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唐诗百话》读后感100字

《唐诗百话》读后感100字

《唐诗百话》是一本由施蛰存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8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诗百话》读后感(一):一个诡异的错误

读施蛰存的《唐诗百话》,讲到“还归细柳营”一句,作者说“汉朝的名将周勃,字亚夫,驻军在细柳营。后世诗人要提到军营,就用细柳营或亚夫营”。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这是比较简单的历史常识,在这本考证严谨的书里,出现这种错误,相当诡异,老施43年就在厦门大学开设《史记》专题课了。

《唐诗百话》读后感(二):踏实基础的书

全文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来赏析唐诗。需要纠正的一点,这里的初、盛、中、晚是指唐代政治、经济而言,盛唐只是唐代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而不是诗的或说文学的全盛时期。

施老师提出对于文学作品要“知人论世”,在讲解作品的时候往往涉及当时的官吏品级制度、军事制度、时局情势、人文风俗等,得以一窥时代风气。每一部分后面都有一个总结性的余话。同时,广泛援引后世所著诗话,展现各时代诗人对此诗的不同理解,从而对诗意得出一个较合理的推断。

通过此书,可以对唐诗的发展脉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掌握。我以为,这种诚恳、踏实、普及性的书籍是当今人所需要的。

《唐诗百话》读后感(三):有一处问题可以讨论

近日读施哲存先生的《唐诗百话》,发现在盛唐诗话19.岑参:七言歌行二首时施先生有一处问题可以讨论。

施先生说:“瀚海阑干百丈冰”这一句却有问题,已有人指出过。“瀚海”就是沙漠,没有水,不会结成百丈坚冰。大约作者用错了名词,指的是蒲类海之类的大湖泊了”

岑诗地点在轮台,轮台在今新疆塔里木盆地附近,离库尔勒大概100多公里,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施先生说沙漠没有水,更不可能结冰。但其实未必。我是新疆人,我很清楚的知道其实是可能降水降雪甚至结冰的。新疆气候特殊,轮台甚至还发过洪水。

《唐诗百话》读后感(四):唐诗专题

1.仔细详尽,按时间顺序对唐诗进行讲解的一本书。

2.在例证时一般都用之前讲解过的诗,如在讲杨炯的《从军行》的用韵时,是用之前讲过的两首诗(王绩《野望》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来进行例证

3.在五一前的那次课讲到张继的《枫桥夜泊》,课上就夜半是否真的有钟声展开了讨论,我的想法是也许诗人认为他已经到了夜半还没睡着就听到了钟声,但其实时间并不是夜半了。后来我看唐诗百话,发现里面也有对这首诗这个问题的解读,这个问题欧阳修也曾提出过的疑问,在《唐诗百话》中,举例了一系列诗句来证明夜半的苏州佛寺还是会打钟的。这样的证明比我们瞎猜更有力。

4.讲陈子昂的感遇诗分了上中下三个部分,但到了下才讲陈子昂的所处的时代和发生过的事情以知人论世,本该最早进行的知人论世却被放在了最后,我想这样顺序颠倒是因为每个部分的重点不同。

5.其实我对于古诗仍然有许多不懂,但是这本书却尽可能的给读者进行解读,让我在唐诗韵律上有了新的认识。

《唐诗百话》读后感(五):《唐诗百话》随笔

《唐诗百话》中关于唐诗的知识介绍十分详细,并且根据每首诗体现的知识举例,例如唐代以前没有“律诗”这个说法,而称为“五言四律。每一首诗都会对作者生平、朝代概况、文学思想潮流做出简要精彩的介绍,全书都贯穿着一个思想——“知人论世”。施哲存先生在书中不仅会把自己对唐诗的理解表达出来,还会有意识地教读者从哪些角度解读唐诗,怎样品味唐诗,我认为这是这一本书非常有价值的地方,可以提升自己理解、欣赏唐诗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缺少见解,读了之后能够有意识地从诗律、对仗、音调等方面进行赏析,而不是单单局限于作者的朝代背景、思想感情方面。

这本书里蕴含的知识量是非常丰富的,解析的“字”和“词”都会明确表明出处,展示古今中外关于此诗的各种观念,再加上自己对此诗的感悟,完美的体现了施蛰存先生渊博的知识,能把诗学风格、流派、典章制度融会贯通,还介绍了一些有趣的风俗典籍,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至于感到枯燥晦涩。

施蛰存先生的解读虽然从结构上来说,是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的,可是阅读之时还是能感受到到他品读唐诗时的随性,神采飞扬,格局大气,并不拘泥于一处,能够深刻体会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分析每一首诗时,一句一句的,非常详细周到,既讲解知识点也剖析诗的优美之处,且语言通俗易懂,降低了阅读和理解的难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