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广东文学通史(第三卷 现代)》读后感锦集

《广东文学通史(第三卷 现代)》读后感锦集

《广东文学通史(第三卷 现代)》是一本由张培忠 / 蒋述卓总主编;陈希主编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广东文学通史(第三卷 现代)》读后感(一):广东文学的现代性,不是一个均衡的、同质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差异性的、充满了个性的活动。

现代第三卷涉及中西交融贯通的问题,对象比较复杂哦。读后深感,本卷突出了广东文学的特色:广东新文学发生得比较晚,和全国相比的话,它要晚三四年时间。原因之一是广东的旧体诗词旧文学,以及戏曲乐曲等俗文学的根基比较深厚,也有很广泛的基础。和北方不一样,广东文学不存在新旧对立、雅俗断裂的态势,而是一种新旧交融、雅俗互动的态势。

本卷挖掘出很多新的材料,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作家许地山,本卷考证他是广东揭阳籍的作家,小学、中学时代在广东,很多作品也是以广东为背景。他对粤讴做了研究,还创作了粤剧。

《广东文学通史(第三卷 现代)》读后感(二):规模宏大,论述精深,新意迭见

现代卷涉及的作家大概有160多位,其中有4位作家是列专章来论述的。一是象征主义先驱李金发,二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双向哥伦布”梁宗岱,三是开启新的战争美学叙事的丘东平,四是“粤味小说”创作代表黄谷柳。他们都是广东文学的骄傲。发现了很多新作家、新材料,提炼新现象!譬如,20世纪40年代广东已出现华南作家群,《广东文学通史》就突出论述他们的崛起,包括他们的叙事话语、题材、审美风格等。如他们的战争叙事跟北方作家不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他们不写高大上的英雄形象,而是写平凡的人,写市井生活,转向人物内心去探究战争的影响,对战争的挖掘是非常深刻的。在抗战后期,广东有重要的四部叙事长诗,在文学史上是被“遗忘”的,《广东文学通史》就把这些作品发掘出来,进行阐发。

《广东文学通史(第三卷 现代)》读后感(三):新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建构

《现代广东文学史》主要围绕从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转型展开,描绘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广东路径、经验,彰显岭南文学进取求变、新旧交织、雅俗互动的态势和异质性,阐述现代广东文学在中国文学整体格局中的地位、与现代中国文学分合关系,提炼岭南文学的价值和特色,突显影响和贡献,让被遮蔽的景观浮出历史地表。

文学史叙述应重视文学的“在地性”,毕竟在同一个时空工作生活,人缘相亲、民情相近、审美体验相似,更容易形成相近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性格气质和创作倾向、表现方法、审美风格。

文学的现代性,不是一个均衡的、同质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差异性的、充满了个性的活动。广东的现代文学就明显体现出它特有的发展路径、叙事话语和审美风格。现代性文学不仅仅体现在语言和形式等外在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其内在本质的东西。广东文学通史现代卷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把一切具有现代性的文学作品都纳入其中,比如旧体诗词、戏曲、俗文学等,因为这些旧文学以旧含新,在新时代被激活了,也显示出它的现代性。如此一来,现代性集结整合多元文学样式和内涵,展现出气韵生动、元气淋漓、很有个性的广东文学风貌。这是现代卷最大的亮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