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云梦泽唉的读后感大全

云梦泽唉的读后感大全

《云梦泽唉》是一本由舒飞廉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梦泽唉》读后感(一):云梦泽哎

一字字,一行行,字字诛心,万千事,万千物,物是人非。那是我日夜挂念的故土呀,那是我无法回去的青春年华。同为孝感人,再次循着飞廉老师的文字,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感觉昔日重来,感觉青春重生。好的文字,除了给人反思和启迪,更多的,是给人好好活着的勇气。感谢作者,感谢生活,感谢在人生旅途疲于奔命时,还有美好文字慰藉我们的心灵。

《云梦泽唉》读后感(二):被唤起的乡愁

舒飞廉老师这本书很好地展现了“云梦泽”一带的乡野风物,让我这个初次踏足这片土地的人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舒飞廉老师的文字带给我很温暖的感觉,让人不自觉陶醉在他笔下的乡土四野中,也更想亲自去那些地方留下足迹。

正如“云梦泽”其名,古老而神秘,但沧海桑田,云梦古泽却踪影渐失。我们的村庄好像也在慢慢消失,随着我们向前的脚步,走一步,记忆里的色彩便淡一分。在阅读《云梦泽唉》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无数次被欣喜、怀念和恐惧包裹。读这本书,我不仅仅看到的是舒飞廉老师对故土的描写,我也想起我的故乡——重庆。特别是读到那些相似的乡村风貌时,对故乡的热爱和怀恋更甚。我也恐惧,这种恐惧是害怕死亡那种恐惧。人最终的死亡是被遗忘,我害怕我脑海里那些关于故园的记忆死去.....读完之后,恐惧却渐渐被还停留在脑海里那些词句驱散——我们还可以用文学、用摄影、用音乐......去留住乡愁。

《云梦泽唉》读后感(三):梦中的故园

舒飞廉老师的这本《云梦泽唉》,带入感很强,后劲也实在是太大了!可能是同为湖北人,书中所描述的事物,几乎严丝合缝的与我儿时的记忆重叠了!前一段时间每晚睡前读,然后就是彻夜的梦。梦中那“燃烧”着的乌桕树,那透过枝桠的光影,那摇曳在风中的泽珍珠花啊……次日醒来总觉格外温暖。这温暖,大抵就是故乡给的吧!舒老师的文字,细腻又松弛,随性却不随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子侠气!虽说词藻绚丽,却同时又让人觉着,这些文字就像,自那片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非常厉害也非常喜欢!

《云梦泽唉》读后感(四):评《云梦泽唉》

事实上我读散文很少,也不自信能给出恰当的评价,便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作者写乡土风物很细,区别于冷峻的百科全书,而是一种在土地上生活的人所独具的有活气的表述,时间的厚度和空间的广度结合,被我翻得轻轻作响。

印象很深的是植物与人的交手,却并不是驯化的关系,反而是互相守望关照,我很喜欢这一点,土地里长起来的生物彼此间天生亲近,人在不经意间沾染草木的痕迹,连名字也要像木叶一样舒展。

作者与植物交手,又与读者交手。遍布书本两端的人处于一个微妙的距离,他很像一个邻家读过书的叔伯,见你好不容易放假回家,很开心地扯你这个城里小孩上山下河玩,他指着野花、柳树、血桃,一一向你说来,一时兴起又唱民歌讲故事,处于有知识与爱卖弄的中间态,全书都遍布很轻微的幽默。

我以前不爱看散文,特别是乡土相关的散文。自从我的家人在乡村挤破脑袋要进城,我与乡土好像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连我母亲爱看的电视剧都叫“小麦进城”。而且我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乡土是男人甚至是男童们的乡土,女孩则沉默地在所有的叙事中缺席,只留下奋不顾身奔向城市的背影,就更不愿意看了。 读完了发现好像也还好,或者很多问题在讲述中被消弭。村庄是一个过滤器,把男女老少的差异都留在上层,沉底的只有温暖的人。可能这也算一种城市人对乡村天真又残缺的偏见,不过生活这样苦闷,有点不害人又无伤大雅的小想法又算什么呢。

读完之后合上书,第一印象是除了水汽和植株以外似乎没留下什么格外浓厚的东西,再一细想又觉得村庄中的人也栩栩如生,好像我也去过了孝感某村,被山野里的植物温柔地抚过。

突然感觉到散文创作相较于小说而言似乎更吃生长环境、成长经历,乃至记忆深处潜意识里的东西。

作者写的是飞廉的村庄,也在写我们所有人的云梦泽,写遍布在江汉平原上,点点滴滴楚人的痕迹。挺亲切。

《云梦泽唉》读后感(五):汽蒸云梦泽

第一次写书评,本不知道从哪里写起,想了许多个开头。

直到落笔时候才定下来——书既然从童年写起,那不如我也从童年的记忆说起。

第一次听到云梦泽这三个字忘了是什么原因,只是觉得很好听,一度以为和琼瑶仙境,蓬莱珞珈一样是什么神仙待的洞天福地。

后来再知道,则是看见汉高祖游猎擒韩信——这两个大名鼎鼎的人做出大名鼎鼎的事情,帮我普及了原来真的有云梦泽这个地方。

再后来大了一点,上了学,在书上读到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我是北方人,家乡也有一条闻名遐迩的河,但却未曾见过,也更想象不到云梦泽如何“气蒸”,波又哪里来力量可以撼。说到这还要插一句,缺乏想象力,实在是作为一个读者的遗憾。

后来去了江城读书,站在游轮上,听着汽笛声,任早上长江中的水汽扑在眼镜上,模糊了一片山景,站在人造的甲板上,裹挟在自然的五感中,当人成为自然与人造的分界线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句诗的意义,不由得叹了一声——江城的山水有气魄。

第一次做轮渡十一年之后,云梦泽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变成了书名中那一声长长的“唉。”

一起唉的不仅仅有云梦泽,还有云梦泽背后的“不是苦大仇深,不是农家乐,也不仅仅是童年的纯真,一种新的变化正在发生。”

我也曾想过如何去写家乡的变化,总是想不通,如想写家乡的变化,似乎也好写,写哪里拆了什么,哪里盖了什么,但说来说句,又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

直到书里的那句话:“的确应该有入迷宫的勇气,不仅仅是做一个观察者,还应该沉浸到乡村活泼泼的声色中去。”

把声色熔成那一声长长的唉。

读到前几章的时候,我便有一种感觉,仿佛置身阿房宫中——写南方的乡村,难道不是因该置身田野之中,即使形容笔法温柔也应该是置身江南园林之中么?怎么说是不天然不温柔的阿房宫——文章的笔法,文章的温柔,自不必多说,文章里的浪漫和联想让我想到了阿房宫赋中的两句话: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明明我眼前是一棵柳树,是一颗桃子,倏尔之间成为了我和世界的链接器,凭借这棵柳树,我从温庭筠路过了蒲松龄,洞庭君也来打个照面,吃着桃子,就在刘关张结义的桃园中捧起了《本草纲目》——这一声“唉”,唉的不是柳树,不是桃子,是当我沉浸在看柳树,看桃子时候,“真的我”乘着云彩,遍历了那些可能让人做一个好梦的故事。

作家的肚子是杂货铺,我羡慕他们能凭这一肚子的买卖能够挣吃挣喝,也羡慕,他们这一肚子的买卖,能化作一壶老酒,让人轻松到能做一个放松的好梦。

这个梦里,没有单独的过去,也没有孤独的现在,他把“我”的故事,炼成了一个故事,炼成了一双眼睛,带着我走来走去,就好像开着车在得闲的周六日,回到农村的谷堆上,在泥土中重新吸收养分然后回来上班的人是我一样。

第一次读木剑客的书是《射雕的秘密》,读的我云里雾里——我自认为是个武侠小说爱好者,自己也曾经动手写过——还是难以都明白。

第二次是《阮途迹》——我才发现了,原来武侠小说可以有这么多的写法。

第三次便是这次《云梦泽唉》——是最轻松的一次,那些农村的泥土与泥土中的故事,化作一首首唉,包裹住读者,做一个滋养万物的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