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横平竖直读后感100字

横平竖直读后感100字

《横平竖直》是一本由刘军卫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横平竖直》读后感(一):啊!汉字差点离开我们远去

文明的标准是拥有文字,目前世界上共有三千多种语言有自己的文字。在这其中,汉字是存在时间最久的。从八千.年前贾湖刻符开始,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

《横平竖直 解密汉字五千年》一书讲述了很多与汉字有关的内容,其中汉字存亡一段令人涕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作为华夏文明的载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汉字也面临过很大危机。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天津条约》中明确标明“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汉字和屈辱的民族一起,迎来了暴风骤雨。

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作为近代学堂,其教学内容以外语和西方现代科学为主。我们不得不从世界的角度返观自己。1861年,清政府内洋务派开始了“师夷之长以制夷”的洋务运动。1876年福建船政学堂开办,并开始输出海军留学生。然而1894年,甲午海战一败,洋务运动随之破产。人们认识到,简单的复制西方坚船力炮也是无效的。

从那以后,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方略,大量西方书籍被引进国内。作为汉文化核心的汉字也被质疑起来。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开始了新文化运动。钱玄同、瞿秋白、傅斯年、鲁迅在内的很多大家都把民族落后的原因归罪于汉字。他们期待以拼音化文字取代目前的象形汉字。汉字存亡岌岌可危。

伴随着1949年建国,我们挽救了民族危亡,实现了独立自主。但汉字的存亡,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难题。我国在初期同样以拼音化为目标,但没有采用“快刀斩乱麻”的形式,而是一步步做着扎实的工作。1955年开始发布《汉字简化方案》,1958年开始推广《汉语拼音方案》,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为改进汉字,继承传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探索之路。

1980年,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汉字与计算机之间的矛盾让“汉字拼音化”的思潮风云再起,这次我们几乎无路可退。令人想不到的是,三年后钱伟长教授用亲自设计的电脑输入法解决了这个世纪难题。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力强盛也让我们对汉字充满了自信,自此以后,“汉字拼音化”不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如今,汉字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但没有消亡,相对于表音文字,反而显现出勃勃生机。汉语也开始走出国门,跨出中华文化圈,成为西方外语学习的优选语种。在不远的将来,汉字必将更加辉煌!

《横平竖直》读后感(二):5000年汉字背后的历史

汉字,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原来汉字还藏有这么多门门道道,真是感叹古人的智慧,这部央视8.5分纪录片《汉字五千年》改编的书,让我眼界大开。 作者刘军卫,用汉字谈历史文化,一横一竖,讲述了中华5000年的历史,深厚的底蕴的他,还为我们带来了《国家宝藏》《大国崛起》等高分纪录片。 本书被众多语文、历史老师安li,还可以作为青少年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入门之选,而且在作文中也可以用到里面的故事素材,妥妥滴高分啊! 因为有了汉字,我们才能对几千年前的作品进行品读,让我们能看清前人的智慧,面对这样传承千年的文字,我们只有敬畏。 文字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君不见现在各国都在学中国汉字,这同时也是民族的象征,汉字让华夏儿女凝聚在一起。 让我们回到几千年前,开始人们用结绳记事,后产生了甲 骨文。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文字体系,文字的诞生标志着文明的成熟。 在岁月的场合中,为何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都被埋在岁月的风尘中,不再言语,只有中国的文字却一直流传下来? 即使是游牧民族的鲜卑孝文帝,也放弃了自己的文字,开始使用汉字,因为以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代表着成熟先进的农耕文明。孝文帝想在长城内站稳脚跟,就只能抛弃自己落后的文化,他有能力缔造一个强大王朝,却没有能力创造文化和汉字,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只能进行重合。 那我国蕞早的文字在哪里?1979年山东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的酒器上刻有一个符号: 上面是圆圆的太阳,下面是五座连在一起的山峰。专家认为可能代表火焰或者明月,这个图案被认为是中国古老的汉字之一。 其后又产生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5000年的汉字,依靠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正焕发新的力量。 本书是人文历史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同名图书。以“字”谈史、讲文化、观世界。从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探源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和中华文明,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书名: 横平竖直:解密汉字五千年 作者: 刘军卫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本书见。 大家好,我是@墨七荷 左手翻书,右手绘画,伴你同行!

《横平竖直》读后感(三):《横平竖直》深入阐释汉字神韵,传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是否真正深入了解汉字的构成、演变及含义?是否能够熟练地书写一些复杂的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内蕴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横平竖直》一书深刻地揭示了汉字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与中华文化、文学的交融等方面,传达出汉字的神韵和深远影响。 作者刘军卫用“以字谈史,以字讲文化,以字观世界”的理念,深入阐释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发读者对汉字创造和流传的思考。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代表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描绘出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本书共分为九个章节,每章都以一个主题汉字为主线,通过详细解读该字的演变历史、意义内涵等方面,向读者阐述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思想、文化背景。 例如,书中深入探讨的“春、秋”字,透彻阐释了华夏先民在三千年前的生活状态。那个时候的一年只有两个季节:春天和秋天,并没有冬季和夏季,那个时候的一年就叫春秋,不提冬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汉字和中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 此外,本书还阐释了汉字对中华文化、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探讨了汉字对于古代思想文化的承载和传承,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了解和认识。 例如,道法自然的“道”,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所行道也”,揭示了汉字本身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哲学思想非常丰富及多样,这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展示了作者的独 一无 二表达方式。 在甲骨文中,“人”常被描绘成虔诚敬畏的形象,这体现了一种包容的态度,也成为后来中国人所秉持的处世准则之一。同时,“人”也被视作“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人合一是道路之一,也是人们生存方式的象征。 书中列举的代表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启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引经据典、速途同归等词语,彰显了中国文化对于知识和团结的重视。这些代表字反映了甲骨文的古老智慧,也展示了中国文化传承的卓越成果。 本书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适合具有一定汉字基础和文化素养的读者阅读。但是对于那些对汉字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深入探讨汉字及其相关文化内涵,本书可以提升读者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一本非常值得广大读者阅读的重要著作。

《横平竖直》读后感(四):解密汉字,探索中华文明,挖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5000年不间断的文明历程,这在世界之中是绝无仅有的。那么是什么承载了这样一个文明演化的过程呢? 我们纵观世界其他的古文明,都已经中断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中华文明却一脉相承的,我们现代人依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理解着两三千年前中国人的所思所想。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国有着汉字的加持。在中国的文明历程之中,汉字就是中华文明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一脉相承,延续到今的基础。

所有,我们对于汉字进行深入挖掘,找着汉字载体之外的更多思想,无疑就是认识中华文明最佳的方式。而对于汉字与世界其他文明文字的比较和梳理,也能够看到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特色。

刘军卫,导演、纪录片策划、撰稿人,我们经常在电视上可以看到他所创作的纪录片作品,比如《国家宝藏》,比如《大国崛起》,满足着我们求知的欲望。而现在他还出版了这样一本关于中国汉字解读的书籍《横平竖直:解密汉字5000年》带我们走进与汉字相关的中国文明演变历程之中,看汉字是怎样作为载体传达着中华文明的。

作为一本以汉字为切入点的文明史著作,作者当然就是以从对于汉字的分析入手。而涉及到的内容更是包括汉字和其他文字的比较、汉字的演变历程、汉字的传播方式、汉字所受到的文化冲击、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思想、汉字独特书写方式而演变的书法艺术,等等,方面内容。

汉字对于中华文明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呢?这种影响都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基因之中,而本书的分析就给我们以眼前一亮之感。 那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所分析的:为什么汉字会成为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呢?他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有着怎样的作用呢?而这一部分作者是借助于“天人合一”四个代表汉字来进行讲述。

所有的文明史之中,文字的出现都是以象形的方式开始的,四大文明古国各有各的文字体系。可是在发展历程之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虽然现在通过历史发掘,能够对于这些文字有更多的了解,但却已经没有人在使用,无法承载文化意义。

但汉字为什么不一样呢?象形文字在开始的时候,在代指具体实物的时候,人们很容易理解,但随着人类对于世界认识的加深,象形产生的文字必然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举个简单的例子,鱼的象形文字很容易创造,但世界上有着那么多的鱼类品种,我们又怎样用文字表述它们呢?

任何文明的发展历程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在其他文明之中,就创造出了字母文字,用几十个字母进行组合拼接的方式,无疑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让文字以一种代表符号的形式存在,也就有了任何组合的可能性。

在中国汉字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都知道汉字有“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就是为了解决汉字更多表意功能而创造的方法。象形很容易理解,而指事,就已经有了创造性的方式,有了象征性的意义。比如“上”和“下”,都是指事字。根本性的变化还是来自于形声字,这是我们现代使用最多的汉字,把语意和语音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也实现了汉字更广泛的应用。

关于汉字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分析呢?这本书中还有很多,都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值得我们把它们内化成为我们知识体系的一部。那就借助于刘军卫的这一本《横平竖直》,走进中国汉字的认识世界吧!

《横平竖直》读后感(五):一横一竖是修德,一撇一捺是做人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开始接触汉语,再大一点,开始学习汉字。有的小朋友几个月大的时候,就拿着汉字卡片当做玩具。

我想起自己接触汉字的时候,那时爷爷要教我毛笔字。他老人家长期练字的结果是对简笔字不熟悉,写的都是繁体字。本来就害怕写字,这下笔画这么多,气得我把他写的都撕掉了。爷爷也是宠爱的笑着不说话。这件事在我心里也变成了疙瘩,直到中年才认认真真开始练字。

所谓“练字”实际上是我们换一种角度去观察字。慢慢的我发现,想把一个写有韵味要去找源头,找看看隶书怎么写,再看看篆书怎么写。中宫收紧,中正停匀,不仅仅是手头上的功夫,也是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积淀。

比如“春”字

在甲骨文中,“春”字像是是阳光下的植物,秋收冬藏过后,植物开始复苏。种子扎根在泥土里,向天空伸出手臂。

到了金文,上面是“草”,下面是刚刚破土的植物,旁边是守护他的“太阳”。

篆书继承了金文的写法。

到了楷书,草字头变成了春字头。像ji了“祭春”的仪式。在春天到来这一天,人们要举办仪式欢迎他。正如《尔雅》所说:春,喜气也,故生。

“本书编纂过程中,我们走访了许多中外zhu名zhuan家学者,其中有些已经驾鹤西去,幸而这些资料可以让我们与他们再次对话,体会汉字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