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杨绛作品精选:散文1读后感精选

杨绛作品精选:散文1读后感精选

《杨绛作品精选:散文1》是一本由杨绛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2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杨绛作品精选:散文1》读后感(一):怎样的修炼,才能达到如此的境界

读过杨先生的《我们仨》,又读《杨绛作品精选―散文(1)》,感觉如品茶,滋味淡淡的、长长的...

细品杨先生的散文,无论是记事(如“干校六记”、“丙午丁末年纪事”、“第一次下乡”等),还是写人(如“我们仨”、“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记杨必”、“顺姐的‘自由恋爱’”、“老王”等),其平实干净的文字,准确贴切的表达,淡定坦然的态度,温和润泽的心境……都让我感叹优秀作品那种浸人心田、令人回味的力量。读着“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样的文字进入老人的内心世界,心里感觉平静而酸楚,我对杨先生及其一家肃然起敬、仰慕有加。喜欢其文风,钦佩其学养,慨叹其见识,爱慕其性情,敬重其为人... 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杨绛作品精选:散文1》读后感(二):睿智的淡然

去主校区做research,同行的新加坡同学领着我在Central Library转了一圈,然后转到了Chinese Library,虽然挺大,但是乏善可陈,满当当的《论语》、《老子》,我倒不是讨厌,只是看过的书无意再看第二遍,而近年来的一些新书完全没有踪影,虽让我吃惊的莫过于沈老的书居然只有《沈从文的文物世界》,所以,当我见到某本郭敬明的书,简直要吃惊的跳起来了,Anyway,因为不是自己一个人,所以也不能花很多时间在选择书本上,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杨绛,就毫不犹豫的拿了下来。

回到BTC,在一个应该读case的下午,偷了懒,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一本书,真是一个无比闲适的午后,也许我更应该去读中文而非法律,这样的日子是多么的惬意,在明亮的落地窗下,蜷缩着读着喜爱的书,对我却是一种奢侈。

知道杨绛是通过钱钟书,没读过杨先生的小说,只是零散的看了一些与钱先生有关的散文,每次看到这个名字就浮现出一张大的书桌,一个在这头,另一个在那头,默默地阅读,偶尔相视一笑,不知道为什么对这样的文人夫妻总是有特别的好感。大抵我并不是一个正经的人,读沈老的家书也是颠来倒去看他对夫人张致和的絮语,即使在读《干校六记》,也更多是细细的嚼着她的默存的故事,一点一滴的小心思,相濡以沫的温馨,觉得这样的爱情细水流长,用平淡雅趣的语言写出来,实在是很值得羡慕与祝福。顶爱的是小趋的故事,充满爱心、温情还有无奈,偶尔又有些心酸。其实很少看与沾边的回忆文,那个时代所受的冤屈,即使用笔也难以写尽,只是真的看到这样豁达的夫妻平淡的适应着,每天远远的看上一面,写着只字片语相互传递,却觉得幸福。

没有太过情感的起伏,淡淡的如同一个第三者的叙述,偶尔夹杂些许同样淡然的情绪,惆怅却并不压抑,一位智者的态度。

也许我该庆幸,如此乏善可陈的图书馆至少保留了这么一本书。下次看看《我们仨》吧,买了几年还没读的书。

《杨绛作品精选:散文1》读后感(三):笔端凝大爱 沧桑归平淡——读《杨绛作品选》有感

(1)缘起

今日中秋。岳父驾鹤西去已有一月多了吧。

我心中的愿望也盘桓了这么多的日子。暑假开始时,他还在;暑假结束,当我写这些文字时,他却已经归去。记得,刚放暑假的时候就想好好读点书、写点东西。现在,我知道,唯有这一部《杨绛作品选》是可以写的,因为唯有季康先生的文章才能够举重若轻地演说那过于沉重的话题。

知道杨绛先生是读她的译著《堂•吉诃德》,渐渐地,了解就多起来了,大学者钱锺书先生的夫人,我的同乡——无锡人,《洗澡》的作者。后来又因为教学,读到了她的写人散文——选入新教材的《老王》,不禁叹服她的白描笔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善良而又不幸的老人。

再后来又读到了《我们仨》。一个耄耋老妪怎么能够经受丧女失夫之痛?记得,当时的我是怀着一种深深的同情和担心打开书本的。“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样平淡而淳朴的话语,全然没有一种歇斯底里的哀伤,有的只是一怀静静的思念,一段绵绵不断的柔情,满腔超越亲情的人间大爱。

这里有绿树环绕在村边,有池塘掩映在身畔,鸥鹭起伏于稻田之上。如云的绿树围绕在阡陌之侧,燕雀唧喳、鸟儿啁啾,蛙鸣悠扬。陆区——我岳父的家,真是人间福地。这里无电视之聒噪(因为岳父生病开不得),无电话之骚扰(我藏身于此地,同事好友均不知这里的号码),碧草红花藤蔓缠树,鸡鸭逐走草丛之中。打开《杨绛作品选》,先生的文字真是字字入目,句句进心。

(2)相伴

就在那绛紫色的封面上,她插着手斜着头,站在欧洲的某个著名建筑的前面,浅浅地向你微笑;抑或是在扉页里,在那午后的秋阳下,她端坐在靠椅上,微侧着头,戴着那副圆圆的眼镜,八字的脸颊略略抿着一丝笑意,那淡淡的眼神似乎能够洞穿人生一切的沧桑。

这一部《杨绛作品选》包括了她的主要作品,如《干校六记》、《洗澡》还有一些回忆录如《回忆我的父亲》、《记傅雷》、《回忆我的姑母》。

也许是心境的关系,或是早就过了浪漫的年龄,虽然也有些喜欢小说《洗澡》,那应该是富于激情和幻想的年轻人的专利吧,我却偏爱她的回忆录。读杨绛,聆听她述说人生经历,仿佛是与一位智者交谈,更像在阅读沧桑。这里面包含着一种人生的智慧,浸透着先生的学识和情感。

曾经叱咤司法界、刚正不阿而又慈祥和蔼的父亲逝世了。平日的慈爱还在眼前,昔时的教诲依旧在耳畔,搭丧棚、缠白布,丧事就在当下忙碌起来。女儿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结婚缠红结绿的喜庆场面,她感慨万千于“盛衰的交替,也就是那么一刹那间,我算是亲眼看见了”时光荏苒。军阀混战的烟尘已经消散,抗战的风云也渐渐远去,历经战乱和流离,父亲的收藏被变卖。在霞飞路看到父亲昔时的爱物——竹根雕塑的陈抟老祖像和一些古钱币、善本书籍的时候,女儿又想起往日父亲丰富的珍藏,然而现在已经是“一概散失,不留痕迹”,“财物的聚散,我也亲眼见到了”(《回忆我的父亲》)。盛衰荣辱就在转瞬之间上演,又悄悄地在季康先生的心里慢慢沉淀,凝结成为一种感怀和睿智。

与季康先生携手,让她带着你慢慢地走、慢慢地看。听老人如数家珍般地道尽人生沧桑、人情冷暖和家国巨变。轻飘飘的话语里,沉重之处见出了淡泊和轻灵,绚烂之处都归于了平淡和悠远。

《大王庙》对童年深刻的记忆,是如此的真切。童年恍若昨天,这是一颗怎样静如止水的心啊!心无杂念,世界方能够静静泊进童年。还有《林奶奶》、《回忆我的姑母》、《花花儿》,不管是回忆至亲,还是近友,还是一个邻居,甚至是心爱的猫儿,回忆的文字是那么从容而又温婉,其间有一种爱,一种温情,在缓缓地流动、在娓娓地述说。真的,那是尘世之间的一种极其朴素的真情,但是,它却能够打动你,引起你的共鸣,因为你也有这样的一些回忆,也有与之相近的喜怒哀乐。

“若爱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绿槐恰在朱栏外,想发浓荫覆旧房。”读钱锺书先生的《昆明舍馆(七绝四首之一)》,一种怀旧的情绪仿佛是黄昏的云雾慢慢地在夕阳下升起,这是一种在宁静的时候突然来临的心灵颤动。

(3)坚守

“傅雷翻译这几部传记的时候,是在‘阴霾遮蔽整个天空的时期’,他要借来伟人克服苦难的壮烈悲剧,帮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他要宣扬坚韧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可是智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偏狭所孕育的黑暗吗?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的仇恨吗?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利的现实吗?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恶的力量吗?傅雷连同他忠实的伴侣,竟被残暴的浪潮冲倒、淹没……”(《忆傅雷》)

时穷节乃现。当阴霾满天的时刻,我们需要有坚守尊严的英雄。当然,勇者也有各种各样的坚守,傅雷们与那个颠倒的世界决绝了,沈从文们转向了另一个天地,杨绛们依旧在用笔耕耘。读到金刚怒目的文字、义正辞严的文字、大爱大勇的文字,你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苏格拉底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知识分子应该是政府、社会的牛虻,对于当下流行的价值观,他应该保持独立的态度和立场。

朱光潜先生说,一个好的作者应该与读者有一种深刻同情,惟有如此他才能够有隽永的文字。杨绛先生的文字显示出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大爱。

笔端凝大爱,大爱亦无言。阅读杨绛,你也会更深的理解荣格那句所有的文化都沉淀为人格的名言。

先生在《隐身衣》中谆谆告诫读者,“干什么事,成什么人。是什么料,充什么用” 不要过于嗔痴,也不要妄自菲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更不能够放弃,“三月三,荠菜开花胜牡丹”,只要“潜心一志做真诚,保其天真,成其自然”,终能够走出一方湛蓝湛蓝的天空,要知道“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银边”。

在尘世的陷阱里面苦斗和挣扎,既有一件隐身衣保护自己,又有一颗玲珑剔透金刚不坏的钻石心灵,这真是了得,这是经过多少的劫难磨练而出,又是经过了多少次的蜕变才能够修得来呀。

(4)林阴

“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一层,绿沉沉地郁成了宁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阴》)

那一片“阴”又何止是“阴”,简直活脱脱的一个人,一个喜怒哀乐都有,七情六欲具备的生命。《阴》这篇文章凝聚了杨先生对于人生的理解。

夏日乘凉于树阴之下,我喜欢独自面对这个神秘的阴,静静地观察和体味着,仿佛是面对着一面镜子,那里面有他,也有你我,有一个神秘的自己。冯致说,每一个诗人都是一片忧郁的丛林。我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树阴。读杨绛,就是在欣赏那片美丽的林阴。

同样,我也在读生活中的岳父那一片树阴。略现消瘦的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岳父的表情也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喊我的名字的、浓浓的武进口音,也常常地在耳边响起。虽然,在与癌魔苦斗了半个酷暑之后,岳父已然离去数十天。“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寿限。然而,人非草木,他有灵魂,有感情。亲人的离去,难免让我“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那音容笑貌总会让我禁不住停下手里的工作,或脚下的步伐,呆呆发一阵子愣。

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岳父的阅历却颇为丰富。他担任着农技员,农业服务公司的经理,还有丈夫、父亲、爷爷、外公等等的多种社会角色。他性格直率而坚强,白手起家艰辛创业,任劳任怨为子女创家立业。而现在,他却悄然而去了。“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遥望岳父那片历经六十五度春秋的树阴,也有风雨,也有阳光,而现在那一切都静静地伫立在记忆的长河之畔了。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所有走过的道路都在此际萦绕在脑海,在每一个十字路口,转弯的地方,或者是波涛汹涌、急流澎湃的风尖浪口,我们都会有一些本质而纯粹的问题扪心自问。

“我不是堂•吉诃德,我只是善人吉哈诺。”这是《堂•吉诃德》小说主人公临终前最后的话。那位曾经喜欢做梦、耽于幻想,勇敢地向风车发起挑战的骑士走到人生的尽头时留下了如梦方醒的话语,这又成为了杨绛先生纪念父亲时的感言。这话语是那么平常朴实,却又如此含义深邃。我想,这或许也可以是一个历尽沧桑的父亲的告别语,或许在若干年以后会成为我们告别这个世界的寄语吧。面对生与死,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多余的,每一个生命都只是他自己。

读完杨绛的作品,对于生命,我似乎又懂得了一些新的东西。

乙酉年中秋于洗砚池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