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与尊严的时刻读后感精选

爱与尊严的时刻读后感精选

《爱与尊严的时刻》是一本由行超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与尊严的时刻》读后感(一):这本书的话题基本集中在作者的作品上

以前在饭局上碰到过一个记者大哥,他说他特别喜欢采访作家啊编剧啊这种文字工作者。同样的选题,采访劳动人民对方可能前言不搭后语,稿子基本得从头写,采访作家他们自己就把起转承合给弄好了,好多人文字水平比他还高,本身谈话就生动有趣,整理一下就能直接发表。 这本书其实也基本上是这样的,作者行超是《文艺报》的副编审,《文艺报》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六大名报,历任主编有文化巨匠、文学大师和卓有建树的文艺理论家茅盾、丁玲、冯雪峰、张光年、冯牧等,新中国的文艺风云均与《文艺报》有着密切关系。职务之便,作者采访了大量著名作家,这本书里选的基本上都是最顶级或者最知名的作家了。 在这本访谈里,作者大部分时间在抛砖引玉,主要看他的访谈对象侃侃而谈。而这些作家们真的很能说,一页一页的。 这本书的话题基本集中在作者的作品上,谈论个人经历一般也是作品相关的经历。能够看出来作者对采访对象做了充足的准备,除了问成名作相关之外,还会问到很多写作的细节,比如具体的人物是怎么塑造的,某个情节为何这么处理,作家一般也会真诚相告。 于我而言,我熟悉的那几位作家,王蒙、阿来、贾平凹那几篇读起来就很顺,有几位作家的作品我不太熟悉,就看得云山雾罩。比较意外的是周梅森那篇访谈,他是《人民的名义》的作者,当时那部电视剧大火,我平时不看电视剧也跟了风,这篇读着也很轻松。 书里有不少写作方面的干货,比如说体验和写作的关系,如何找到大方向,年龄和写作的关系,还有如何处理一些细节,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作品,作家们分享了不少经验。 而作者本人一直在追问的,是阅读和写作的意义。于作者本人而言,这些采访是针对每个人的阅读和写作的真相,最终能够成为了解这件事的“巨型收音机”。如同书里所写,“阅读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某种隐秘的权力,它让我们与伟大的灵魂相遇,最终也指引我们真诚勇敢地面对自我。”写作也是一样,最终这些活动都归于自身。

《爱与尊严的时刻》读后感(二):作者和文学作品

《爱与尊严的时刻 当代作家访谈录》 2013年作者因工作性质原因,刚入职的新人,作为一名编辑初次有幸与同事一起采访了当代作家王蒙老师,这是她初初接触访谈工作。初次的遇见总会记忆深刻,新鲜感犹存。无奈时光荏苒,再次回望这段记忆谈及已是10年之后了。10年的时间,在对的方向对的路上,可以做许多事情。每天都会有变化发生。这本书的访谈内容记录则来自作者,在这10年时间的工作学xi。在采访各位名家作家的时候,感受他们各自的精shen世界,文学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世界,感受生活,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 关于写作,作家们是如何理解的呢?即是他们的职业,也是他们的生活,由内而外自动自觉的去发现、探索出来有意义,有深意的声音和思想。这是他们本身的底色,也是创作的基底。 当我们阅读了一部好的作品后,除了对作品的故事情节津津乐道、回味。还会有意无意的去了解作者的一些信息资料,本意是出于好奇,好奇他们怎会写出如此丰富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般之多的才思? 本书作者在采访13位名家的访谈录中,我们可以找到普通读者想知道的答案。当然她的问题会问得内行些。在阅读她与名家的对话内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互动,是以诸多当代文学角度思考对话的。即,用文学艺术的语言表达现实生活。在这样的深度里,需要诸多的文学素养和思考逻辑,也就是文学内行的道吧! 《这边风景》是wang蒙老师40年在xin疆工作生活的创作作品,用他自己的原话说:小说中的故事和语言都是贴近少数民族生活现实的。他的初衷,则是融入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自身的感受,自己经历的坎坷、波折,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和想法。他的作品是在40年后才发表成书的,对于作者来说是不新作品。而作品获得第九届矛盾文学奖,不是偶然。在那个时代,wang蒙老师是真实的接触过那个环境的。好的作品,不但在文学这行业,其他各行各业也有共同之处,都会得到欣赏,良好发展,成为我们生活中共鸣的事物存在。让社会和大家共同进步!也是他们一直坚持的个人和作品品质。

《爱与尊严的时刻》读后感(三):《爱与尊严的时刻》学会爱读懂爱

这本书是作者行超对当代13位作家的访谈录,爱与尊严是永恒的话题,在这13位作家的作品中亦有所体现,每个人的经历、阅历和成长环境不同,对爱和尊严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亦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事物的包容度会更高;爱:不仅仅是得到,它也是放手,是更高一层的境界。

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爱是很强烈的个人感受,它会带来温暖的吸引、强烈的热情以及无私的付出,就像歌词写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希望自己和后代都可以生活在充满爱的氛围之中,学会爱、接受爱、认真地对待爱。

电影《美国往事》台词:“当我对世事厌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你。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和事会让我们相信自己依然是被爱着的,让我们在逆境中不至于绝望。“是的,我们都是被爱着的人,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有爱人,生活虽然有时苦多于乐,但因为有了TA们,TA们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灰暗的人生,我们得以快速恢复往昔状态,继续向着光和亮前行!

家人的支持和关心,是我们最大的依靠,王蒙四十年前的作品被家人找到,作品得以面世被众人品读,幸之。书中的情节都是经过推敲和反复确认的,作者严谨的态度受我深深折服,这部作品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每个人都拥有被爱的权利,拥有追求爱的勇气。

人生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与困难,面对它们,我们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坚持的毅力,以勇者的视角来俯视它,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组照片,凌晨大学校园图书馆里座无虚席,比我们聪明比我们优秀的人都在努力拼搏着,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不付出不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呢?努力不一定会取得成功,但在努力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作品来源于生活,细细观察多研究,获得体验感,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用自己的笔来写出所有熟悉的人和场景,创作也需要灵感,构思是需要长期思考相累积,写作的过程是一条孤独之旅。通过访谈,我感受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作品的风格,认真阅读每一本经典之书是我们对TA们最大的支持。

《爱与尊严的时刻》读后感(四):《爱与尊严的时刻》:13位名家访谈录

在自序中,作者以美国作家约翰·契弗的著名短篇小说《巨型收音机》中小说家的仁慈引出了爱与尊严应该是一切文学的起点,也是所有写作者共同捍卫的精神,富有感染力,过渡自然。“文学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洞察人性的丑恶和虚伪,更教会我们如何怀着善意、体谅和爱去看待他人与生活。”

《爱与尊严的时刻》这本可爱的小书收录了十三篇名家访谈,包括大众所熟知的莫言、王安忆、贾平凹、曹文轩、梁鸿等众多名人大家,作者行超尝试逆流而上,走进不同作家的个体精神世界,读出他们对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爱,更读出了写作者的尊严与文学的尊严。

行超记录下和每一位名家的真实访谈,在访谈之前都对这个人物经历、作品出版、访谈背景、访谈体验的概述,让读者对这些名人大家有了基本的了解。而正文部分更是完全保留了访谈一问一答的形式,直观一手资料,仿佛与作者零距离、面对面进行的一次促膝长谈,真实有料、不弯弯绕绕。

以和莫言的访谈为例,行超围绕《晚熟的人》对莫言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作为《晚熟的人》的忠实粉丝,跟着这些有深度的访谈读到了很多之前阅读时没有读懂的内容。晚熟不是坏现象,早熟很容易造成早衰,我们谈论的“晚熟”主要是心智,莫言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下家长都急于求成,这种追求是病态的,是强迫症的。至少在文学创作中我们“早熟”不得,因为只有相应的人生阅历才能写出相应深度的文章,说到底,文学是人学。

因此,我们还是要多去经历,苍白的人生阅历是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的,这一点是必然的,领悟到这点的我决定与自己的写作和解。谈及文学创作与人民的关系,莫言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一位作家谦卑的姿态:“作家首先应该是人民的一分子,不要 高高在上,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笔心平气和地写出我熟悉的人,所有的褒贬、爱憎都在人物中体现。”

末尾行超与李晁回到《巨型收音机》,深入地探讨了短篇小说的“最大标准是自然”这一要义,写作和人生一样,最高的境界是返璞归真,是真诚,这样的特质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文学作品之中都特别迷人,愿我们通过不断的阅读借助 作品中的美好不断修正自己。

《爱与尊严的时刻》读后感(五):爱与尊严是生活的两要素,缺一不可

文学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人好奇产生探索欲,创作背后的有什么呢,愿我们都能与美好不期而遇。 作者刚毕业工作第一位采访的人是王蒙,我想与作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有的,她也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拒绝,自己准备是否充分,此后在十多年的从业过程中陆陆续续采访贾平凹等人集结成采访对话集《爱与尊严的时刻:当代作家访谈录》。作者准备访谈问题很详细,能够把很对读者想要了解的内容问出来,把作家的回答整理出来也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 王蒙《这边风景》尘封40年再次出现在读者面前,对于读者来说是新作品,对于王蒙本人来说是一位老朋友,是对那个时期特有的怀念,他将其用符合21世纪的话语方式展现当时少数民族的生活现实状态。在作者与王蒙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光明的底色,一个北京人前往新疆劳作,住在维吾尔族人的家中体验到与自己不完全相同的文化所带来的写作激情,对此他是充满欣赏、好奇和爱的,因此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更多的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情,洋溢着乐观。 曹文轩说我们应该教育和引导儿童读书,因为在商业化时代很多书被美化了,缺少判断力的大众会成为牺牲品。要让孩子读好书读有深度的书,培养孩子的天然语感去帮助他们之后的写作。 我们可以知道靠写作维持生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从一个写作新人到后来的畅销作家要有自己坚定的意志,写自己想写的而不是别人要求的,让读者可以共鸣的,带给他们慰藉。如果一个年少成名的人永远在各种通告各种活动中奔波,那么他很难有真正有价值的生活经验的。写作是需要沉淀的,在二十岁的时候写作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当二十到三十岁时对于社会的有了新的认识,有更多的积累去创作更多的作品。 对于80后作家代表张悦然来说写作需要彻底的寂寞,他们当初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走上文学生涯,后来走向不同的领域,她因为从小非常喜欢文学这件事而坚持了多年,对于个人写作风格的转变提到生活经历的积累会尝试不同的语言,追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和把语言变得更加简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