰。一旦这些目的通通不再,而一时不能找到新的代替品,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会疯狂,会自杀。我们谁都不理解自杀者的内心世界,我们都不明白为什么,也许只有当我们站在同一个位置做着同一件事情怀着同一个思想,才会真正体会到生与死的亲密无间。在踏上那块灰色地带之前,我们无法理解彼此,也不可能理解彼此。人一生要理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

世界上最难明白的,不是哥得巴赫猜想微积分,不是宇宙空间黑洞量子论,也不是君子小人女性的心里,而是理解自己。

我常常做一些毫无目的的动作,只为了证明这是我的身体。爱情亦或是亲情,都无法填补无法理解自己这点空白。我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说,有生之年,我一定会弄明白这些。

至于世界上的其他人,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存在而已。与自私毫无关系,我只是想着如果自己都不能理解,那么理解别人从何谈起?更何况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去了解别人。这是我一厢情愿甚至任性的想法。大家都在黑暗里摸索前进着,有过短暂的交流和接触,却没有一个人能伴你走到最后。人是可悲的生物,因为他们生来孤单。我们一边对别人黑暗的一面念念不忘,一边困死在自己的黑暗里。

“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也好,“笑谈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刀钝刃乏恩断义绝梦方空,路荒遗叹饱览足迹没人懂”也罢,人不是花底淤伤,只如饮水,冷暖自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