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艺欣赏七论的读后感大全

文艺欣赏七论的读后感大全

《文艺欣赏七论》是一本由[美]王鼎钧 / 王鼎均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3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艺欣赏七论》读后感(一):《文艺欣赏七论》读后印象

王鼎钧的文字是清雅、恬淡的,有着传统、质朴的美感,同时又充满自信,讲到兴起时,又滔滔不绝,长短句交杂,逸兴遄飞,文学艺术、乃至生活处处,无不信手拈来,皆含义理,皆成文章。

手头这本《文艺欣赏七论》,读来也是令人陶醉的。文章中提到过新冠疫情,可见部分文章是老先生的新作。七论中每论开头主谈一艺术一种,其后的文章看得出来是应邀应时之作,另有一些文章乃忆旧人之作,但都与该艺术有较大的关系。这些文章既写文艺也写人,从人看文艺,从文艺看人,人与其艺是不可分开看待的。

“如果艺术是一个家族,音乐应该是大姐,中间一排哥哥姐姐,我们文学排在最后,是个小弟。”王鼎钧的这本《文艺欣赏七论》恰恰是以艺术家族中的小弟谈起的,至于前面的哥哥姐姐们,他略过了。而作为小弟们的文学,又被他分为诗歌、小说、散文,以及部分的戏剧。

在文学中,王鼎钧是以诗歌为最高的,小说次之,散文是小弟中的小弟了;戏剧是两栖的,暂且不论座次。且无论诗歌还是小说,甚至是部分散文,又都追求戏剧性,因而戏剧又似乎是一个小弟们的中间人了。

在文学之外,王鼎钧又谈了绘画、书法与篆刻三种艺术。在书法一论中,作者先以王羲之的作品为例,指出书法的字形比字义更重要,甚至,字形已脱离字义构成了形式美。但在后面的文章中,作者又指出,不同的作品内容应以不同的书体书写为上;又回忆起自己学书启蒙时,老师告诫不善之字不应多练。即字的形式应与其义相符。

初读下来,觉得似乎有些矛盾,再三思量,想到作者曾举一例,皇帝命人以王羲之《兰亭集序》集字成为《圣教序》,这是不适合的,但皇帝偏爱,无法可想。可见,书法中字形与字义的分离属于实然层面,而形与义的统一则为书法应然。

再回来说说文学吧。王鼎钧谈到京剧时讲到京剧的剧本是供演出用的,并不是用来阅读的。这不禁令人想到希腊的戏剧来了,我们如今读到的古希腊悲剧喜剧,实则在那个时代也不是用于大众阅读的,而只是为了演出用的。可见,中外在这方面是有类似传统的。

当然,中外在文学上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谈到散文时,作者说西方更讲究结构,这使得人“服服帖帖地做它的俘虏,没有别的心思意念。”而中国的散文则更“不受组织的严格约束”,“这可信马由缰。”

其实读这本《文艺欣赏七论》也正如此,全书并无多少谋篇布局,不是理论式的,而是闲庭漫步漫谈而神游,诗歌、小说中有散文、戏剧,绘画与书法皆有线的艺术,篆刻可为琴棋书画外的第五艺。而艺术也不全是艺术,更有美,更有自然。

《文艺欣赏七论》读后感(二):一口气了解七种常见文体

自从大学毕业后,基本上就没再碰触过有关文艺理论方面的书了。拿起这本书的理由不光是因为作者的名气和地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是像课本一样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一个个例子,甚至是节日、游记等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就像在读一篇篇散文或者杂记,不知不觉就把这本书看完了(书不厚),内心充实又轻松。

这本书分为7个篇章,分别介绍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书法和篆刻这7种文学艺术类别。不得不说,大师就是大师,涉猎的领域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就拿诗歌举例吧,其实我平时很少看诗歌,作为一介俗人,平时最爱看的就是用于消遣解压的小说,言情推理这种的,但是,《文艺欣赏七论》里有关诗歌的观点,让我也在阅读的同时,想起了一些曾经感动过我的诗歌。正如作者所说,诗歌给读者带来的感官上的全方位感受,是很多文体不能体现的,它有时寥寥数字,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感情,触动心弦。

除了介绍文体本身,与文体相关的一些常识作者也会讲到。在《散文七宗》这一章节中,作者就详细介绍了中国近代散文七类的“创始人”:周作人(小品)、夏丐尊(记述)、许地山(寓言)、徐志摩(抒情)、林语堂(议论)、胡适(说理)、鲁迅(杂文)。非常可爱的是,作者分别讲述了这七位的经历和成就,并且加上了自己对其的印象乃至评价。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说夏丐尊和周作人的时候,作者说:“夏丐尊先生的名气并不是很大,没想到把他列为中国近代散文的七位宗师之一,但说到周作人先生,那就是众望所归了。”哈哈哈哈,悄悄拉踩一下~

其实,这些小细节就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文艺理论不再是干巴巴硬邦邦的文字,而是加入了作者的感情,通过作者大脑的消化处理,再通过例子也好自己的感情也罢,轻松地带给读者,让不喜欢文艺理论的人也能悄然接受。

另外想说的是,这本书的厚薄和大小很适合随身携带,适合我这样很少有大块阅读时间的人,茶余饭后、等待的时候,拿出来读上一两页,暖胃又暖心~

《文艺欣赏七论》读后感(三):浅谈“文艺欣赏”

文艺欣赏七论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写得很平易近人,让人读起来没有晦涩之气,读起来那种感觉就非常爽,不懂你们能不能体会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作者王鼎钧老先生已接近期颐之年,我反正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但不知是在哪里听到或看到了。王鼎均先生的散文风格沉郁顿挫,关注民族审美心理、文体体式之变异和散文容量空间的拓展上,对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起着奠基的作用。 本书的七论即是王鼎钧先生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书法、篆刻欣赏这七类的看法。既分门别类地概括其特质,又融会贯通地讲述其精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先生不愧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人。老先生对各种文学艺术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是值得我们晚辈好好学习的。 在谈诗歌时,他讲到语言文字有三种功能,分别是使人“知道”、“同意”和“感受”,不同的文字表达有着不一样的功能。诗歌比散文的作用更大,它能做散文所不能做的,写诗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让人感同身受,这是它最大的作用。唐诗 小说就是讲一些通俗的事情,合乎大众的趣味,真真假假,有虚构的成分,既不是玄妙的哲理,也不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很多人都喜欢看小说,因为有些小说的故事性很强,一环扣一环,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就像看电视剧一样。当然,会欣赏小说的人不仅要看它所描写的事件,更要看它的结构,欣赏它是如何把事件串联组织起来的,这不是我所要达到的高度,我看得开心就行哈哈哈哈哈。 散文是不受什么拘束的,几乎就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信马由缰。我对看散文没多大兴趣,因为我体会不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散文对我来说有点高大上了。 戏剧、绘画、书法和篆刻这四类感觉更加高大上,几乎跟我不搭嘎,对它们丝毫没有兴趣,敬而远之。 诗如点,散文如线,小说如网,戏剧如球。 诗如舞,散文如行,短篇小说如百米,长篇小说如高尔夫,戏剧如篮球。 诗如酒,散文如茶,小说如粥,戏剧如快餐。 我还是偏好小说吧,你们都喜欢什么呢?

《文艺欣赏七论》读后感(四):新手友好!适合文学爱好者的入门级文艺理论

文艺欣赏七论》是台湾文学大师王鼎钧先生写的一部文艺理论集。所谓“七论”就是对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书法和篆刻这七种文艺形式展开的讨论。整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作者对传统文本的解读不落窠臼,对文艺理论的阐述也简洁明了。如果你是一位文艺爱好者,又想尝试阅读一些简单易懂的文艺理论,这本《文艺欣赏七论》一定非常适合你。

用最生动的语言讲最呆板的理论

许多人不喜欢阅读理论性书籍的原因之一是,原本阅读是感性的、私人的,但文艺理论却是理性的、条分缕析的,通常还伴随着一定的阅读障碍。在《文艺欣赏七论》这本书里,王鼎钧先生用非常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解释一些比较拗口的文艺现象,比如他讲诗、散文和小说的区别——

“所以说,诗如点,散文如线,小说如网。所以说,诗如舞,散文如行,小说如奔。所以说,诗如酒,散文如茶,小说如粥。”

又如他讲到“戏剧”中喜剧和悲剧的不同——

“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见别人不快乐,所以舞台上有悲剧;人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看见别人犯错误,所以舞台上有喜剧。”

虽然这种写作方式不那么“学院派”,但对很多普通读者来说,读到这样的句子,反而会有更多思考的空间。

立足文本,讲新故事

读这本书,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去感知鼎公对一些传统文本的新阐述。

比如讲戏剧《威尼斯商人》。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告诉我们,要同情欠钱的白人,要批判吝啬的犹太商人。这是一种通行的认知,没人觉得不对。但在《文艺欣赏七论》这本书里,鼎公写到这样一种现象:

“在白人社会的舞台上,这是有钱的人放高利贷剥削没钱的人,那个犹太人很可恶,应该教训他一下,看他的官司输了,皆大欢喜,导演把这个剧本处理成喜剧。在犹太人的舞台上,白人欺负犹太人,借了钱硬是不还,犹太人是少数,是弱者,教人同情,导演把这个剧本处理成悲剧。”

他没有用什么形而上学的理论,但有的读者会想到,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读者会想到,文艺批评里存在一种读者导向批评,受众会影响文本的再创作……

又比如他谈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以前是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课后背诵全篇的那种。但我当时在背的时候,完全没有思考过诗人的手掌为什么会是“残损”的。在书里,鼎公给出了他的解读——

“那年代国难当头,一个文学教授恨自己不能只手擎天,手掌等于残损无用了,整天藏在袖子里,轻易不露出来,现在为了抚摸祖国的土地,不再顾忌。”

读完我深以为然,也为当初自己对文字的漠然感到有点惭愧。

这本书我读得比较细的部分是谈诗、小说、散文和戏剧的部分,后半部分谈绘画、书法和篆刻粗略带过,无法细品。但是后半部分依然是从叙事的角度(比如看画展、记一位书法家等)的方式来引出对艺术形式的介绍和探讨,整体而言是比较好读的。《文艺欣赏七论》是我第二次读王鼎钧先生的书,实在喜欢。老先生在讲理之余,文笔也非常精妙,是多重的阅读享受。

《文艺欣赏七论》读后感(五):欲望使人烦恼

夏日远航·第57册:《文艺欣赏七论》,王鼎钧 著,商务印书馆 出品。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艺从我们无比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饱含时代的强烈呼声,更因为百花齐放的文艺作品形式回应时代、反映时代而充满了生命力。这正是文艺的价值,强烈的引领作用,不仅关乎文艺的精神方向,而且关乎对文艺的欣赏质量,好的文艺欣赏不仅熏陶境界,更能凝聚人心、积蓄力量。

那么如何去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臻选出好的作品?如何去读懂好的作品究竟好在何处?这就需要一种内在的能力——欣赏,这是一种人的精神需要与消费,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繁荣丰富,这就更呼唤好的文艺作品去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与生活,以实现人的真正幸福。我们也越来越愿意拿出时间和金钱去实现好的文艺作品欣赏,对文艺作品“口味”的提升也在从一个反向倒逼孵化出更多的优秀创作者。

可见欣赏与文艺的水与鱼般重要关系,欣赏是可以跟随大家的脚步刻意培养的,《文艺欣赏七论》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广泛汇集文学大师“鼎公”文章,他一生的致力于文学创作,涉及小说、剧本等多个领域,年近百岁的他依旧坚持创作,作品在海峡两岸获奖颇丰,广受好评,陈丹青谈到他的文章时称赞道,“好看极了,生怕读完。”席慕蓉也曾说“谁在告诉我们真话,谁在告诉我们每个人真实的心理所受到的伤害,那大概只有他,我们不能够明白的问题,都在他的书里出来。”

《文艺欣赏七论》覆盖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书法、篆刻七方面文艺作品,鼎公均已自身多年来的赏析品鉴经验加以介绍,在谈到诗歌时首先表达了欣赏要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更涉及诗人应有的品格状态;在谈及散文时先从散文“散”的特征切入,列举大家名作以凸显散文应有之状态与模样;在谈及书法欣赏时,首先从习得书法的技巧出发,大家书法所成在临帖,更在形成一种对比,形成赓续性。

浅浅的点及鼎公在谈此七类文艺欣赏中的文章内容,先生的观点鞭辟入里,是我们当下培养个人文艺欣赏的重要范本,如先生所言:“现实世界产生欲望,艺术世界产生美感,欲望使人烦恼,美感使人的心灵净化。所谓美感并不是美丽漂亮,而是凭自己的直觉进入一个圆满的状态。”全书在每一类型中均形成一套先生的鲜明章法,凸显特征的同时,为读者呈现欣赏精要,可见好的欣赏必然促使成为深刻的评析。

培养欣赏者,就是在培养优秀的读者与观众,不仅是当下精神文明的需要,更是繁荣文艺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文艺欣赏七论》一书将是你在文艺上更高层次欣赏与享受的入门指南,书中还有许多内容在此不做剧透了,如果你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是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内容的爱好者与欣赏者,鼎公的观点将带给你更深层次的思考源点,帮助你更深入的去理解文艺作品的价值所在,带给你以更佳的欣赏视角,以升华精神获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