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陕北过大年了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陕北过大年了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过大年。

一大早,爷爷奶奶就起床忙着各种家务事。奶奶洗衣服和备菜。爷爷呢,扫地拖地,地板被爷爷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也没闲着,就拿了一条毛巾,开始擦起了扶手,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把四层的扶手都擦好了、扶手被我擦得闪闪亮,我的额头也冒出了大大小小的汗珠。到了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就开始吃年夜饭了。

随着一声“哇!好香啊!”一道又一道美味映入眼帘。我仔细数了一下,竟然有十四个菜!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筷子和碗,准备大吃特吃一顿。我馋的直流口水,都快要滴到碗里了。终于,爷爷说:“放鞭炮,拜老祖宗喽!”要放烟花了,首先放一串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耳朵不断响起。接着放烟花,一发又一发烟花冲向天空。在飞向天空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火星,到达天空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朵朵绚丽无比的烟花,成了夜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过大年真好!

第二篇

因为今年没有年三十,所以今天就是2011年的最后一天,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九日。

早上我们一家人起来出去爬山行大运。中午的时候就随便吃了一些面条饺子。大姨刚生了第二个宝,在深圳坐月子,姨夫也过来了,很难得家里会有这么多人。早在几天前就把今天团年的菜单写在一张纸上,有什么“发财好事”啦,什么“年年有余”啦这些吉利吉利的菜名。一共有十一个菜很丰富。外婆说下午我们慢慢做饭,晚上吃好一点大家好好的团年。

到了晚上,婆婆已经把菜单上面的十一菜全做好了,外公就开始和以前一样拿着一瓶酒慢慢倒出来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上了。全家人围上桌子开开心心的吃起了一餐难得的团年饭。每年外公都是吃得最慢的一个,因为他说谁是吃到最后的一个谁今年就要发大财,不知道有没有根椐,但是每年几乎都是外公慢慢地吃吃到最后。听妈妈说团年饭会多做一些饭菜,一直吃到明天,这样才能年年有余,所以我一打开电饭褒一看,的确饭好多呀!

吃完饭我们全家人就开始围着沙发坐着看每年必定的节目《春晚》。一年中只有今天才能看电视看到那么晚,因为等节目一完就代表着2012的新年的来到。我们一直看到十二点,大家相互说些吉利的祝福。外婆给我们每个人一个红包,说这个压岁钱。各自就回房间睡觉了。

我们家过年就是这样过的了,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过得呢?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吗?

第三篇

关于过年的作文400字 过大年

一串串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一阵阵笑声不绝于耳,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我喜欢过新年!更喜欢在奶奶家过新年!每次过新年,我不但能收到很多红包,吃到很多美味佳肴,而且还可以和奶奶一起看美丽的烟花呢!

今年,奶奶照例带我去看烟花,这次放的烟花可精彩了!朵朵烟花飞上天,有的犹如一群宛转啼鸣的翠鸟;有的恰似一片绽满清新的树林,天花乱坠,尚未落地,便烟飞灰灭,仿佛留下阵阵清香;有的像擎天火柱拔地而起,如鹰如帆,更像惊鸿飞天。最后一幕摄人心魄,刹那间,灯火俱灭,只见一股火焰直冲云霄,随即腾出姹紫嫣红的花烟,从中飞出一条“火龙”,不是真龙,胜似真龙,只见龙口喷火,一声龙吟,在河的上方凌空炸响,震耳欲聋。

看完烟花,我们赶紧回家吃饺子,奶奶家乡的习俗是:谁吃到带硬币的饺子,谁就能在这一年交上好运哦。接过一碗饺子,我夹一个一口咬下去,感觉硬硬的,硌牙,再用力一咬,果然有个硬币在饺子里,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哈哈,我今年交好运了!”

每一次过年我都很开心,每次过完年回到家我就又急切地等待下一个新年,再吃上一个幸运饺子。

第四篇

过大年作文400字 过大年

过年有很多习俗,有:拜年,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其中,我最喜欢的习俗就是,吃年夜饭和拜年了。

除夕的那天,我很早就起床了,帮爷爷,奶奶,扫地,擦桌子。奶奶准备了,很多的美味佳肴,有: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大螃蟹,香喷喷的鸡肉。。。。。。!等奶奶把所有的菜,都端上桌子上以后。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坐在一张大桌子上,我一坐上去,就急不可耐的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大家举杯敬酒说祝福语的时候,我也站了起来。首先,举杯敬爷爷,奶奶,说:“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奶奶夸我说:“真乖!”接着,再举杯敬小爷爷,小奶奶,说:“祝小爷爷,小奶奶,工作顺利!官越做越大!”小爷爷笑着说:“滢滢,真懂事!”然后,我又举杯敬爸爸,妈妈说:“祝爸爸,妈妈,生意兴隆!蛇年快乐!”爸爸高兴地对我说了声“谢谢!”说完祝福语,我一边吃起了好吃的菜,一边听大人们说当年的趣事。

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就要去长辈家里拜年了。首先,见到长辈得叫一声,再说新年好。接着,长辈就把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我的口袋。等我一圈年拜好的时候,我的口袋就鼓鼓的了。

过年真好呀!不仅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如果每天都是过年就好了!

第五篇

欢欢喜喜过大年作文500字 过大年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了。

年三十,爸爸妈妈和我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然后奶奶用准确的的普通话说:“今天是年三十等一下要贴春联、贴福字、记的要贴倒福。”

要贴春联和倒福了,奶奶让爸爸贴,爸爸马上开始贴了,奶奶站在一边边看边说,左边一点、右边一点、上面一点、下面一点,可把我急坏了。爸爸听着奶奶指挥,弄的满头大汗,好一会才贴完。等一下晚上要吃年夜饭,放烟花、鞭炮、看春节晚会,不过我最喜欢感觉最热闹的还是放烟花。

晚上要放烟花了我和弟弟躲到了草丛的前面一点,那时人很少只有五个人看,妈妈、姑姑、爷爷都不想看,说没意思。忽然,爸爸把烟花一点,躲开了,其他人也躲到一边,只听到一声巨响,五光十色的烟花在空中渐渐变成了一朵金灿灿的“长发”——菊花;接着后面的烟花,渐渐的变出了星光、红亮、黄闪的“年”字,太有创意了,那一刻真的很美,连妈妈都连声赞叹!我们都非常开心!

等我们回到房间,家里来了好多亲朋好友,他们有说有笑,有的人说今年的工作的成就,有的谈着对明年的希望,好热闹呀!我连忙对他们说,新年好、新年好,他们都给了我好多红包,我真是高兴极了。

这一夜,我兴奋得一夜没睡好。我多么希望2014年的春节快点到来呀,那样我又能和去年一样快乐地看春节联欢晚会和放烟花了。

第六篇

今天,是25号,也就是除夕。这天,我们家里可热闹了,早上,我们忙着贴对联、打扫卫生......。下午,我们忙着做年夜饭,终于到了晚上,可以吃年夜饭了,看着桌上的大鱼大虾,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吃完年夜饭,我就上床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到了12点。这时侯钟声响了,就代表牛年到了。天空,到处都是烟花,美丽极了。婆婆连忙出来看,还叫爸爸放了烟花,可漂亮了,春节真好啊!

第七篇

对于黄土地的陕北人而言,一年中有许多的节日, 但春节是陕北最隆重的、最盛大的节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和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杀猪宰羊,压糕面,磨豆腐,擀杂面,炸油糕,蒸黄馍馍,做黄酒。春节前的街头也很热闹,地上摆满了年画、对联、陕北剪纸、福字、、、、、也有各种各样的花炮,过年的美食和年货都要在年前准备好。

除夕这一天,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了,贴对联;把福字倒贴,表示“福到”的意思;挂灯笼。家家户户都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全家老老少少都要换上新衣服。下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饭,庆祝新一年的到来。人们总是睡的很晚,一起“守岁”,一起看春晚,一起玩,大人们在孩子们的枕头下面放压岁钱。整个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放“开门炮”。这预示着开门大吉。正月初一,全家人要走亲戚,去拜年,孩子们给长辈们拜年时,就会收到压岁钱。孩子们非常开心。

这就是我们陕北的春节,是陕北高原的盛典,也是陕北独特的习俗。

第八篇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的最北端,陕北榆林,那里物产丰富,资源优越。盛产苹果,芝麻迷你小香瓜和海红果……但最闻名遐迩的就属黄河大滩枣了,又甜又香。

红枣一般在秋天成熟。当金灿灿的秋天来临时,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娇艳欲滴,鲜红鲜红的大枣,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盏又一盏的红灯笼。

枣从结果到成熟的过程变化是非常漂亮。起初没有长熟的枣是青绿色的,渐渐的变成黄白色,因为太过于发青,让人会误以为是白色的枣,刚刚成熟的枣一半红一半绿,非常漂亮,等到全部熟透了的大枣,就又红又鲜艳。让人垂涎欲滴。

吃上一口,嘎嘣脆,又香又甜的大枣汁水饱满,绝对会让你想咬第二口,“咔嚓”一声你再咬下去,看见长的结实的果肉,新鲜的果核,同时甘甜的汁水在嘴里回旋,真是叫人越吃越爱吃,那滋味,简直是回味无穷。

把熟透了的大枣摘下来,晾晒在毯子上,等晒上十来天,等到大枣浓缩干煸后,大枣的精华也就都被利用起来了。摇身一变就是市场上超市里,我们经常见到的陕北大枣了。

我说到这里,想必你们已经口水直流了吧。有机会,欢迎大家去我的陕北老家品尝香甜的大枣。

第九篇

陕西地大物博,有美味的凉皮肉夹馍,也有人人喜爱的火晶柿子狗头枣,而我最喜欢的是吼不尽的陕北民歌。

小时候老听爸爸唱陕北民歌,一唱就知道死定了,赶紧捂着耳朵跑。但又一次,看爸爸听歌享受的快上天了,调皮的我一把抢过耳机,戴在耳朵上。只听二胡声猛然在耳朵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会跑步,一会散步。正当我享受着悠扬的二胡曲目,突然,一声“哟--”,一声大吼吓得我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原来是王二妮在唱《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我准备跑,却被她迷人的格式给吸引了,那声音拖得好长,嘹亮的歌声透漏着陕北人粗狂洒脱、率直真诚、热情大方的民族特点。我竖起耳朵仔细的听了听,发现陕北民歌都有后鼻音,林(lin)--(ling),人--扔。我忍不住跟着唱了起来,仿佛看见了我国民歌的多姿多彩。在中国抗日,革命时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

我爱陕西,更爱陕北民歌,吼不尽的陕北民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