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摘抄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摘抄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一):读后感受

读后感受: 1、被选作阅读理解的文章比较类同,议论文,主题基本就是周国平最关注的焦点:灵魂、精神、独处,如果想看这方面的内容,建议去看他的《灵魂只能独行》《各自的朝圣路》 2、作为阅读题,周国平非常反对抠字眼、玩文字游戏的客观题,如选择、判断;次之是归纳题;最推崇的是主观性的开放题,总强调不宜有正确答案。但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考虑到阅卷的难度 3、作为一本书,内容稍显冗长,用不了55篇,30篇左右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4、试卷中的阅读理解,毕竟是考试,一定考到知识点及其应用,比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等,选用的周国平的文章几乎都是随笔,论证方式并不严谨和规范。

5、对孩子来说,阅读理解毕竟是种考试题型,应试的训练必不可少,这是家长和孩子必须清醒认识的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二):"如果我是语文教师“

“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如果我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举,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写出了《人与永恒》、《善良丰富高贵》、《守望的距离》等脍炙人口作品的著名学者周国平,在应对语文教改,发出了以上肺腑之言,在我听来是如此震聋发聩。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三):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

虽然,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是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们的中学试卷上,必定出现过的一道题:请分析,鲁迅所说的“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这个‘小’,指的是什么?

于是,同学们纷纷挖掘内心,痛思过去,站在人民、历史的高度,去猜测迅哥到底想了什么!这很重要,因为,如果猜不到,就拿不到分数。

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的结果,不会产生哲学家、思想家、创新者,只会制造一台台猜测标准答案的机器。

标准答案的产生(图片来自网络)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一本我很想也很愿意去说一说的书。 首先读者的定位,编辑的推荐定位是中学生和一线语文教师及工作者,我略读一遍,精读一遍,再读一遍,这样三遍读下来,对于这本书我是应该有发言权的,我以为这本书的定位应当不止是学校语文教育,它适合所有想爱文学和热爱文学的读者。 我们时代进入了全民写作时代,网络博客日记简书美篇等流行,说明了人人都有表达的欲望,都在寻求一种认同的共鸣感。如何写如何读如何提升,这些问题不只是中学生语文教师要面临的问题,更是那些文字爱好者迫在眉睫想要知道的答案。并且这里的答案很详尽,比如如何写这方面:《平淡的境界》讲的是散文的写作,并没有故作高深,而是一尾鱼的清炖之喻,娓娓道来,轻松阅读中自然懂得散文之道;《怎样做到从小见大》《怎样通过叙事来说理》则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发现和感悟生活并且把它表达出来。 编辑的定位当然是最有道理的,本书精选的55篇阅读试题,都有周国平老师的精心批阅,我们应该庆幸,周老师不是民国人物,所以我们今天能够通过这本书与作者直接对话,在对话中理出阅读的方法来,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解读方式,让读者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从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读出更多的东西:《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告诉我们去除浮名虚利的遮挡;《丰富的安静》《爱还是被爱》讲做人的指引;《交往的质量》告诉你如何交往……这里有丰富的智慧,这里有思想的闪光“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这样睿智的语言比比皆是,读进去了,你会收获更多。 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老师再赘述一句,这本书是我目前见过的惟一本可以与父母共读、与姐妹兄弟共读、与朋友共读,更是可以师生共读的好书,值得推荐,与君共飨:“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去除功利,一起引领心灵成长。

《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读后感(五):标准答案说不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当代著名学者、作家,译作和著作颇丰,前者主要与哲学研究有关,后者则主要囊括散文、随笔、诗歌、纪实作品等。如此种种,的确是个人物,但我对他这个人其实并不熟悉,唯一熟悉的便是某些出现在语文试卷上的他的文章。

最近在读的《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便选取了周国平近些年被收进中学语文试卷、课本的70篇作品,并由作者本人根据自己入选的文章,进行针对性分析点评,从而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主题内容。在书里,周国平探讨了目前语文教育的不足之处,并对语文教育提出了中肯建议。他认为要想真正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当前的语文教学和测试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因为语文课的初衷就是要重点鼓励真正有文学和精神含量的闪光点。

相信每个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提起语文课都会一脸头疼,老师授课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作为一门母语学科,语文对学生的要求实在太高,暂且不提写一次作文是怎么折磨人的,单说阅读理解这一项,就教人直冒汗。语文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阅读的积累,还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以及放在不同语境下的字词含义。而且很多时候,语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实很难理解。

甚至连周国平这样的作者本人,面对根据自己文章所出的题目时,都只能勉强及格。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作者一定很了解自己的作品,毕竟作者往往是随性发挥,尤其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类作品,基本没有套路可言,通常都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但值得注意的是,倘若标准答案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或者说不能轻易猜中,我们不得不疑惑:所谓的标准答案究竟有什么根据?这种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又能否检验出学生的语文水平?

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现,是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叩问,兼具多重意义。对中学生来说,本书是集深刻思想和优美文字于一体的作品集,字里行间充斥着人生哲理,宽泛的话题也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养。对语文教师而言,可以根据周国平的自我解读,当作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参考书,同时对出题思路也有不少参考价值。但不管怎样,文字的意义是为了促进心灵的成长,若是被一味的当作测试的工具,这样索然寡味的文章不读也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