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长安如梦里》读后感精选

《长安如梦里》读后感精选

《长安如梦里》是一本由石继航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安如梦里》读后感(一):诗词大会达人手把手带你学

石继航,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届的达人,他唐诗选集的不同,不去反复讲解从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唐诗,而是挖掘出了那些长期被遗忘的珍贵诗句,为读者呈现更为丰富多彩的唐诗文化。

01 选材精良

作者在挑选诗句时不拘泥于权威的三百首选定,而是根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感受,从大量唐诗中精心挑选出那些被遗忘的珍贵诗句。这些诗句或深刻的哲理,或描绘了美好的风景,或抒发了浓郁的情感,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02 详细的逐句解读

作者对于每个诗句的意境、背景、文化内涵等进行了深入剖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些珍贵的唐诗诗句。这样的解读不仅让读者对唐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提升了这本书的阅读价值。

03 排版清爽

书中采用了简洁明了的排版风格,每个诗句都是独立单元,让读者更容易地聚焦于每一个诗句的细节和内涵。此外,书还配有大量的诗词对比分析,为读者呈现出唐朝的文化艺术瑰宝。

最后

《长安如梦里》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唐诗选集。作者的精心挑选和深入解读,以及优的排版和设计,让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唐诗的魅力。如果你喜欢诗文化,那这本书一定不容错过。

《长安如梦里》读后感(二):“小众”但惊艳的唐诗

从幼儿园或者小学的时候开始,我们就被要求背诵各种各样的唐诗宋词,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这些诗词里具体有怎样的含义和情感,只是觉得熟练地背出来就已经沾沾自喜。《长安如梦里》为我们挖掘了唐诗三百首中遗落的绝美诗句,那些曾经惊艳过我们的唐诗,背后也有鲜为人知的江湖。 “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这是刘长卿的一首小诗,诗人常常咏葵,表达自己的一片忠臣之心。而刘长卿在自己的《游南园,偶见在阴墙下葵,因以成咏》这首诗中透露出悲慨之情。不是向阳而倾的植物,太阳也无法照到这株植物,它终日生长在见不到阳光的阴暗角落,要如何能够朝向太阳去沐浴阳光、享受阳光呢?无论再怎么努力,阳光也终究照不到自己的身上。充满了寥落和幽怨的感情。 “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这是刘禹锡的一首小诗《秋扇词》。秋殇是诗歌中一个比较热门的题材,大部分秋扇词里都说明了秋凉后扇子被抛弃,恩情一改,人无千日好的意思。而刘禹锡的这首小诗则与这些诗有很大的差异。刘禹锡性格豪迈奔放,十分爽朗,因而刘禹锡的诗句也常常具备理性和智慧。而且刘禹锡还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古时候女子的命运总是充满了悲剧,哪怕是世间再美的女子看得多了,一些男性也会出现审美疲劳,男人变心之后,再美的人也无法入他们的眼,所以也有劝导女性坚强独立,不做依附他人的附庸,这样才会发出自己的光芒,不会像秋扇一样被遗弃。 王维的《辋川六言》也抒发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强调了对隐居之地风景的描绘,写了隐居之景与隐居之乐。王维对自然界的风光描写也是十分细腻的,如今更是令我们忙碌不堪的现代人心驰神往,再读王维的诗时也有一种悠闲疏淡的情致,感受细腻的情感与美好的风光浑融相谐的韵味。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这书中有100多首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是小众的唐诗,但并不因为它没有被人们广为传送就忽视了它存在的价值,每一首唐诗都非常惊艳,每一句都能打动我们的心弦。

《长安如梦里》读后感(三):有些美,不管你知不知道,它都在那里

石继航,笔名江湖夜雨,诗词鉴赏类畅销书作者,CCTV《中国诗词大会诗词》第一届诗词达人。他把他对唐诗的爱,都写在了这本《长安如梦里 唐诗三百首中遗落的绝美诗句》里,且广受好评。

01一本收录了三百首唐诗中的遗落诗句的诗集。

这些诗句在唐诗集中并没有被重视,但石继航认为它们同样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将它们整理出来,并加以注释和评说。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诗集,更是一部文化史和诗歌鉴赏的著作。

02 它不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部文化史和诗歌鉴赏的著作。

石继航通过对每首诗句的解读和评说,让读者更好地了唐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他还将这些诗句与唐代社会、文学、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联系,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

03 书中的诗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们让人感受到唐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特点。

例如,“曲成虚忆青蛾敛,调急遥怜玉指寒”这句话,饱含了少年的情怀。这句话的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例如,“未若不相知,中心万仞何由款”这句话,道尽人心叵测、世态炎凉。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总之,《长安如梦里 唐诗三百首中遗落的绝美诗句》是一部艺术性和学术性兼备的著作。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学和文化的途径,同时也在文学鉴赏和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长安如梦里》读后感(四):就爱你这孤身澄澈模样——那遗落的美丽唐诗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能读懂诗了,以前读起来就是照着念,意思也能领会,但是它是它,我是我,并不能产生瓜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能把诗和自己连起来了。读到张孝祥的“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禁不住的泪流满面,为他的委屈不甘,为他的澄澈叹服,也为自己的委屈难以自处找到了一个和平慰藉,一个审美参照。

诗歌就是这么有魔力,但多少年只看到那些字词的解释,那些千百年来人人读得一样的释义,让人觉得诘屈聱牙,晦涩难懂,因为心灵不贴近。从这个角度,说人话的《长安如梦里》是难得的,诗人把他的人生经验告诉你,但是你和他之间碍于时间碍于专业碍于阅历,难以在空中握手,这本书就搭建了一个桥梁,让你和古远的诗人牵手。建桥的这个人,得读得懂悟得透,还不故弄玄虚,不虚张声势,不一二三四地列举,而是真正抓到了内在联系,真正活泼的文风,对,他做到了,石继航,值得我度娘搜索下。

作为普通读者,我们读的诗都是各个选本筛选过的,唐诗如烟海,限于时间精力,这当然有必要,但这筛选之中蕴含了多少编者的价值观,这古往今来,那么多人的注释又使它带有多少层厚厚的滤镜,所以我们“隔”了,无法相拥。其实也无法探得诗句的来龙去脉,承继相续的关联。那许多的绝美诗句被遗落在了历史的罅隙之中,这本书主打的还是一个复现,让鲜为人知的重现。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似乎道家的逍遥更符合当今时人的心理状态,流水就是那个流水,难道看到流水非得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再不然“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难道就不能随意自在?“山水越是无名,对我们的影响就越大”,我们看到的西湖不是山水的西湖了,是糟粕的支离破碎东拼西凑的西湖,诗歌也是一样,那些澄澈的遥远的少有人读过的,更得我心,我可以用我的人生经验去注解它,去拥抱他,去嬉笑怒骂,少有阻拦,断绝订正答案的忐忑与无趣。

真的是爱了。冯至说鼠麯草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我们又何尝不可?

《长安如梦里》读后感(五):字字珠玑、篇篇锦绣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现在回想,似乎只有一百来首)。这本书为黑白色,纸张也很粗糙,但我至今仍记得摇头晃脑背诵那些绝句与七律的时刻。虽然不明其意,但那些唐诗字里行间所传递出的浓烈的美感,仍有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唐诗无疑是我国悠久文明中的精粹,但不得不承认,却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已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了,成为了一小部分爱好者的自娱自乐。

《长安如梦里》是一部关于唐诗的书,书中收录了许多“遗落的绝美诗句”。该书作者石继航很多人并不陌生,他对中华传统文化可谓是熟稔之极,比如他是《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冠军、首届《中国诗词大会》诗词达人,并且还写作了一系列关于古典文化的书籍。

在这本书中,作者精心选择了很多字字珠玑、篇篇锦绣的唐诗,并从字面意思、诗歌背景和主体思想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阐释与解读。阅读这本书,像是一次美妙的旅行,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正如作者所说,唐诗像汲取了日月精华的仙苑琼花一样,凝聚了人们最美好的情感。拂去诗卷上的封尘,我们依然能梳理、还原出那梦幻一般绚烂美丽的唐代记忆。

而且,读这本书再次激活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那种妙不可言的回忆,让我感慨诗词之美的同时,也为在阅读的旅途中错失的这些胜景感到愧怍:一直向前步履不停,却忘了回头看看老祖宗创造的瑰丽文学;一直沉迷于近现代的各种文化样式,却没有重返古时绚烂多彩的经典国度。

我决定,以后要来一次“回头看”,多读读那些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尤其是像唐诗宋词这样的锦绣作品,这不仅是为了丰富自身的国学知识,更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美学修养。因为在唐诗宋词中,美是一种普遍的存在,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