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学阅读指南》读后感锦集

《文学阅读指南》读后感锦集

《文学阅读指南》是一本由[英] 特里·伊格尔顿著作,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2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阅读指南》读后感(一):英语文学作品指南

这本书的开头吸引了我,讲了一群学生评论《呼啸山庄》,作者对那些评论做了一些吐槽,比较了《简爱》和《呼啸山庄》在叙事上的差别,《简爱》是单叙事方式,《呼啸山庄》是多角度叙事方式,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角色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所以分析某个人物,要考虑叙事的角度的立场。然而后面再也没有解读过《呼啸山庄》,看来只能后面再看《勃朗特姐妹》了。 作者从开头、人物和叙事三个角度来讲解文学作品,其中叙事里吐槽阿加莎的所有小说的叙事只有情节,而她之后的一些推理小说作家的叙事除了情节还有其他的元素,其实这点也可以从通俗文学上面体现出来。关于解读,作者倾向于不存在一个完全准确的解读,一个文学作品可以任意去解读,但要有合理性,而且优秀的作品本身已经脱离了时代,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关于文学作品的价值,作者驳斥了很多文学批评理论,认为不应该守着某些观点对作品进行评判,但作品的好坏肯定还是能分辨的,这就要求评论者们仔细分析作品的文字。 文中主要分析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英语作品,引用的翻译和原文,译者也做了精心处理或翻译,有时间应该再看一遍。

《文学阅读指南》读后感(二):如何阅读文学(台译书名)

最精彩的是第一部分讲文本的开头,作者对微观语言的分析与解读非常精妙,哪怕只是一个单词,也能结合语境做出各种或深入或言外的合理阐释。单纯就语言功底来说,本书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 遗憾的是第四部分解读篇,简直不像是同一个人的水准,感觉作者对于文学作品整体性的解读有着很大的缺陷,对作品社会背景的分析还算不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与作家有意无意展现的人物命运的感知,有些差强人意。可能是伊格尔顿的马主义认知,限制了他对于精神领悟的感知。 第二第三第五部分人物、叙事和价值篇,虽然不如第一部分那么精彩,但是比起第四部分就要强得多,可能作者的优点就是偏向于文本的基础分析。即便不是十全十美,甚至缺陷还不小,我觉得作为读者参考一下伊格尔顿的分析方法,对于理解作品的人物与叙事,对于评价作品的价值,依然有着比较好的启发,而这是单靠自己很难学习到的。 另外,虽然本书是一本文学理论著作,可是其中的幽默感和趣味性还是很不错的,甚至一些以幽默著称的小说家也不一定胜得过。以毛姆为例,也许两位作家的幽默感不分伯仲,可是相较而言,伊格尔顿的语言比较雅致,毛姆的表达就显得粗鲁一些了。 总之,如果爱读文学的话,参考一下这本书再去读,应该会读出更多的意味和趣味。

《文学阅读指南》读后感(三):中文系都是这么读书的吗?

书名叫“阅读指南”但并不是好像很火的那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风格,从内容上来看的话,会更像托马斯. 福斯特的《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与《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这本书主要分为“开头”“人物”“叙事”“解读”“价值”五章,每章论述一些相关问题。伊格尔顿从第一句话开始就在提醒我们认识到小说的虚构性,以更专业的视角阅读文学的前提就是想明白,这是文学,而非事实,是由作者构建的世界,需要在文学的自洽的逻辑里进行判断。对于习惯于沉溺在小说的虚构世界中,把一切虚构的人物都当做真实的人物来爱恨的我来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比起大众读书时单纯的关注情节和思想,专业人士会更强调语言文字的魅力,不单纯听作者说了什么,也关心作者怎么说。在文字的布局和肌理中理解美感存在的原因。或许更高级的阅读就是如此,技能入乎其内,享受文学和虚构的美,也能出乎其外,不简单地落入作者设下的圈套,而能站远了去审视,观赏构架,真正露出会心的微笑。

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另一个很深的印象是,作者实在太皮了!典型的英式幽默在书中比比皆是,上一秒还在很认真地探讨文学,下一秒就开始讽刺,拿各种人、事开涮,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因为作者是英国人,书中所引用的文学例证也都是欧美的,对于英语文学功底不够深厚的读者(比如我)来说,有些部分的阅读还是有点难度的。

《文学阅读指南》读后感(四):读文学的书就是直奔“是怎么做的”?

这本书的作者,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与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三巨头。

只有200多页,好读也不好读。知识含量很高,里面对比分析了相当多的经典名著,一个虐心的发现是超一半提及的著作我没读过,直到我看到了相当长篇幅分析《哈利·波特》,正当我像遇到熟人一般亲切时,段尾的一句话差点导致我又回到自卑的起点——“有一些文学批评家认为,《哈利·波特》是不值得讨论的,在他们看来,它根本不配被称为文学。”

这本书的”解读“部分是我的主题研究”如何写文学类听书稿?”的参考书目之一。

启发:读文学最常犯的错误是,直奔“说什么”而不管“是怎么做的”。关注怎么做的,就是分析和解读的切入点,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有如下几个策略:可以讨论写得很含混的地方、文字的本身的变现力、可以观察语法和句法是怎样结合起来的、还可以从一段文字对其呈现的事物或观点中,作者所呈现出来情感态度、也可以研究关键悖论或自相矛盾的地方追究言外之意,或者准确定义一段文字的性质等等。但这些策略有一个共同的点——对语言的高度敏感,即便是感叹号,也值得专门点评。

居然有这么多切入的方法来解读一本书,我目光变得宽阔了。

《文学阅读指南》读后感(五):文学阅读指南

作者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看的我头都炸了,太学术了。这本就比较亲民,阅读感受很好。只是有点太亲民了,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嘴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翻译的非常好。

全书五章:开头、人物、叙事、解读和价值。前四章让我收获很大。尤其是开头和解读这两章,让我对如何理解一本小说、如果理解一段文本,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觉得阅读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解读”。哪怕“过度”也不为过,只要有自己的逻辑和证据就行。如何理解一部作品,说到底是私人的事。尤其对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只是为了从阅读中寻求更大乐趣。尝试着过度的解读,可能看似无用,却像数学习题和广播体操一样,是一种锻炼,培训自己对文字的敏感性。借用前言中的话:“如果人对作品的语言没有一定的敏感度,那么既提不出政治问题,也提不出理论问题。”

书中有两段极其精彩的解读,一个是《印度之行》的开头。短短一个开头,居然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几乎没个字的含义和音韵、每个字的顺序位置都是精心安排过的。而特.伊作为一个读者,准确的抓住了作者给出的信息。这给我带来了一个设想,以后每本小说,都可以花一定的时间试着去解读一下开头,看看能不能提高一点敏感性。但可惜的是这些丰富的信息很多是隐藏在文字中的,没有相当高的英文能力是完全看不出来的。

另一个是第四章中对《远大前程》和《哈利波特》的解读,虽然提到的有些点(比如在《远》中提到的“温和的乱伦暗示”)让我无法理解其意义。但是,很佩服——也很羡慕——一个读者能这样深入的沉浸到一部作品中去。

最后一章“价值”讨论的是怎样一部作品才是经典,才是伟大。这原本就不是一个会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作者举了很多观点,又推翻了这些观点。我都能理解,也都赞同。不过对我而言,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大的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