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

高老头读后感1000字

《高老头》是一本由[法] 巴尔扎克 / [法] 夏尔·于阿尔 绘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老头》读后感(一):浮华的名利场,谁也不能保持原来的模样

他是个苦命的人啊,以为有嫁妆就万事无忧,可以当个稳稳当当的幸福老人;当他刚搬进伏盖公寓,连房东太太都梦想着可以和他焕发第二春--足以可见他的年老还没有体现。

可是啊,他的财富没有了,连最后傍身的钱都被拿走了,一个年轻人眼中的浮华巴黎是个什么样的?是马车,是贵妇人的羽毛扇,”我们女人有自己的战场“。战场是什么样的?是背着丈夫的年轻情人。

《高老头》读后感(二):这本书让我看透了人心!

“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 这是《高老头》这本书中,公爵夫人在讨论高老头的经历时,发出的感叹。 金钱、权利、地位、智慧……似乎人们拥有的每一样东西,都决定了他将受到别人如何的对待,在社会上占据怎样的位置。 而高老头的经历,也真正的印证了什么叫做——“树倒猴孙散”,从家财万贯,受尽周围的人的追捧和夸赞,到家财散尽,开始被调侃、忽视,甚至是嘲笑和质疑,高老头的晚年受尽了白眼,以及恶劣的待遇。 但是这不过是这部经典名著中的冰山一角。 在作者巴尔扎克的笔下,除了高老头无原则溺爱女儿的形象之外,初入社会的青年拉斯蒂涅的出现也让我印象深刻。 为了登上高位,让自己出人头地,选择攀附贵族夫人和小姐;为了获得入场资格,不去增强自己本身的能力,而是选择让母亲寄

《高老头》读后感(三):高老头的自我欺骗

压抑,无助,无所适从。 十九世纪初的巴黎迷幻得很。 很多书评都说该故事表达了人性被社会扭曲异化,金钱对人的腐蚀等等。最让我意难平的是两大悲剧,第一是高老头,他用金钱满足女儿的所有欲望,把女儿养得是非不分,他把父爱附着在大把金钱上洒向女儿,但是父爱败给了金钱,女儿们把他当做提款机,女儿们的喜怒哀乐是对着金钱——可以满足她们所有欲望的金钱才是值得她们去见一面的父亲。第二是大学生拉斯蒂涅,拉斯蒂涅从打开上流社会的大门开始,就面临着引诱,金钱美人权势,可悲的是他刚好长得漂亮有走红的基础,他在伏盖公寓的拮据和名流舞会的耀眼灯光下一步步臣服于欲望,他把伏脱冷看做魔鬼,内心争斗挣扎,可惜在泥潭里根本翻不起水花。 我觉得高老头的悲剧一大部分源于毫无底线自我牺牲,给自己婚姻不幸的女儿拉皮条我也是大跌眼镜。他在女儿出嫁后意识到不对劲,却还要骗自己,女儿幸福快乐,光鲜亮丽就是自己的最大快乐。一个一辈子为了女儿活着的人,不欺骗自己又能如何呢?从某种程度上看,要想被爱去爱,要先爱自己,这一点基于人性,所以父母子女和情侣无有不同。 PS:我觉得世人真的从古至今都是颜狗且慕强,漂亮的拉斯蒂涅男女通吃,长相一般又没钱没势的人物对主角有所肖想都会成了原罪。

《高老头》读后感(四):真是人间悲剧

这本书是世界名著,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却是第一次看。看完之后,不禁感慨万千…… 高老头,本名高里奥,因在租公寓期间,不断下调房间等级,越来越贫穷,且外表上越来越老,于是从高里奥先生变成了“高老头”。 他原本是一位富商,把财产几乎都给两位女儿当陪嫁,只剩一点留给自己。原以为女儿都有了好归宿,自己可以有两个家。没想到两位女婿都嫌弃他,不愿与他有往来。高里奥先生不仅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反而变成“落水狗”一般,人见人嫌。 更可恨的是,为了维持女儿奢侈的生活,他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高里奥先生原本可以过着体面舒适的人生,为了不认自己的女儿,牺牲了所有,自己过得越来越穷,越来越落魄!两位女儿把父亲的资本全部榨干,甚至践踏可怜的老父亲的心灵,叫他日日在痛苦中度过。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没有高里奥先生的极度溺爱,也许就不会有两个女儿的极度自私自利。他信奉“牺牲主义”,为两位女儿牺牲了所有,却换来一无所有。可怜父爱如山…… 另外,本书也写透巴黎上流社会的虚伪、奢华、残酷、无良。底层人民都想挤进去,却发现不过是外表富丽堂皇内里烂透的东西。 最后的结局真是太可悲了,想要挑战上流社会,首先居然是加入他们……

《高老头》读后感(五):被虚荣所吞噬的人性——《高老头》

读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总是如鲠在喉。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高老头用他那没有底线的溺爱,为了两个女儿耗掉毕生积蓄,临终的时候却一个都不来。不是来不了,而是躲着不愿意来。只能说,整本书读下来,堵得心慌!

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那时上流社会时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虚荣风行。在这个环境下,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人性的堕落和腐化,深刻的揭示了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只是在读这篇名著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想现在社会上溺爱族和啃老族。从身边的例子不难看出,虚荣是占主导的。人家有,咱也要有。人家没有的,最好咱还有!难道这不是畸形的价值观么?

身边真的不乏高老头这样的人,书中的高老头最起码一开始是有丰厚的家产的。而时下很多溺爱家庭,不过也就是工薪层的。可是,照样可以做到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甚至有病不上医院,也要供孩子在外面读所谓的大学!用血汗钱让孩子去读一个只能提供打游戏和互相攀比吃穿用的场所,给一纸文凭概不负责的所谓大学。这是谁的悲哀?个人?社会?

反过来,那些和书中两个女儿一样的爱慕虚荣的啃老族,是不是和书中描写的一样?是不是一边攀比着手机的更新速度一边心安理得地伸手要着从父母嘴里省出来的血汗钱?是不是一边打着游戏一边催促着父母赶紧汇款升级电脑,美其名曰学习的需要!混过四年,又理直气壮的告诉父母,我要考研…….等待父母的,只是无底的黑洞。孰之过?个人?社会?

书中的一个外地来巴黎读大学的青年是一定要提一下的。虽然出生在破落的贵族家庭,但是该青年热情而有才气,一心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 只是巴黎那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一下子就让这个青年才俊迷失了方向。各种诱惑导致了他唯有金Qian至上。善良的人性逐渐被铜臭所腐蚀。虽然做过挣扎,但到蕞后还是逃脱不了被欲 望所吞噬的命运。

这一出悲剧,是高老头溺爱造成的也好,是两个女儿生性虚荣也好,还是社会风气腐蚀也好,读完这本书,里面的每一种现象都值得我们引发深思。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该怎样在物欲横流的周遭来抵御各种诱惑,怎样在社会这所大学里获取有用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坚持读书,不啻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帮我们辨真伪,明事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