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经济状况,世界状况》读后感1000字

《经济状况,世界状况》读后感1000字

《经济状况,世界状况》是一本由[印度]考希克·巴苏 / [美]大卫·罗森布拉特 / [美]克劳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5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状况,世界状况》读后感(一):关于经济的过去与未来

本书更像是一本论文合集,用了较为专业的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编写而成,因此对于没有经济学背景的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相对完整地呈现了经济学的脉络,对于希望涨知识而不是听故事的读者来说,是本好书。在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当下,回归原理本身,打破恒定概念,从适用规则到创造规则,或许是本书更大的意义所在。

《经济状况,世界状况》读后感(二):你我案头上要放的一本经济学著作

这是一本专业、权威、实用的经济学书。本书编者之一,考希克·巴苏是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曾经在印度政府工作。 而本书的撰稿人可谓经济学家云集,理论基础部分的第一篇文章,就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撰写的,我们熟悉的是他所提出的“不可能定理”(正式名称为“一般可能性定理”)。95岁的他,辞世前几天依然为本书撰写论文,让人肃然起敬。 数据、理论和直觉是人类知识和进步的三要素。本书运用了大量的数据、模型,是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例如,本书说到,新的金融产品至少会引发三个截然不同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金融体系已然增加的复杂性引发了金融脆弱性,也降低了监管机构有效监管金融体系的能力。第二个问题是看法不一为投机(风险交易)营造了机会。第三个问题是金融互联破坏了经济的分散性,而这种分散性恰恰是市场经济的主要优点之一。这些分析和判断应值得我们深思。人类往往是非理性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非理性往往具有系统性,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促进发展。

《经济状况,世界状况》读后感(三):【鉴书团】非常惭愧的简单评论

非常惭愧,我本人在经济学方面的既有积累很少,也缺乏经济学的天赋,这本书我看不懂且看不下去(因为看不懂)。然而鉴书团却对我如此“赏识”,连续赠我两本经济学的书,但我却只能做一些蜻蜓点水的评论。 本书的背景源于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局势和全球发展,以及“经济学的未来”等反思。世界银行为此邀请了数十名全球顶级经济学家(包括数名诺奖得主)来开会,探讨这些前沿问题。而本书便是这次研讨会的发言论文集。 由这个背景,我们便可知道本书具有几点性质。首先,这是顶级经济学家开的会,因而他们的写作(发言)对象也是具有相应title的同行,因而他们在写作中默认对方是熟悉各类基本经济学理论的,也不惮引入大量经济学数学模型。其次,这本书讨论的是前沿问题的论文集(包括同行评论),跟第一点一样,他们不会关注基础问题,很多概念和经济史的内容被一笔带过。 这两点使本书基本杜绝了那些无相应基础的读者。换句话说,这本书比较专业也比较前沿,它的阅读门槛还是很高的。当然,从我能看得懂地方来看,本书翻译应该还可以,问题不是出在翻译上。有基础和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读。

《经济状况,世界状况》读后感(四):经济状况,世界状况

首先感谢鉴书团和贝页图书让我幸运的成为了这本书的品鉴官。

这本书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的装帧是很精美的,内容也很丰富,世界经济学领域的大咖齐聚一堂,从各个角度为大家分析世界经济的情况,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再到贫困地区,充满了专业的智慧。

有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对这个定义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名生态学专业的硕士,平心而论,我读这本书还是比较吃力的,里面有很多的经济学的专业术语,语言表述的方式也具有其专业的特点。

如果你有一定得经济学基础,那你选择这本书一定会大有斩获,如果你是个经济小白,那读读也未尝不可。

《经济状况,世界状况》读后感(五):当我们在谈论经济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

很高兴能够第一批读到这本《经济状况,世界状况》事实上,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本相当专业且宏大的经济项目读物,书中详述了一些业内优秀人才的论文,来思考经济状况与世界状况。并展示了一群杰出的经济学家对这些论文展开的评论。通过10篇主题,3个部分来论述在过去这段动荡的时代里,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能否让我们有能力应对这些变化。

全书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是经济学理论基础。第2部分涉及宏观经济稳定与。第3部分以"研究与探索的新领域"为题。循序渐进,在阅读的这段时间里进行了10次头脑风暴。

经济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我们作为经济的参与者研究经济的同时也在研究我们本身。因而无法窥得全貌,或者说我们的观点可能存在偏差。气候变化,发展,需求,道德和行为等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深刻的反应了这一点。在研究经济的过去与未来就如同在研究我们自己本身。

最后,还想感谢这次活动的主办方贝页和鉴书团,让我在这段阅读的时间里丰富了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