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乡土中国读后感摘抄

乡土中国读后感摘抄

《乡土中国》是一本由费孝通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页数:1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乡土中国》读后感(一):乡土中国

对这个命题很感兴趣,中国社会有不同于西方的地方,但是角度广泛,评论往往浅薄流俗。先生用锐利的思维解释了生活中常见事例的来源,引导我思索科学的表面化、文字的意义、孝悌的本质、人情关系、近代中国的时势社会、理性建设社会、社会学与民族学考古学的联系。我质疑孝悌只是一种手段,而非人之根本?理性建设社会一定是合理的吗?愈立志,愈发感受到社会科学的困难。

《乡土中国》读后感(二):读《乡土中国》有感

一本研究乡村中国社会学的著作,流畅好读,周末花了不长的时间读了一遍。作者从中国传统乡村的农业生产特性,讲到道德、血缘、男女、权力等等。这本书其实是费孝通先生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乡土中国学”的讲义,虽然作者在序言中多次强调自己书中的思想“片面”“不成熟”,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为学生们授课时对社会做的思考,对浅薄的我来说,也有足够的深度供我思考,当然别去较真,挺有意思的。

《乡土中国》读后感(三):薄薄的一本

书是图书馆借的,好像是1985年出版。来回翻了,开头还算知道说的是什么,作者的观点之类。越往后越卡,概念多了,术语也来了,本身是属于论文范畴的,不太懂也正常。

其中关于“文字下乡”,很有启发。母亲小时没读过书,“文盲”,这词很别扭。看了费老师的分析,顿时释然。还有熟人和生人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

有空多读书,哪怕不太懂。只是这件事,这个动作,让你与众不同,孤独有趣。

《乡土中国》读后感(四):道路长且艰

因为在很多书里都有看到作者推荐《乡土中国》,就好奇的买来了读一下。

看了前几篇,觉得晦涩又无趣,就搁置了。

近期又捡起来接着看完了,感觉后面几篇明显比前面几篇易懂一些。

当然,看书如果遇到难懂的就舍弃掉,也不是一件值得拿出来说的事。

近年,随着年岁的渐长,一直想把读书的方向多往社科类上转移,进而去找寻社会的本质和真相。

看完本书,照例去看了道长的《一千零一夜》解读,开头道长就说到这是一本非常易懂的书,只需具备初中文化水平就可以读懂的小册子,我就暗自吞了一口老血,至少我不是道长认识中的“初中文凭”读者。因为前几篇引用的《论语》段落,在不查阅资料的情况下,我是真的不懂。

就跟我开始坚持写读后小记一样,在阅读社科类书籍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乡土中国》读后感(五):乡土中国小感

开头两篇真的是惊艳到了,爱不释手,虽然后面的水准参差不齐,但都在80分以上,而且每一章都做到了承上启下,满分作文范本!!

全书分别从乡村社会、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利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多方面剖析乡土社会。但如果将所讲内容分成横(涉及范围)、纵(时间)两个尺度,这本小书明显在纵向过于单薄,仿佛只概括了20世纪早中期的状况。正巧最近在读下面这本书,虽然是历史读物,但对于社会的分析研究与《乡土中国》多有共通之处,也因为是历史读物,时间范围要广得多。如此有两大好处,一来方便对比社会结构,二来社会的发展脉络也有迹可循。嗯,都是值得牺牲健身时间的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