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读后感精选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读后感精选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是一本由[英] 汤姆·尼科尔斯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读后感(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别样的艺术之美。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开满艺术之花,相较与佛罗伦萨的中心艺术,威尼斯有着它独立的艺术成长风格。且由于长期以来富足之地,威尼斯的艺术方向更稳定更成熟,处处彰显着这座古老水城自信的一面

提香毫无疑问是威尼斯最受欢迎且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的肖像画备受推崇,以至于晚年都在绘画界是权威性的偶像存在。而受他风格影响的画家也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延续长存。

历史总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瘟疫的传播,经济的崩坏,同样导致了艺术的收缩和审美方向的改变,加上新的创新总会在独立于旧时代,威尼斯的传统艺术和它的教堂建筑都随着环境在发生着微妙的变换。本书还着重关注了丁托列托、乔尔乔内和雅各布·巴萨诺这三位影响巨大的艺术家。

艺术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而威尼斯的富足形成的自信让它可以从容大度的接受外域的风格,15世纪至16世纪这一期间,大量的不同风格的建筑都融入了威尼斯的传统中,同时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也慢慢盖过传统风格,且大众都乐于接纳不同的艺术风格。鲜艳的色彩对冲,戏剧的光线运用,奇特的构图角度,都丰富了这一时期的视觉艺术。不得不说包容的姿态,决定了艺术的高度。这恰恰是最值得吸取的一个重点。

130余贴精美全彩图,伴随着精美的装帧,开启一场时空穿越的艺术之旅。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读后感(二):威尼斯不止有贡多拉,还有艺术

关于艺术的书籍有很多,有的按时间,有的按流派,有的谈理论,有的侧重于画作,还有的专注于某个心仪的艺术家……

后浪8月份新出版的这本《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从传统到个人主义》既固定了时间范围和地点,又谈及了艺术的转换与变革。在大历史的背景下论述艺术家的个性与风格,可谓是既专又精、收放自如。无论是对艺术还是文艺复兴甚或是威尼斯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欣赏一下这本书。

茯苓瞳 说: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读后感(三):辉煌的年代,金子一般的人群

威尼斯被称为“水城”,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学教科书中,就有一篇课文描述了这座十分美丽的城市。但除了四通八达的水系和闻名全球的旅游业,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似乎就很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从传统到个人主义》这本书则是从艺术与历史的视角切入,讲述了威尼斯在1440-1600年间的艺术发展与成就。

正如作者所说,本书探究的重点在于“文艺复兴艺术”与“威尼斯”之间微妙且新奇的互动,具体而言,本书以编年史式的结构回顾和梳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讲述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艺术类型和艺术作品,也勾勒出了威尼斯艺术文化的连续性与变革性。

本书图文并茂,面里兼备,既有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还有漂亮的“外观”和切实的质感,是一部兼具内容与形式的艺术史佳作。阅读此书,不仅会深入了解威尼斯艺术发展的轨迹,还会沉迷于艺术的精妙之中,感受到一股源源不断美的体验。

以前很少读艺术类的著作,最近两年读了一些,发现自己渐渐喜欢上了这类书籍。就像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认识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看到艺术家的耀眼光芒,还有助于我们提升艺术修养,陶冶道德情操。也许它们给人带来的感觉并不是震撼或者颠覆的,但它如潺潺流水,静静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也如皎皎明月,安抚读者躁动不安的心灵。或许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不在于恍然大悟的透彻,也不在于醍醐灌顶的通达,它只是如阵阵微风吹拂着,荡漾起心中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绵绵之力却连绵不绝,耳濡目染中升腾了一股力量,潜移默化下打开了另一扇洞天。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写过《摇曳在水上的浪漫》一诗,表达了对威尼斯的热爱和向往:“很多很多年之后,当我变得很老很老,说不动话,也走不动路的时候,我会让我的儿孙们把我送回威尼斯,在圣马可广场的某个角落里摆一把摇摇椅,身边是温暖而水一样透明的阳光,头顶上空有淡彩色羽毛的鸽群飞过。我微笑,我沉睡。在我永不醒来的梦境中,我会回到那些辉煌的年代,看到那些金子一般的人群。”

阅读这本书,犹如回到了水系密布的威尼斯,在身临其境的在场感中,欣赏并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艺术风貌和人文景观,就像诗人所说的那样——我会回到那些辉煌的年代,看到那些金子一般的人群。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读后感(四):威尼斯之成为威尼斯

梁朝伟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李安致颁奖词,惺惺相惜。一时热议。威尼斯的美景也跟着让人向往。 意大利的水城,教堂、水道、贡多拉以及威尼斯的石雕、绘画艺术也更多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威尼斯在文学作品中已经永恒。《威尼斯商人》《魂断威尼斯》以及《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那间房也在威尼斯,不胜枚举。这里要谈的是成就威尼斯的另一门艺术:建筑、雕塑以及绘画。 作者汤姆•尼科尔斯,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史讲师,主要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关注丁托列托、提香、乔尔乔内和雅各布•巴萨诺。 威尼斯的艺术文化与中世纪的城邦和宗教密不可分,和佛罗伦萨、罗马相比更保守。 威尼斯水域发达,由之而来的商品贸易流通发达,东西方的商品交汇,也刺激了威尼斯的发展。 文艺复兴一如陈衡哲在《西洋史:欧洲文明二十讲》中所说: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一方面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复活,一方面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出现了一流的艺术家贝利尼父子、乔尔乔内、提香、丁托列托等等,他们的发展是和讲求合作和公共价值的威尼斯传统风格分不开的。 本书突出文艺复兴位处艺术转型期,紧密结合实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挖掘威尼斯艺术文化发展的内在连续性与变革。本书区分为两个大致连续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持续到1500年左右,文艺复兴因素显然与威尼斯传统艺术风格和谐相处。这些艺术革新并未向艺术应该服务城市这个古旧理念发起挑战,反倒非常适合这座城市的政治价值、文化观念和宗教诉求的视觉化。在16世纪之后,威尼斯艺术向着个性化表达以及私人生活较隐秘的方向发展。这种艺术遵从古典艺术模式,或推行当时文艺复兴的艺术范例。对于宗教艺术和神话传说主题,威尼斯的文艺复兴艺术引入了一种智性、心理与感官的风格。有效调动观者的主体性。 它认可艺术家的独立自主性,遵崇其上帝般创造者的地位。在威尼斯,这种对世界艺术的重新定义,意味着不再完全受制于这座城市的地方传统文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从传统到个人主义。 后浪艺术书的印制精美,用纸考究、选材独道已经夸累了,还是捧一本在手上翻过瘾,充分体现纸质书的魅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读后感(五):文艺复兴时期,不断发展的威尼斯艺术

在西方艺术史上,文艺复兴时期不容忽视的,这一时期不同国家的艺术之间也存在差异。此前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被深深震撼,如今再读此系列《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又有另一番感受,艺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还也可以打破传统的牢笼,向着个性化与私人化方面发展。

在本书中,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史讲师汤姆·尼科尔斯为我们呈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一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以及这些艺术创作与方式威尼斯社会公共价值之间的关系。阅读本书,我们不难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发展,其实是从传统向个人主义发展的过程。

文艺复兴之前,威尼斯著名建筑为圣马可大教堂,它是用来安放圣人遗迹的地方,它也是收集他处旧物(凯旋战利品)的地方,它似乎象征着古老也神圣;总督宫的庄严与肃静,似乎也象征了永恒的施政权威。

15世纪中叶,威尼斯的绘画中出现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两种风格自由流畅的融合,圣塔拉西奥礼拜堂中的画作极具代表性。到了雅各布·贝利尼这里,他开办了威尼斯最为知名的画室,他的画作中使用了线性透视原理,他对画的科学性很感兴趣。

在15世纪70年代,油画传入威尼斯后,使得艺术品媒介和画式均衡发展,这也是威尼斯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深入推进的标志。乔瓦尼的宗教作品中体现了自然主义风格,使得画中的教堂内部更为真实,他自己也致力于古典传统的维护与承续;科杜西的设计手法之精妙,使得收敛与奔放平衡自如,这也使得圣米凯莱教堂更为独具匠心。其实,这一时期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都表现出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威尼斯的艺术逐渐走向完美。

16世纪初,威尼斯艺术家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乔尔乔内开启了新的“现代时期”,他的“不同色调与动作的盛大印象相结合”代表着对过去艺术的根本性背离。此后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洛伦佐·洛托等画作风格也明显脱离了传统,更为现代与奔放,有些作品还描绘了亲密性与情.色意味,即使是祭坛画的风格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尤其提香效仿拉斐尔的做法,更是对祭坛画本地模式的挑战。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威尼斯的艺术已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

从后,虽然威尼斯依然处于急剧变革中,但艺术无疑走向新生,这也是本书所说的“艺术的胜利”,无论绘画、建筑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且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平民风格的作品。16世纪最后25年间,威尼斯遭遇政治逆境、经济衰退,乃至信仰的不稳定性,但艺术却并没有倒退,相反的,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呈现出现实社会主义元素,比如丁托列托的《礼拜铜蛇》严肃而天启的基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纵观《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其实是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发展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逐步从传统演变到个人主义风格,这种演变是也体现了“进步”的人文价值对于威尼斯艺术家的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