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精选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精选

《人生的底气》是一本由樊登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一):保持初心追求持续的幸福感

1、樊登讲的孟子的理论,摘录出来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感悟写的一本书,孟子也是儒学的代表,更多的是提倡以仁义治理天下。

2、孟子生活的朝代是动荡的年代,死人是平常的事情,在那种每天可能死亡的情况下,人性是不会像现在这样,考虑利他、考虑道德,更多的是自私,贪婪、以我为主。在那种状态下能够保持初心、宣传利民、利他、自我反思这种想法,说明自己有强大的理论支持,并且坚信。

3、我们很幸运的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追求财富、追求高人一等、追求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反思,不能以伤害、贬低、违背伦理等方式去实现目标,当你的思想跑偏,即使能够实现目标,也很容易失去,或者就不幸福了。

4、所以,要明白我们要什么,并且明白你遵从初心去实现目标,最终你才能持续的幸福下去。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二):父母有底气,孩子才能不慌

昨天去保利大剧院看了一场话剧,是女儿学校发的赠票,本来以为可能只是类似“任务”类的作品,没想到居然很有水准相当贴近现实,演出中观众席的孩子们不断发出共鸣般的掌声。 这部剧讲述了一个普通高中三个高二的孩子与家长、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子清是学霸,妈妈希望他选理科将来进大厂年薪百万,他自己却喜欢历史,想学文科;孟垚学习普通,但性格开朗,能歌善舞,想参加艺考学表演,遭到了医生爸爸的反对;莫莫是个喜欢航模的女孩,但父母对她期望比较高,支持她参加航模大赛是因为听说可以综评加分。他们的班主任想进行创新教学,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可是遭到了家委会的反对。 我想到这几天读完的《人生的底气》,樊登讲《孟子》中的为人智慧,其中一句话说得很对:很多问题在原来的层次是无解的,但当你的人生产生了位移,从更高的高度上看,那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教育的焦虑,很多父母都有,因为焦虑,就会忍不住为孩子做很多,从物质到精神,恨不得都一手控制,一旦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就会加倍焦虑,引发矛盾。 这正如书中所说,“失去了本心”,我们生养孩子,是为了爱TA,并非占有TA,控制TA,打着“为你好”的名义绑架TA。 有“底气”的父母,应该是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情绪稳定、理性、善良,尊重孩子,心平气和,“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才能不为欲望和琐事所左右。” 今天学校开家长会,校长在关于文理选科时,说了一句特别实在的话——这时候最要不得的就是“听说”、“我朋友说”,某某孩子选科没选好,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那你可以问问,是这孩子一个班的同学都找不到工作吗?如果不是,那有没有可能只是个人能力或者选择标准的问题呢? 书中说“家长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本身的认知、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态度,以及家长为孩子营造的环境,才是真正决定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 建议父母们都读读这本书,自己有底气,孩子才会“不慌”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三):给人以力量

这次读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给人带来力量。

杯水车薪。过去总是感觉读了很多书,但是人生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次从这本书中知道了这样一点。所谓“杯水车薪”,用一杯水能够救得了一车柴火的火吗?显然是不能,如果对人生的困惑还没有解决,那是因为读书太少了。过去我总有一种个人的错觉,觉得我自己读的书特别多,好像看过很多,现在回想一下,恐怕连“杯水”都算不上,一口水都不够,书籍浩如烟海,我从读书那一天到现在,加起来恐怕百本都不够,居然还敢自诩读书甚多,多者,不多也!我还得继续加油,多读书,读好书。解决自己的问题,只能自己去书中找,自己去和先贤对话。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是儒家的精髓,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些字的重要性。以出世的心态来做入世的事,做事的时候要把握分寸,掌握火候,怎么掌握,怎么拿捏。估计大多数人都难以抉择,面对问题的时候,究竟应该怎么办。儒家经典会告诉我们答案,所谓“杀身成仁”,要用这些安身立命之本来掌握自己,把握世间事的分寸。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就要去付出什么,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尊重别人,想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就要首先帮助别人。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但是因为现实的复杂,爱、福不会马上返回,所以我们容易忘记这些付出,反而愿意短平快,用一些非常手段获取一些短期的利益。比如用恐吓威逼的方法让别人屈服,这样立竿见影,但是却不能长久。

以上几点是我读完这本书以后,印象最深的几个观点。除此之外,我对《孟子》十分感兴趣,有时间要好好读一读,孔子犹如一位圣人,只可仰望,终究无法达到,孟子,却能够把儒家思想贯穿到日常生活中,难怪人们把孟子视为“亚圣”,其中的道理可见一斑。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四):不内耗、接得住 ,修炼底气的智慧

不内耗、接得住 ,修炼底气的智慧 著|樊登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在很早之前的电视国际大专辩论赛上认识了樊登,那时就已经是樊登老师的铁粉了,也因此加入了学校的辩论队。樊登老师憨厚中流露出的睿智让我一直追随到今天。 收到《人生底气》时好激动,首先感谢编辑和相关工作人员把它送到我这里,大家先随我一起加深了解下作者樊登吧。 樊登,樊登读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曾就职中央电视台,主持过《实话实说》、《十二演播室》等,出版著作《可复制的领导力》系列、《樊登讲论语》系列等。 2020年樊登老师荣获“第三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大年底人物”称号,荣获“2021年度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称号。 樊登读书已成为知识付费领域品牌,并已在全国捐赠超300家书屋。 这本《人生底气》是樊登博士反复研读《孟子》多年后,选择与我们的日常贴近的内容,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阐释《孟子》经典,从初心、人生节奏、选择、交友、反思、善念、成长方向这七方面,为我们解读修身、为人智慧,让我们获得内心的释放。 《孟子》位列“四书”之一,两千年来被家传户诵,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本书在选择的智慧之突破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中写道:比如说教育孩子,到底是该对孩子严格一点,还是宽松一点?倡导严格的人,一旦严格起来,孩子都感到压抑,不愿意跟她一起生活;而倡导宽容的人,可能又会让海子放纵到无边界了。这两种方法一定是矛盾的,但是,如果你能让自己的认知提升一个层次,用本能和爱面对,严格和宽松就会有了度。 樊登老师在解读中不仅给出了理论指导还给出了实践方法。 书中说:你就是你最大的底气。孟子的底气首先来自他的自治。他认同孔子的理念,并想通了自己的使命。孟子的另一个底气来源是他对于人性的坚信。最后,孟子还有一股底气来自对自己负责。 樊登老师引用孟子的“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暴自弃,别人能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先让自己强大再把事做好。此节提到了《王阳明大传》中王阳见娄谅的场景,并告诉我们从那件事后王阳明才开始立志超凡入圣。成功的人是人,我们也是人,成功的人成功前也是普通人。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虽千万人,吾往矣”,樊登老师这本书给我们勇气,将激励无数人前行中不内耗、接得住。

《人生的底气》读后感(五):道理大家都懂

《孟子》位列四书之一,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经典,如今依旧被奉为经典,但毕竟是古文,现代人要读懂不容易。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汲取经典之中的智慧,樊登便在这本《人生的底气》之中为大家解读《孟子》,让古文不再难懂。

这本书里倒不是在对《孟子》进行通篇解读,只是挑选了其中部分富含生活哲理且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较为接近能够用上的部分进行讲述。在每一篇开头,书中右上角会附上这一篇所要讲述的主题相关的《孟子》原文,通常也就是简短的一两句话,还会标注出自《孟子》哪一篇。 对于读者来说,通常是读不懂这一两句原文的,不过不要紧,在下面开始的樊登讲解之中,这一两句话还会再次出现,到那个时候,这段话的含义通常也会不言自明了。樊登的讲解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围绕着经典的“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模式展开。 每一篇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要么讲述古今中外的事例要么讲一段樊登的人生哲理。进而引出第二部分,即《孟子》之中的原文解析,第三部分再来引用生活实例或者经典掌故来进行进一步说明,最后则到了“六经注我”阶段,说了那么多了,最关键的还是要付诸实践,如何在生活中践行。 这样讲起来,层次分明,通过大量的事例也让读者对这些道理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原本还想着两千多年前的孟子还能指导现代社会生活了,但仔细想想,会发现生活中的智慧能够穿越两千多年不衰自有其道理所在。在书中,其实不时能看到与自己的观点颇有类似的地方,特别是当这些观点有些“非主流”的时候,反而是与两千多年前的贤者共鸣。 《别为利益丢了底线》这一篇里,解析的是《孟子·腾文公下》中的一句话。樊登就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多少人都在“枉寻直尺”,然后说了他的朋友的例子,几乎每天晚上都在酒桌上陪人喝酒,喝得肝都要坏掉了。樊登劝之,结果朋友说“没办法呀,不喝酒客户不签单呀!”樊登就觉得这是没原则的行为。 与之类似的事例在工作之中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这事儿也不能说樊登的朋友没有原则底线,只能说那些需要人陪酒的人没有原则底线,不光是客户,包括一些体制内的领导,还有那些甲方,太不要脸了。偏偏那些没底线的人不信奉“仁义礼智信”这一套,而能像孟子那般坚持原则的人又太少了,狗腿子太多了。 道理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懂一些,但真要在生活实践中做到,永远在路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