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读后感100字

《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读后感100字

《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是一本由[法]巴尔塔萨·托马斯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读后感(一):读尼采|独处时一定要狠狠地提高自己

“生命之所以丰富,并不在于一帆风顺,而在于我们用何种方式应对最沉重悲剧。”

《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读后感(二):忘记,为了更好的创造

尼采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作者巴尔塔萨在本书中引用了尼采的大量遗稿。 《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仅是思想的传颂。还有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答案并付之行动。 一,疾病的积极作用 普通人从疾病中发现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 。哲学家是从疾病中发现了自己的生命力。 如果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对生活过于不满,对生命有了厌恶的情绪。往往能治愈我们的,可能是一场疾病。从苦难中体会幸福从悲观中提取乐观。 尼采在他的遗稿中写道,疾病是强大的兴奋剂,但必须足够健康才能使用他。 作者在每一章后面都提出一些关键的问题。例如疼痛生病的经历是否让你转变,让你重新调整事情的轻重缓急。什么时候我们会有沮丧和倦怠的时候?按照我们的生活方式,什么时候会充满活力效率是最高。 尼采认为不是思想主宰身体,而是身体在引导思想, 在尼采的眼里,没有目标的,没有内容的幸福,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工作对于大众而言是镇静药,我们心中蕴藏着创造的力量,想要杀死创造最有效的毒药之一就是工作。这个颠覆性的说法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工作是不是我们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我们掩藏自己的独特之处,去适应市场需求,管理需要和企业文化。尼采认为赞颂工作价值,其实表达出对个性的恐惧,害怕他的叛逆,害怕他威胁群体。 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把工作当成一种散心的方法。利用他把注意力从焦虑空想内心混沌中拨开,避开那股兼具创造性和毁灭性的能量,当我们怀疑工作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的时候,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尤其重要。 二,道德的毒药,怨恨与内疚 对他人的怨恨或者把怨恨的情绪转向自我的暴力,变成了内疚,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痛苦。 这种情绪跟我们眼下的内耗非常接近。尼采提到的一个人要有遗忘的能力,遗忘痛苦经历的能力对灵魂健康而言至关重要。懂得遗忘才能消化过往经历,继续前进为新的体验,创造空间不再停息在问题和痛苦记忆里。 有没有什么可行的实践办法?有的,我们可以从不要做这样事情,改成做其他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其实就避免了我们心里的抵触情绪。 没有毁灭就没有创造,忘记尼采,忘记今天看过的这本书,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身体,看看我们的身体会带我们去到哪里。

《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读后感(三):大众哲学

看到尼采,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他的一句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诗人和散文家。唯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读哲学相关著作的书,必然绕不开尼采。 这本书与一些其它的哲学书还是有些不同的,本书并不是偏向于向我们讲述真理,而是重在向我们介绍一些实际方面的应用。并且本书一开头还给我们介绍了使用方法,更加方便我们对书知识的了解以及如何去实际运用。 这本书是与尼采颠覆性思想的一次邂逅。本书总共分为四章,分别是症状和诊断 、领悟的关键、行事策略和探求“存在”的意义。每一章都是先向我们介绍相关的学说,然后再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看看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最后撸起袖子加油干。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开头就介绍了本书的使用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快速阅读此书,并且掌握本书所要表达的精髓。同时,在书中我们可以和尼采畅谈,与他进行深入的交流,反思自己的内心。并且,本书并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术语,非常有益于我们阅读和理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大众哲学书。同时书的末尾还附有尼采的生平介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的人生经历,更好地去理解他的创作风格以及其作品的特点。

《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读后感(四):找到你内心的力量,去实现你蕞深的梦想

《“镜观者”哲学家系列~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

生活不如意十之八 九,我们难道就要怨天尤人,就要抑 郁吗?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痛苦的存在,正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才更应该去寻找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也正因为品尝过痛苦中的疼,才更能体会到愉悦中的甜。 这本书真的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哲学书,这本读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能读懂尼尔的哲学思想,他的思想让我思考我们的当前,也更能正视我们自己! 意志是支撑我们蕞强大的力量,人类的意志正是这种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它能够推动人类不断进步和创新。只有通过意志的力量,人类才能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小就被悲观主义笼罩的尼采,他的哲学思想既不同于叔本华的消极悲观主义,也不同于否定现实痛苦的乐观主义,我也很欣赏他的哲学思想,他希望人们要不断地追求自己的yu望,让有限的生命不留下遗憾。 尼采的“超人”哲学也是褒贬不一,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进取心、自我塑造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人类的进化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地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通过这种自我超越,我们可以打破旧有的约束和桎梏,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开创新的历史时代。在此我也在想现在的高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尼采的“超人”是不是和现在的机器人是否有一点相似之处! 一本哲学书需要耐心去读,可能每次读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这本书推荐大家,是我蕞近以来看过蕞好看的哲学书!

《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读后感(五):所遇皆是成就——通过尼采认识自己和世界

最早知道尼采是学生时代。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和二战史时,老师们总会说到尼采,但言语中多有批评。因而,之前并未走进尼采,不曾想着去了解他的生平,倾听他的思想。 不知何时起,慢慢发现尼采似乎并非如先前以为的那般“是个疯子”,他的博大与深邃是一汪海洋,很值得人们拂去藻沫,一探究竟。正好发现了法国作家巴尔塔萨·托马斯的这本《与尼采一起创造自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于是捧来细读。

老实说,尼采于我而言不是容易走进的,他的很多思想、观点让人似懂非懂,因而全书读完,最清晰地留在脑海中的,只是尼采关于疾病的认知。 尼采曾有严重的健康问题,多次受偏头痛的折磨,先后出现瘫痪、消化和眼疾问题,在生命的最后十年甚至精神崩溃。但在《瞧,这个人》一书里,尼采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道,他生命中最关键的经历是一场来自疾病的治愈。 尼采说:“这场病慢慢解放了我,使我不至于与他人决裂,也不至于做出任何暴力、唐突的举动。……与此同时,这场病也赐予我彻底打破所有习惯的权利……” 尼采还说:“如今,回首那段漫长的患病经历,我可以说,我仿佛重新发现了生命,包括我自己;我品尝所有美好的事物,多小都不放过,达到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把意志投向健康、生活,以此构建我的哲学……”

应该没人愿意生病,面对疾病的袭击,人们大概总会认为那是e运,可是尼采却在感谢疾病。尼采认为疾病制造了停顿,给了我们打破习惯的机会;疾病改变了我们的轻重缓急;通过疾病我们发现了生命力;疾病是悲观情绪的特效药;有多少疾病就有多少健康;疾病是自我认知的途经;抗击、战胜、升华疾病,才能获取“大健康”。 如果把疾病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bu幸的、zai难的那一面,我们会发现尼采的这些思想简直是救赎。 人生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遇,这些境遇可能多数是我们不想要的。可是,越不想要的东西,可能我们越无法摆脱。这个时候,如何认知这些境遇,决定了我们幸福与否。 如果我们像尼采一样,从所有的境遇,尤其是不好的境遇中,找到这些境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超越一切境遇带来的束缚与羁绊,我们应该会如蚕脱茧,发现这个世界鲜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换句话说,这个世界的好坏,其实是来自我们的定义。当我们超越一切定义时,世界才会呈现它本来的样子。而本来的样子是没有好坏的,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不过是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的通道,所以,所遇就是成就。就像我们遇到了尼采,尼采便是成就我们的通道——只是我们能否意识到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