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作家写给孩子们:奥特伯里的少年侦探们》读后感1000字

《大作家写给孩子们:奥特伯里的少年侦探们》是一本由[英]塞西尔·戴·刘易斯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作家写给孩子们:奥特伯里的少年侦探们》读后感(一):责任心的诞生:社会教育的重要一环

战后的英国小镇上,废墟遍地,几个小孩组成两队,天天踢球和玩打仗游戏,其中一个孤儿尼克踢球把校长的玻璃给砸碎了,校长让其赔偿五法郎,可是这个尼克不敢同叔叔婶婶说,怕挨揍,想离家出走或者自杀,于是小伙伴们合起伙来签订契约,要一起凑够这点钱。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信条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最终他们举行了募捐,给人擦鞋,还找了各种方法,最终阴差阳错还抓了一伙犯罪团伙,校长免去了他们的处罚。 当然最大的收获是他们学会了勇气和担当。 这本书很像宫崎骏笔下的动画世界里的主角,正像宫崎骏说的那样,“无论时代如何困难、残酷,都要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 这些孩子最终通过这件事回答了三个问题,完成了心灵的成长,其实很多成年人也不一定有这种机会。 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帮助犯了错的同伴? 主角在书中信奉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否认社会应该弱肉强食,也否定社会达尔文主义,帮助自己的朋友。 在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横行的时代,为什么要帮助同伴已经是个很难解释的事情,尤其是当代很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含义在于强调社会成员间的相互服务。其表达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即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都为我服务,因此我也应该尽力为他人服务。它被视为社会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此外,该理念也反映了一个人应承担起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此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十九世纪作家大仲马1844年出版的小说《三个火枪手》中,原文是:“All for one, one for all.”,译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也表明,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社会,这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理念都是普遍被接受和推崇的。 总的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倡导公平、正义和互相尊重的社会价值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有责任心,首先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意味着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然后影响家庭、社会和国家。要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要帮助自己的朋友。 第二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与人合作,甚至签订契约? 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思想是:人们为了自存才不得不让度自己的权利从而组成国家的。 国家的诞生就是因为个人无法承担社会风险,必须签订社会契约,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才能共渡难关。正如文中几个小孩为了组织成员凑钱的过程,就好比一家公司,要共担风险,共同进退,差不多换成中国人的口号,就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深入分析了人类早期历史的演变过程,阐述了社会团体的产生。他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的制度开始解体,逐渐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团体,比如家庭,比如氏族。 这些社会团体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它们承担着组织生产、分配产品和管理社会成员等多重功能。 一个人走,也许可以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才能走得远。 第三个问题:人做什么事是有意义的? 小孩子应该玩打仗游戏吗?作者是持否定态度的。 小孩喜欢打仗游戏和打群架的现象,这可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模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行为,如电视、电影或游戏中的角色。此外,孩子们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情绪、建立友谊或者展示自己的力量。 文中的小孩并不是喜欢打仗游戏,而是没有别的可以玩,只能模仿战争中的成人做这件事。 这些小孩在遇到问题之前,是无所事事的,天天想开发新的游戏。但是遇到问题之后,他们思考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正如校长说的,他们是组织各种表演和赚钱的勾当从小镇居民的口袋里掏钱,本质都是在思考如何为社会做贡献,企图融入这个成人的社会。 恩格斯认为,人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经济基础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构成的。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为社会做贡献,才能推动历史发展,人类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价值。 我想这就是这些孩子第一次遭遇的社会教育吧,教他们一个有责任心的成年人应该如何在社会中生存。

《大作家写给孩子们:奥特伯里的少年侦探们》读后感(二):一份简单的阅读指南

我在拿到这本赠送的样书之前,对故事的内容、它所面向的读者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想象和期待,相比故事本身,我对围绕这本书的期待和想象更感兴趣,我想这也是这本书营销面向的对象会第一时间关注的东西,毕竟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儿是不太可能来豆瓣上翻这些无聊的评论的。

我认为后浪是那些年轻的出版方中难能可贵的在踏实做事、认真出书的一个,它既没有那种老牌正统的出版社那么古板严肃,也没有彻底将自己降格到一个出廉价快消品的书商。

我觉得从装帧说起比较实在。这本样书拿到手时里外厚厚地裹了两层,这让常年混迹多抓鱼的我感到很不适应——这本书保存的太好了,但愿它以后送到每个小读者手里时也这样用心!简约彩绘的护封,硬质光面的内封,考虑到它最终会拿到谁手里,再结实点也无可厚非,要是它的内容能对得起这么用心的精装就更好了。

翻开书最先引起我注意到是里面的插画,看风格感觉是找了原版书的插画,这一点确实用了心,我顺手翻翻手头那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插图本《双城记》,会心一笑。一本童书当然要有插画,不光要有,还要有足够多,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又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这里有个小问题,我感觉有些插图是图文关系不大的,反倒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困惑、分散了注意力,不清楚究竟画的是书中哪部分场景,不过问题倒不很大。

这本书的作者是塞西尔·戴·刘易斯,英国桂冠诗人,专职写诗,此外也写些侦探小说补贴收入,至于专门面向儿童的作品可能只有一两部(据维基百科)。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是英国著名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血色将至》《因父之名》《我的左脚》《魅影缝匠》等)的父亲,相比父亲,儿子可能更为国内读者熟知。

有意思的一点是,这么用心的一本书,你只能在护封的勒口和书尾作者简单的一句话声明中,了解到有关本书的一星半点元信息。至于前言、序跋压根没有,注释也少得可怜,而且看起来也只是为大人做的解释(以防被孩子的提问问住)。很符合童书的身份,小朋友才不要看这些无聊的东西呢,哈哈哈。这里再提一点,本书是基于法国电影《小朋友们》(1941)改编的,宣传物料和书后的作者说明所提到的译名《我们这些孩子》在豆瓣上直接搜不到。

小朋友们 (1941)

暂无评分

1941 / 法国 / 剧情 喜剧 / 路易斯·达更 / 路易丝·卡莱蒂 吉尔贝·吉尔

我只是在工作之余花了大概半天时间草草翻完这本书,老实说,你不能以《小王子》或者《汤姆·索亚历险记》那样高的标准来期待这本书,如果我给它打五星或者把它吹上天,那就是在扯谎。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很简单,对我来说可能简单得过了头,但对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可能刚刚好吧。童年和孩子离我已经太遥远了,我其实并不清楚现在的小孩子们在想些什么,我只能以一个想象中的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故事。

之所以反复强调本书所面向的读者是十一二岁的“男”孩子,是因为这本书对女孩子确实没什么吸引力。性别差异并不是这本书要考虑或兼顾的点,女性形象在这本书里基本是不存在的,但愿这么说不会招致某些苛刻的批评,我只是陈述事实。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必须为他提供代入点。无论是“战争游戏”还是“筹款游戏”亦或是“侦探游戏”,这些代入点紧紧围绕的都是外在的冲突,你基本不会在本书中找到有关某个人物内心世界、精神面貌或情感体验的描写,这对孩子来说可能是难于理解的,趣味性才是作者专一的追求,就像他在书中说的,他从来不在乎什么“外貌描写”。

但直到读到故事后半段,男孩们在小镇的大街小巷追踪破案,甚至于和“坏人们”对垒开战时,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真正乐趣在哪里。整个故事形成了一个精致的回环呼应,开头看似无关的战争游戏实为最后高潮男孩们与坏人对峙斗争的准备。你甚至可以在里面发现一点点硬汉侦探小说的味道——陷入绝境的小侦探要如何脱离险境呢?我想这同样也为这本书的小读者打开了侦探小说的大门,让他们接触到侦探小说的基本情节要点,这是作为一个侦探小说爱好者的我乐于看到的。

至于这本书的所谓“教育意义”,我不想多说什么,我觉得读书不能太功利和焦虑了,这会把一件原本的好事变成坏事。但我确实承认这本书所强调的那种,鼓励孩子在没有外援和依靠的情况下,发动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的能力,借助于身边一切可以借助的东西,独立将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感谢后浪儿童文学编辑 @苏安的馒头 赠书,这对我来说是个练笔的好机会,我想写完以后,我对自己也增加了一点信心呢。

《大作家写给孩子们:奥特伯里的少年侦探们》读后感(三):一场属于孩子的冒险狂欢

在奥特伯里的小镇中心,有我们的“废墟乐园”,我们一群人以托比和泰德为首分为了两派,在废墟乐园里正在进行一场酣畅的“艾比巷伏击战”,我开着“坦克”迎着敌人发起冲锋,不知谁一脚让粘着“黏弹”的足球呼地飞穿过校门,一声巨响伴随着玻璃破碎的声音从学校教室传来……

校长随后出来,这场意外让尼克背上了5英镑的巨额债务!他可承受不起这么多,我们决定共同承担这份责任,但是又不能让我们的父母知道。罢了,这场“巷战”双方没有一人是完全无辜的,托比和泰德代表我们两军决定放下干戈,签订“军事同盟合约”,先解决眼下的“战争赔偿”问题。

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各显神通,给人擦皮鞋、擦窗户、组团唱歌、表演杂技,最终筹足了“赔偿款”,而且还有剩余!

可是第二天,正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讨论如何处理余钱时,泰德带着噩耗姗姗走来,钱盒子里的钱不见了!

为了这笔钱,我们煞费苦心,必须寻到下落。侦探小队成立!通过四处侦查,缜密分析,雷霆出击……原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查案过程,却意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最后的最后,我们终于将故事完整地告诉了瑞奇老师和校长,不仅得到了表扬,还豁免了5英镑的赔偿!

这部《奥特伯里的少年侦探们》是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在他们看来非常“宏大”的故事。相信各位男孩子或者家里有男孩子的朋友看了会很有共情,小时候打过的那些“仗”,经常会引发一些会挨板子的后果,但正是在这些和小伙伴们闹翻天的经历中,孩子们学会了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团结一致的道理。

这部作品叙事流畅,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很有大侦探小说的风范。故事虽然是因一场“幼稚”的游戏意外引发,但后面的剧情充满想象力,趣味性很足,我看的时候就有一种重回热血“中二”少年时代的感觉。

男孩们所表现出来的热血、勇敢、机智、正义的美好品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到小读者。涉及推理分析的地方,逻辑严密,连贯性丝丝入扣,并不因为它是儿童文学作品而故意简化故事节奏。

谁不想拥有这样惊险、刺激的冒险经历?觉醒吧少年魂,一起来场侦探大冒险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