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末日邮差》读后感锦集

《末日邮差》读后感锦集

《末日邮差》是一本由[美] 大卫·布林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3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末日邮差》读后感(一):科幻作家们的“寓言”,往往更是一种警示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大卫·布林的《末日邮差》,看书名就知道这是有关末世科幻、废土科幻一类的作品,自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来,不少人都表露出了人类文明会因此而被毁灭的担忧,病毒、核弹、人工智能……或者哪一天像《末日邮差》里再搞出电磁脉冲弹(摧毁一切电子设备),卫星导弹(击毁一切天上飞的),人体实验出变异人等,人类凭借智慧创造出来的东西反而让人类本身变得更加弱小,而在地球被毁灭后,重塑世界观、重建新家园、重现新文明是唯一的选择,也是困难重重的。 《末日邮差》的设定就是在世界大混战之后,国家的概念早已不存在,现代科技基本全部消亡,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幸存者们则分成了好几类,有聚集成小村镇、小社团安静生活的,他们通过耕田、养殖、狩猎等勉强生存下去;有号称“生存主义者们”的组织,他们就是一直靠着烧杀抢掠和洗劫村庄不断扩充,就像罪恶的雇佣兵;当然也有像男主人公戈登这样的自由主义者,一个人四处流浪,渴望找到真正的“重建后美国”。 这无疑是个黑暗的时代,要让人始终心怀希望太难了,在戈登无意之中发现废弃的邮差车,穿上特定的制服,背着鼓鼓的信包来到居民区后,尤其是有的人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来信,当地的人们纷纷怀念起当初与邮差的互动,猜测其曾经的家人好友是否还幸存于世,这也让戈登在心里产生了一种使命感,他要让各地的聚集地能够连接成一个整体,当然,为了目的戈登还是说谎了,他说外面有真正的国家存在,而他则被派来重建邮政系统。 在戈登的冒险中,他遇到了号称仅存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独眼巨人”,周围的人在它的领导下安心生活,虽然最后得知这也只是一个骗局,但在末世之下,让人们内心有个能够相信的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他还遇到了女权主义者德娜,她坚信在这个枪支很少类似于冷兵器的时代,女性也能靠自己的能力充当侦察兵和战士,而不是依附于力量更强的男人们的庇护和统治。 作为一部科幻作品,书中的科幻元素还是很有意思的,作为一部末日作品,书中构建的废墟世界还是值得人们深思的,虽然在绝境之中都会有英雄挺身而出,但毕竟,科幻作家们的“寓言”,往往更是一种警示,是不希望未来会发生的最坏的可能性。

《末日邮差》读后感(二):人们对于权利的欲望永远不会减少

在末世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变少了,文明也仿佛在这样的环境中消失不见。可是每一个人对于未来都会有自己的期盼,我们期望恢复原本平和的生活,期待着能够重建文明的社会。而这一切都仿佛可以因为戈登实现,因为戈登被打劫之后收获了一套美国邮差的服装,而他也因此编造出了“重建后美国”的谎言,人们相信他也是在相信文明有一天能够回归。

的确,在那样的环境之中,人们渴望和外面的世界产生联系,不管在这个路上会遭遇怎样的困难。而书中关于邮寄这件事情也进行了一个讨论。“我会用生命保护这个邮件”和“里面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以前,人们采用新建的方式传达思念和想法,只是后来逐渐消减了。科技的发达让我们逐渐远离了信件,我们更加期望与快速收到答复,而在这样的时代中,曾经苦苦等待回信的感觉就被我们遗忘了。

而在这个末世之中,当邮寄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人们真正期待的也不仅仅是新建,而是这样能够带来文明的信号。人们对于邮差这件衣服寄托了太多的情感,人们将它视作和外界产生联系的纽带,所以人们在戈登的带领之下,纷纷投入到了邮政的事业之中。但是,在混乱的世界中,永远不会只有一个集团,人类永远不会抛弃对于权利的欲望。

在这个环境中,原本存在着一个生存主义者集团,他们都是暴虐之徒。他们对于戈登所宣扬的“重建后美国”并不相信,于是开始四处围剿戈登,并且试图揭露真相。可是对于戈登而言,一开始他利用这个谎言,只不过是想拿回自己被打劫的物资。但是在他逐渐扩大哦了谎言之后,他开始看到了群众严重的渴望,他们每一个人对于未来世界都有着自己的想象。

人民对于国家还是有着发自内心的克昂和依靠的,没有人能够独自生存,作为群居动物的一种,人类就是希望找到一个组织。而在戈登发现自己需要承担起救世的责任,他内心也会感觉到害怕,他开始的时候以为自己可以依靠别人,但最终发现自己只能靠自己。或许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之中,我们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怎样的权利都没有办法真正保护我们。

《末日邮差》读后感(三):我在末日送邮包

刚开始看《末日邮差》,首先勾起的是大学时候看《The Walking Dead》的回忆。末日在美国人的眼里,开篇总是满目荒凉,孤独的主角,独自走在文明崩坏后的路上,寻找生存与希望……

但《末日邮差》不同于大多数末世题材作品,在人性阴暗的背景之下,主角光环加持一路英勇高歌战胜邪恶,这本书的主角戈登是演员,生存技能不错,却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开挂的程度。他在被打劫之后,意外得到了美国邮差的制服与装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了“重建后美国”的谎言,自诩为邮差兼督察。谎言为他成功赢得了社区人员的信赖,超出他预期的是,人们开始对他的谎言寄予希望,重新建立俄勒冈州的邮政网络,象征着文明的重生……

作者简介里,大卫·布林的小说“以设定严谨而又富于娱乐性著称”,对此我再赞同不过。

一本富于娱乐性的小说,一定有着优秀的故事节奏。《末日邮差》发表的时间我还没有出生,全书也少有阴谋嵌套险象环生的情节,但整个故事异常好读。对于休闲时间不那么碎片化的读者来说,一口气读完三百多页的作品,完全不是问题。

同时,细节的铺陈,让整个故事更严谨。戳穿戈登谎言的,是全书开篇时弄丢的日记本;乔治·波瓦坦最后的翻盘,在他与戈登打坐的吐纳里,也在收信的瞬间。

虽然《末日邮差》在眼下充满肾上腺素的好莱坞式叙述里,显得老套而平淡,但这个故事最让我喜欢的,是末日之后人们对于文明的态度——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是普通人最简单纯粹的愿望。我们总在感慨文明的脆弱,总在反复强调文明崩坏之后赤裸的人性之恶,却对希望着墨太少。或者,总在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的时候,将文明的沙堡再次摧毁。

文明需要信念,如果人们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重建。——如此简单的信念,在我看来似乎过于美好了,也许是这些年的负能量太多了。

当然,整个故事也有一些槽点。比如说“独眼巨人”,铺陈了很久,结果是又一个谎言;而德娜的所谓女权宣言,在我看来是将女性价值困住的另一种说法;最后,打败魔法(变异战士)的,只能是更高级的魔法(迭代后的变异战士)……

所以我相对喜欢故事铺陈开的阶段,而认为结局收尾过于仓促。但不管怎样,这个关于信念的故事,值得收藏。

《末日邮差》读后感(四):《末日邮差》:世界末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

《末日邮差》

没想到自己会发现一本这么硬核的末日求生小说——《末日邮差》,在末日之战后,人类世界原有的一切都被彻底摧毁,物质匮乏,弱肉强食,人命如草芥,一切都归零了,而这一切包括人类的道德。

在这样的世界里,男主角戈登居然还能保持他的人性的光辉,哪怕他也懦弱胆小、撒谎成性,遇事不决,逃跑为先,却又让人觉得他真实而可爱,很多时候他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因为他称之为人性弱点,会导致他不小心丧命,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性闪光点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个性所困扰,在这条路上越走越黑。

《末日邮差》

建立邮局,冒充督察,一路跋山涉水给人送信,信丢了还不特地冒着生命危险回头去取,他因为穿着一身邮局制服,被人当成了邮差,因为虚荣,因为不忍辜负他人的信任,不忍戳破他人的希望,编造一个又一个的谎言,直到这谎言他自己都信了,他一次又一次,冒着枪林弹雨送信,这谎话说多了,越来越顺口,也越来越真实,他好像真的把这些谎言变成了真实。

一个又一个城镇的邮局被设立,一条又一条的邮政线路被确立,走散的人们因为他收到了来自远方亲人的信,他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冒险里,日渐成熟,也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末日邮差》

其实,在世界末日的故事中,可怕的不是饥荒,不是瘟疫,不是辐射,不是没电没水,不是山崩地裂,而是失去希望,而没有希望的人们,就像作者笔下那样的“生存主义者”,借助自己兵强马壮,无法无天,犯下各种罪孽;要么就借助世界大乱,大发战争财,集结力量,奴役他人;要么就像骗子,如男主戈登,骗了他人,也骗了自己,讽刺的是,只有他还像个正常人,保存着这世界仅存的良知。

世界的和平,文明的发展进步需要所有人类一起努力维持;而世界文明的退步,却只需要一小撮人,就能轻易毁灭殆尽。

而希望的火种一旦种下,就会控制不住烈火燎原,戈登能够欺骗一个人、两个人,但他不是全知全能,他不可能欺骗所有人,那些能够被骗的人们,不是因为愚昧或者愚蠢,也不是和过往的文明脱节太久,我宁可相信是人们心中还有希望的火光,那是对国家机构邮局的信任,对未来会越来越好的渴望,和对一切都能恢复正常的期盼。

至于会不会有这样一天,谁又忍心剥夺他们的希望。至少,戈登不忍心,我作为读者也不忍心吧。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