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博物馆是什么读后感1000字

博物馆是什么读后感1000字

《博物馆是什么》是一本由陈建明 / 张小溪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5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物馆是什么》读后感(一):保守博物馆之真,分享管理者之诚

陈建明先生和张小溪先生的联袂之作,还有若干资深博物馆学者以及博物馆相关人员参与全书的创作。总体来看,这是一本让你过目难忘的书籍。陈建明先生作为2000年后中国博物馆界创新发展的旗手,如果用保守主义者来形容他可能是非常不合适的。但是,当你阅读书中的文字,你就会发现,他对博物馆的理解是非常深入的,对博物馆的功能、博物馆的管理都有着近乎于教科书般的理解。因此,保守主义是指保守博物馆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作者十分坦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对话中一一呈现出来。作为采访人的张小溪先生,也不是单纯的聆听者,他锐利的视角以及对博物馆的理解,是促使陈建明先生不断思考和回应的推动力。这本书,对博物馆人或对博物馆有兴趣的人是很重要的,可读性也非常好。

《博物馆是什么》读后感(二):你的书帮我打开了一扇门,门缝里透出的精彩已经让我心动不已,真的很好???

已经看到三百页了。[呲牙][调皮]

大开眼界,除了增长知识之外,还被很多文字很多次感动到,真的很好。

我之前喜欢出国旅行,从最初的漫无目的网红打卡式旅行,到以跑马为主线的旅行。

看了你的书,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以后可以以看博物馆为主线策划每一次行程,或者看博物馆加跑马,那就更棒了。

有时候我们和一个很不错的人聊天或者欣赏一件不错的艺术品乃至做一件很不错的事感觉很棒,是因为这件事会让自己觉得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觉得看博物馆就是这样的事,过去看不懂,不知道如何使用博物馆这个工具,如何从中吸取养分滋养自己,看了你的书,有了一点点感觉。

今后走遍世界去看博物馆,了解地球上的其他人都是怎么看这个世界,为什么和我不一样,读懂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精彩,这个探究的过程,想想就神往,特别带劲。

你的书帮我打开了一扇门,门缝里透出的精彩已经让我心动不已,真的很好

《博物馆是什么》读后感(三):参观湖南博物院之前先读读这本书

在不少长沙游客的旅游攻略里,打卡地应该少不了湖南博物院。跨越千年的辛追娭毑(长沙话奶奶的意思)和价值连城的素纱襌衣都是引人驻足的镇馆之宝,但除此之外,去湖南博物院玩儿还应该了解什么呢?其实,我觉得湖南博物院本身就非常值得探讨。

《博物馆是什么》一书用访谈的方式,倾情讲述了湖南博物院(更名前叫湖南省博物馆,我们民间还是习惯叫省博)的诞生经历和其背后庞大繁复、鲜为人知的运作体系。

湖南博物院于1951年开始筹办,1956年建成了最初的两栋古典小楼,1973年因为马王堆而拥有了新的展厅与库房,2003年新陈列大楼开放,直到2010年,才改扩建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

在《博物馆是什么》这本书里,媒体人张小溪访谈了湖南博物院原馆长陈建明,湖南博物院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展陈设计师黄建成等工作人员,对湖南博物院的设计、建造、空间布局等等方面进行了挖掘,让我们能看到湖南博物院这样一个承载着厚重湖湘文化的现代建筑背后的故事。

原来博物馆的建造与普通建筑在理念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原来湖南博物院设计时有那么多种建筑方案,原来湖南博物院室内空间的最终呈现还有那么多的遗憾……

《博物馆是什么》这本书呈现出来的这些细节让我深深感受到一座博物馆的诞生的不易与艰辛,其中凝聚着建筑师、设计师、管理者、施工者的巨大心血与努力。湖南博物院并不是一座简单的文物陈列所,而是一座融合了古朴文化和先进理念的现代博物馆。希望去湖南博物院参观的每一位朋友,在欣赏国宝文物的同时,还能看到这座精美且厚重的建筑正在暗自熠熠生辉。

PS:来参观前一定要记得线上预约!周一闭馆哦!(来自吃过亏本人的泣血呐喊)

《博物馆是什么》读后感(四):如何打造一座鲜活的博物馆

虽然每到一地必打卡博物馆,并且国内国外断断续续也去过不少博物馆,但我知道,我对博物馆知之甚少,顶多算个爱好者。哪怕认真地看文物,却也只是看看藏品,未曾关注到其他维度的东西,只抓住了一个点,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线”与“面”。 《博物馆是什么》这本书以访谈的形式,以湖南省博物馆为研究样本,为读者普及一座博物馆是怎么建起来的、建筑设计师如何决定空间与外形、博物馆人如何从库房挑选文物,又如何讲述故事等,信息量巨大,对于拓展知识边界大大的有益! 对“如何建一座博物馆”这个问题,陈建明馆长认为要重点思考“六大体系”。 第一,博物馆的的收藏与研究体系; 第二,藏品保护体系; 第三,当代语境下的现代化化传播体系; 第四,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体系; 第五,基于自主学习习的教学体系; 第六,观众服务与观众参与体系。 围绕这“六大体系”,拿出具体的需求清单,这样设计出术博物馆,才是符合博物馆本质的,在未来的运营中,才会越走越顺畅、开阔。 陈建明馆长也进行了纠偏。 第一,中国现在很多大馆定位模糊。6183座中国博物馆应该分工,如同大学有自己的招牌专业一样,博物馆也要紧扣自己有研究能力的方向,把握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是历史博物馆,非要历史与艺术并重,方向就错了。如果你是历史艺术博物馆,那么就要认真地建立两个方向的研究团队。 第二,以前中国的博物馆对库房整体不够重视。中国整个博物馆的建设受展览馆影响很大。包括业内的很多人,只是强调博物馆的展示功能,不强调收藏功能。博物馆的首要使命就是收藏与保护。那么物的存放、保护、修复等至关重要。为它们设计合理专业的功能区域,保证它们的安全,是一座博物馆最基本的使命。这一块要舍得投入。 读这本书让我回忆起逛湘博,比如“湿尸”辛追夫人环境幽暗,现在了解到更多如何保存她的背后故事,还有神秘的马王堆展厅,也明白了它是如何设计呈现出来,有种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总之,这本书通过剖析、呈现一座在中国富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新馆诞生过程,散落地探讨了很多泛博物馆、建筑、展陈领域的问题。里面故事很多,很多有意思的小点藏在长长的对谈之中,可读性很强,是一本很有诚意的书。

《博物馆是什么》读后感(五):博物馆建立的艺术

都说了解一座城市,从参观它的博物馆开始。每当去到不同的城市,我最喜欢去逛当地的博物馆。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就像游走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从不同的时间维度去了解这座城市。有时候我也会在好奇,这一座座博物馆从无到有,究竟有着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

湖南省博物院(简称:湘博)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是什么》一书整理了访谈者与湘博馆长陈建明、建筑设计师杨晓、赵勇等人的访谈内容,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湘博从设计、选址、建设、落成近十年的过程。

在建设一座博物馆之初,首先要明确这座博物馆的定位。这就得先要了解已有的收藏或准备获得的收藏都有哪些,还有就是获得收藏能力的大小,此外就是通过怎样的基本陈列来展示湘博的性质。以上这些要素无一不是决定湘博成败的关键点。

2010年湘博改扩建工程得到省发改委批复立项。那么对于改扩建之后的湘博就得重新思考:湘博的定位什么什么?湘博肩负的使命又是什么?还有就是将来的湘博要如何运营?

参观湘博是大家了解湖南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那么湘博在基本陈列上是如何讲好湖南的故事呢?这就涉及到两个大背景。

一是自然环境。请地理学家、地质专家、动植物学家、生态学家等共同勾画出湖南的自然生态空间从形成、变迁到当下发展的过程。

一是人文生态。让今天的人来讲述湖南的故事,倒叙湖南人所处的人文生态形成与发展过程。

湘博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为最大的特色。为了突出这一特色,馆中利用现代陈列艺术,精心打造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以及青铜、陶瓷、书画、工艺4个专题展馆来展示人类优秀文化遗珍。

《博物馆是什么》这本书让我们从建筑、空间、陈列等多角度去了解博馆物的建成。读完全书,你会发现博物馆的建立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需要遵循学科知识和创造性方法;想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就得注重展览空间的适应性以及尊重文化传承的要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